cover of episode 一个14岁女孩是如何开始霸凌别人的?

一个14岁女孩是如何开始霸凌别人的?

2024/10/21
logo of podcast 熊家客厅

熊家客厅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洪蔚琳
熊阿姨
Topics
熊阿姨:陈玥的悲剧源于家庭疏忽、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她从受害者到施害者的转变,凸显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不足以及社会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我们需要更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 洪蔚琳:通过对陈玥及其同龄人的深入采访,我发现她们的暴力行为并非源于天性,而是长期遭受性侵、家庭暴力和社会冷漠等多重创伤的结果。她们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她们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造成了她们对暴力和性侵的麻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孩子内心的空虚和缺乏安全感,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她们走出困境。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陈月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

陈月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的主要原因是她长期处于一个充满暴力和性侵的环境中,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她最早在11岁时被性侵,随后多次遭遇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她开始参与暴力侵害他人。这种转化在青少年暴力事件中非常普遍,施害者往往曾是受害者,尤其是在缺乏关爱和陪伴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通过暴力来寻求自我保护或认同。

陈月的生活环境对她的行为有何影响?

陈月的生活环境对她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她从小父母疏于照顾,辍学后通过互联网结识了不良青少年群体,逐渐陷入一个充满暴力、性侵和犯罪的圈子。她的朋友圈子中,辍学、离家出走、租房同居等现象非常普遍,且恋爱关系往往短暂且涉及性行为。这种环境使得她过早地接触到了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导致她逐渐从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

陈月的母亲对她的教育方式有何问题?

陈月的母亲虽然意识到女儿遭遇的性侵是男性的错,但她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她经常告诉女儿,只要没有结婚就不能发生性关系,否则她绝不会原谅女儿。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没有帮助陈月正确理解性侵的严重性,反而让她对性行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母亲的教育更多是基于道德谴责,而非法律或心理支持,导致陈月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陈月的朋友圈子是如何形成的?

陈月的朋友圈子主要通过互联网形成,尤其是通过TT语音、快手和微信互推等平台。她通过这些平台结识了许多同龄人,大家很快见面并参与打台球、酒吧、KTV等活动。这种社交方式非常危险,因为个人照片和二维码被推给无数陌生人,导致圈子中混入许多成年人。陈月的朋友圈子中,辍学、离家出走、租房同居等现象非常普遍,且恋爱关系往往短暂且涉及性行为。

陈月的性侵案件为何只获得1085元的赔偿?

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因犯罪侵犯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精神损失赔偿。陈月的性侵案件只能追讨医药费,共计1085元,由两名施害者每人赔偿542.5元。尽管2021年新刑诉法加入了“一般不予受理”精神损失赔偿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地区仍然难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这种赔偿方式对受害者来说极为不公平,无法弥补其遭受的精神创伤。

陈月的母亲为何无法有效寻求社会帮助?

陈月的母亲缺乏对社会帮助资源的了解和有效沟通能力。她不知道NGO的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在求助过程中,她表达冗余,常常无法清晰传达诉求,导致对方耐心耗尽。此外,社会支援系统虽然存在,但大多是被动等待受害者上门,缺乏主动介入。这种高门槛的求助方式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要求极高,导致陈月的母亲难以有效获得帮助。

陈月的稿子发表后有何后续进展?

陈月的稿子发表后,郑州的未成年保护中心与她取得了联系,并计划进行长期的陪伴和介入。陈月的父亲也为她找到了一所中专,她开始上学。然而,陈月在学校中仍面临挑战,如因穿着问题被老师批评。尽管有一些好的进展,但陈月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社会支援的效果也尚不明确。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一起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未成年少女暴力事件。11岁女孩陈月(化名)遭遇多次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成为暴力施害者。节目探讨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如何帮助受侵害的女孩走出困境。
  • 陈月(化名)11岁时被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成为暴力施害者
  • 事件发生在河南郑州市区
  • 节目探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帮助受侵害女孩走出困境的途径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经常看到讲校园霸凌的社会新闻,但从来不知道,那些打人的孩子,在哪里学会了暴力,ta在攻击别人之前,其实大多也是暴力的受害者。

我们也不知道,一个被性侵的11岁女童,很难在司法判决里得到精神损失赔偿,只能得到1085元的医药费赔偿。

我们从不知道,一个女孩一旦“脱轨”,日常环境中会有多少潜在的侵害风险。

今年8月,洪蔚琳在“正面连接”发表了一篇稿件,《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案件:2021年,陈玥(化名)11岁时被性侵,此后三年又遭遇多次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她转变成了暴力侵害他人的施害者。

洪蔚琳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在采访中,她去纹身店,住廉价民宿,夜里外卖点奶茶,在这些当事人常年生活的环境中,她发现到自己也在不停遭遇异性的打量和骚扰——城市此时展示出其阴暗的、丛林社会的一面,这些角落像陷阱一样,正持续吸引那些掉出社会安全网的孩子们。

小洪是怎么接近这个女孩的?她在采访中怎么捋清楚这些海量的混乱的信息?怎么核实口述的真实性?

以及,如今媒体花大量时间精力写这种稿子,除了让读者痛苦,还有别的价值吗?

**洪蔚琳:**北京人,2018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写报道,现任《正面连接》作者,关心劳工、女性、精神健康……如果再进一步概括,关心的是“被误解与被伤害的人”。

工作之外热爱做饭、摇滚乐。毛绒动物痴迷者。如果有一天无法再写作,希望做一名社工或哺乳动物饲养员。 02:42 第一天刚坐下聊十几分钟,女孩就讲了很多完全脱离我们日常经验的话

06:15 女孩和“男朋友”们之间的八卦,很多其实是犯罪

10:23 作为外来者,你能直接告诉女孩:“男人在占你便宜、这些都是犯罪”吗?

12:48 TT语音、快手、微信互推,性暴力影视切片、炫富,“今晚出来喝酒吗?”

19:37 去洗纹身,却又被男顾客盯上

26:31 我们从未想过,被霸凌的视频,变成新闻之前已经流传了多广?

30:32 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施害者,绝大多数都是从受害者转化来的

34:04 这个报道的价值:告诉大家青少年霸凌的施害者从何而来。

38:12 “问题少年”们已经提前成人化,聊天时又有真诚、天真的一面

43:29 如何验证当事人口述的真实性?找律师、警察,找其他信源交叉验证,找手机聊天记录

51:45 验证信息的另一个方法:跟着妈妈去抓犯罪者

55:11 女孩被性侵案判决后,她为什么只得到1085块钱的医药费补偿?

59:27 小洪帮母女俩联系了近十家救助机构,都不顺利

01:03:28 社会支援看起来有,但好像都在被动地等待受害者上门

01:09:03 稿子刷屏三天,之后呢?

如果有哪位专业人士可以为陈玥及其他受害者提供帮助,欢迎和我们联系。

洪蔚琳原文:《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发表于“正面连接”。

2022年熊阿姨报道:《被性侵的,被救助的,被捆绑的童年》),首发于“先生制造”,原文被前司删除。

片尾曲:《勇往向前》——文子 (电影《嘉年华》片尾曲》

剪辑:鱼

**插画:**陈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