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从小受到外公的影响,外公曾是电影和电视行业的从业者,晚年也从事与电视相关的工作。杨一在四五岁时就对外公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也经常讨论电视节目,这让他很早就对传媒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向往。
外公不仅教会了杨一传媒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传递了开放、敢于表现的价值观念。外公强调在舞台上要放得开,不要拘谨,这种态度影响了杨一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方式。
杨一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习播音主持专业,虽然他自认为在播音方面并不特别出色,但他从大学中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新闻和传播学等。
杨一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接触到了BBC和NPR的音频报道,发现广播也可以做出深度和细腻的报道,这让他意识到音频创作的潜力。他开始尝试做自己的播客《洋溢电台》,并逐渐对音频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一和陈彦良在杨一还在第一财经工作时就已经认识,后来陈彦良从界面新闻离职后,两人开始讨论合作做音频节目。杨一当时已经在做自己的播客《洋溢电台》,两人一拍即合,最终推出了《忽左忽右》。
杨一认为传统广播主要是基于直播流,而播客则是点播形式,两者在节目分发和商业化逻辑上有很大不同。播客的发展阶段与视频不同,音频的互动性和单向传播的特点也与视频有显著区别。
杨一的拖延症在创业后有所改善,因为他意识到作为团队负责人,自己的拖延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他开始意识到需要为团队负责,减少拖延,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
杨一表示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比较模糊,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因此投入了大量时间。他认为办公场所与家的空间划分是保持生活与工作平衡的重要方式,但他个人已经不太区分两者。
「常河问道」第36期。 今天的嘉宾杨一是著名播客《忽左忽右》和《去现场》的主理人,也是播客服务机构 JustPod 的共同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我们将聊聊他的成长经历,聊聊他从四岁开始的传媒梦,聊聊他从电视人转型为播客主播和创业者的故事,希望能轻松陪伴你一小时。 时间轴 00:00 (highlight) 00:43 开始 01:58 受外公的影响,四岁立志做传媒 07:56 外公教给我:敢上舞台,就要勇于表现 08:31 华东师范大学校园里曾经自由飞翔的思想 20:30 进了电视台,实现四岁时开始的梦想 27:31 从《杨一电台》到《忽左忽右》 34:44 为什么做电视的人创业没做视频而是做了播客 41:46 与合伙人程衍樑 45:26 下一步计划;PodFest China 50:02 工作与生活;事业与家庭 1:08:45 尾声 主播:常河 资深媒体人,篝火故事创始人,澎湃新闻前副总编,梨视频前副总裁。 嘉宾:杨一 播客服务机构 JustPod 共同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播客《忽左忽右》《去现场》主理,播客行业媒体《播客一下》主编,并组织首个中国播客行业线下品牌"PodFest China"。此前供职于第一财经电视,担任责任编辑。 **制作人:**苗不准 **后期制作:**张小洋 **音乐:**Almost August by Dan Lebowitz; Hovering Thoughts by Spence **UI设计:**五彩斑斓的黑 **联合制作:**迷路学研社;篝火故事 **出品:**迷路学研社 关于「常河问道」 这是一档学习和探索型的节目,由迷路学研社和篝火故事联合制作。 我们关注技术驱动下的社会更新,我们寻找那些能快速自我迭代的实践者,和那些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的创造者,和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和分享。 「常河问道」会通过音频、视频、直播、课程、线下活动,以及更多创新的方式,与你,与更多的人们分享我们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