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乒乓台045 |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论杜拉斯电影·文学的互生互补

乒乓台045 |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论杜拉斯电影·文学的互生互补

2023/5/23
logo of podcast 【乒乓台】 的播客专辑

【乒乓台】 的播客专辑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乒乓台】第四十五局单打选手  | 作家 / 翻译  于是**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本局精彩回合:** 杜拉斯的电影——两个谱系详解 事到如今,该以怎样的秩序阅读杜拉斯的文学作品? 杜拉斯的原创电影和文学的关系? 玛格丽特·杜拉斯。文学史上绕不开的鼎鼎大名的法国女作家。不知几代人爱上了她备受摧残的容颜。

今年3月,中信大方首次出版了《战时笔记和其他》,这四本传奇般的笔记本手稿藏于当代文学研究所,常被传记作家们引用,现在,将近半个世纪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情人》《堤坝》《痛苦》等小说的初稿~~~对比后来出版的终稿,颇多细节令人唏嘘,如是研究者,想必会有更丰富的视角去理解杜拉斯的“自我复写”和互文本。 同一系列还有首次出版的《就这样》,如同杜拉斯人生的句号,以及再版的《外面的世界》

看《战时笔记和其他》的时候,想起了2017年翻拍自《痛苦》的这部电影↓

《痛苦 La douleur (2017)》 导演: 艾玛努艾尔·芬奇 编剧: 艾玛努艾尔·芬奇 / 雅克·菲耶斯基 /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主演: 梅兰尼·蒂埃里 / 伯努瓦·马吉梅尔 / 班哲明·比欧雷 ...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17-09-27(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 2018-01-24(法国) 片长: 127分钟 真不知道杜拉斯仍在世的话,会不会满意?众所周知,她对改编自她小说的电影都不满意。尤其是备受广大影迷喜爱的这部《情人》↓ 顺便看看现实中的渡轮上,年轻的杜拉斯和情人的原型↓

最早,克莱芒翻拍的《堤坝》↓改了结局,杜拉斯也曾毫不留情地翻脸…… 所以,这次让我们好好捋一捋【杜拉斯的电影】的两个谱系——第一类是其他电影人改编、翻拍的杜拉斯文学作品,基本上都被她吐槽了!当然,在她身后拍的作品没机会被她骂了,有些也确实不错,误解性的阐释变少了,比如于佩尔主演的这部《堤坝》↓

第二类是杜拉斯本人参与、原创的影像作品。这个谱系从《广岛之恋》开始,是杜拉斯的原创剧本。这不仅是她的电影写作起点,也该视作她在写作中体现政治觉悟的重要转折点。

杜拉斯也参与过改编,但《琴声如诉》↓的电影和小说有种貌合神离之感,故事人物看似一毛一样,情绪和底蕴却有差,很有趣地是,尤其能显现出文学语言和影视对白的差异。

杜拉斯当导演的杰作当属《印度之歌》↓,底本是她的小说《副领事》,就此开创了杜拉斯风格的「音画分离」:配音是单独做成的,不负责阐释画面,甚至也不一定和画面搭配。她甚至更进一步,把这条音轨用于另一组完全由空镜和静物构成的影像,成为另一部作品《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之后的《卡车》↓更有趣,杜拉斯索性自己出镜,把“应该拍的一部电影”和男主角讲了一遍……之后又出版了《卡车》剧本单行本。

我们将在节目中大胆推断杜拉斯在什么样的人生境遇中开始电影和文学的互生互补、相杀相爱!这是从《外面的世界》《绿眼睛》《杜拉斯传》等书中推演出来的,也是作为读者和观众的我们真切感受到的直观体验——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一开始我拍电影是为了获取毁灭文本的创造新经验现在我拍电影是为了抵达图像并性经验,现在我希望创造出一种万能图像,可以无限的与一系列文本结合。而该图像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既不美也不丑,只有当文本穿越它时,意义才随之产生。」 「如果我无法找回最初显现于纸上的文本,以及被复写的声音,那我就重新写我重写的四遍黑夜号轮船。至于卡车和奥雷利亚·斯坦纳,我一开始就找到了声音的最初途径。我朗读文本完全不是为了加深文本的意义。完全不是。我是在寻找文本的初始状态。」 这次不用按照惯例了,两位推荐的……就是 杜拉斯作品全集!反正,于是书架上的杜拉斯集合体是这样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