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又凑齐了70、80、90、00 后,这期的80后嘉宾日常穿梭在“妈的多重宇宙”——她是一位一边带娃一边读博的自媒体人,这期节目就从她试图给自己两岁半的儿子进行“男德”培训聊起。越聊我们越感慨,男性与女性好像常常活在两个平行世界,语言不通,频道错位,而真正的“男德”入门不过是,男性能真正看到女性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看到自己的母亲、妻子/伴侣、女儿真正在经历和承受着什么。
以下是本期神仙嘉宾撰写的shownotes(这样的嘉宾请多来一些):
我们聊天的内容逐渐从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自我教育与性别意识的普及,转向了女性可以如何让自己更快乐——有的时候,像一个丈夫一样过日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同黄阿丽在段子里喊道:“如果我有一个妻子的话,你想象不到我会有多成功!”
在母亲这个概念上,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女性》一书中曾提出的问题:“一直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生命。”被我们延伸到更广义的范围,男性成年之后,是否都必须经过女性的培育,小到被提醒完成家务,大到补上尊重女性、做个好人这一课。
男性也不必太过恐慌,当代女性似乎已经集体失去培育教化男性的耐性,毕竟女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为什么四个世代生人的女性,在这个话题上非常轻易达成共识,或许是多年来,东亚女性的成长过程里面临着共同困境,比如如何被爱,如何应对回避亲密沟通、丰富情感被贬低的家庭氛围与亲密关系,如何在不依赖另一个性别的情况下,获得完整的情感体验。我们粗浅地谈到了一些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塑造的,不止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
聊天的过程毫无内容上的删减,被放在这里,有一些恐怖的生产真相,可以跳过去,也欢迎你留言说说你的经历。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本期嘉宾】
云路,一边带娃一边读博的自媒体人,日常记录些普通人的故事,关注科技与人文的交集。微信公众号@人间像素、新浪微博@废鹅女士
【收听目录】
07:33 孩子两岁半开始培养“男德”,无非是教他做个好人
11:32 巫昂观察侄子的成长心得,“男德”有时候是种天赋
15:23 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16:43 阿贝说,放弃我爹了
17:08 言传身教的负面意义
21:50 女性真的太善于反省了
23:14 女性拥有性别红利吗?
27:28 社会性别,不是天生的
29:10 贬低与回避人的丰富情感,抗拒沟通,父权制社会的一种普遍特征
37:56 女孩子们在一起玩可以有多快乐,参见《红楼梦》
44:13 提醒男朋友/老公做家务,也占用了女性很多精力!
46:04黄阿丽:“如果我有一个妻子的话,你想象不到我会有多成功!”
47:38 开书店遇到的不靠谱男性们和超靠谱女性们
52:00 女性现在集体丧失了培训男德的耐心
57:17 这世界上的男性,我只会对我儿子付出教育的耐心
59:52 关于生产过程的残酷真相
62:02 跟生孩子相比,工作太快乐了
73:18 巫昂老师的彩蛋段子,快来听
【本期节目提到的创作者/作品】
关于社会性别,可以参考琼·斯科特发表于1985年12月《美国历史评论》的论文「性别:历史分析中一个有用的范畴」(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这篇论文是期刊历史上受到最广泛阅读和引用的论文之一”,也是英美历史学界性别史研究的开端。
[英] 蕾切尔·卡斯克《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一直惊讶于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生命,这正是我试着去描述的内容。”
《红楼梦》:描述一群女孩子们在一起玩可以有多快乐,从这个角度打开这本书,或许你会有一些新发现。
《霍乱时期的爱情》:写那些丧夫的妻子们,她们的生活有多么的快乐。
博主“Alex绝对是个妞儿”
播客“随机波动”
播客“海马星球”(主播覃里雯)
脱口秀演员、新晋热播剧演员:黄阿丽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Confident Kurt - TrackTribe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
文字:云路、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