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聊聊《演员请就位》,一档频频占据热搜的演员竞技类综艺节目。它制作精良,但也有欠体面。它以反流量的姿态上了热搜,却在制作时践行流量至上的原则。 [01:26-11:50] 当代「婆媳」节目,制造话题、引发情绪的把戏** [02:08] 从热搜可一窥节目组制造话题的野心,大众关心的社会议题都有涉及 [04:12]《演员请就位》的后期团队与《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同一个,擅长剪真人秀 [05:23] 用价值观站队制造热搜成了很多综艺节目炒热度的惯用手法 [06:28] 从操控情绪的意义上说是另一种家庭纠纷型综艺,观众应该警惕这样的情绪 [07:48] 郭敬明的表现已经陷入一种套路,观众失去了意料之外的感受 [08:49] 靠反流量做热度,却连续两季邀请流量郭敬明,一种绝妙的讽刺 [10:16] 节目试图用 S/A/B 机制反应演艺圈现状,但评级人的作品都是流量至上逻辑 [11:51-43:55] 这是好节目吗?垃圾里面也能找到可回收物** [11:51] 绝对专业的制作,每一步都有精心安排,重复上一季的热搜公式 [12:53] 很「鸡贼」的导演组,使用身份设置等方法混淆视听,把节目投射到现实中 [14:33] 大道理的鸡汤单拎出来谁看都对,放在节目语境下却是鸡同鸭讲 [16:00] 节目组本身就是李诚儒在上一季所说的「用廉价的笔触引起广泛的共鸣」,郭敬明更像一个引发公共情绪的工具人 [18:23] 演技竞技型综艺,观众究竟想看什么?重点是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 [24:03] 尽管真人秀的部分做得不错,但演员选手本身的热度却远低于郭敬明 [25:49] 101 模式的演员综艺无法成功,因为没有养成、没有作品 [27:26] 演员应不应该上真人秀节目?如果要上,上什么类型好 [29:18] 演员类节目增多,本质还是影视剧行业不景气 [32:18] 综艺节目到底怎么做冲突,才能不陷入一种吃相难看的境地 [33:53] 制造冲突没问题,但不能偷懒,本季创新力度很小、选角类型化 [36:16] 节目价值观不统一会消耗观众的信任感,《乘风破浪的姐姐》同理 [43:56-58:55]《乐夏》可以改善乐队现状,《演员》为什么不行** [44:16] 节目结束后,演员选手们的评级大概率还是维持现在的 S/A/B [44:53] 独立乐队的作品是音乐,是直接被听众消费的产品,专辑、现场,热度可以直接变现为票房,而演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影视作品上,但影视作品的话语权仍然握在资本手里 [45:43] 部分综艺对参与者的保护可能是出于未来更多的利益绑定 [46:59] 独立乐队本身是一个小众行业,起点低有一点进步就能被感知 [47:39] 说唱也是被综艺往前推的领域,节目组不仅可以做存量、还可以做增量 [48:43] 爱奇艺做了很多亚文化领域的尝试,但并不成功 [50:37] 综艺想要给一个行业带来震荡,可撬动的点在哪? [54:59] 小调查:你印象深刻的综艺冲突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节目里的冲突? [59:06-1:04:03] Vol.8 后采** [59:12] 看了第三期,导演组有做一些新的尝试,情绪往回收了收 [1:00:50] 影视剧行业内部固化的问题比其它行业表现得更严重 [1:01:10] 节目欣赏门槛低,是一个合家欢的节目,可以一起吐槽(划掉)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