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台】第四十二局单打选手 |作家 / 翻译 于是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高级讲师 竞菲 本局精彩回合:** 达内兄弟电影的归属及渊源? 《影像手记》对影迷,乃至对所有创作者的启示 本台两位对打选手在MOViE MOViE的“达内影展”中分头参与了两场映后谈。机不可失,我们借此机会复习了达内兄弟的所有电影,对照着吕克·达内的两本影像手记,主动学习快乐多。
《影像背后 1991-2005:吕克·达内电影手记》 作者: [法] 达内 / 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译者: 王恬 / 王瑛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
《影像背后II 2005—2014 :吕克•达内电影手记》 作者: [比] 吕克·达内 译者: 王恬 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 达内电影里的小家庭都是不健全的,同样,国家,或国境线、国法的存在都是含糊的。移民政策的漏洞让《一诺千金》的父亲有机可乘,儿童和劳工权益法案的不健全导致《罗塞娜》法案被唤出。他们似乎在拍摄家、国的崩解,事实上的父权解体。 他们的“实验性”不仅体现在拍摄方式导致的视听感受方面,更在于创作者的精神内核——从他们的故事挖掘下去,发现剧本是如此更改的,就是一场从现实出发的“思想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在政治经济变革时代下只能为生存耗尽一切的当代人。对电影而言,重要的是可以重建人性的体验。因为当下的我们对这种体验过于缺失。 「我们这个时代的沉默。是一种对手间不可沟通的沉默,是一种害怕他者的沉默。是与各自存活的需要息息相关的,孤独的沉默更容易发展成谋杀,而不是重生的沉默。如何在这种自然的沉默里找到一条交流的小径?两个个体可以互相帮助,离开那种目光相互逃避的状态,重新建设一个未来,那是我们努力在拍摄的。」 「建立在恐惧之上的社会总是会引发暴力和不信任……在一个不稳定和破坏性的世界里,只有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这正是电影成为哲学反思的重要伙伴的地方,因为电影可以提供实验室来测试现实的人文主义的机会。」
2022的新片对焦少儿移民——全球政治霸权的牺牲品 「“罪恶不在神学的范畴内,不是用一个宗教仪式就可以抹去的。这是人对人的侵犯,没有人,即使上帝也不能使罹难者复生。那个无所不宽恕的国度,必将是个非人性的国度。”列维纳斯《自由国度》」 「一棵树倒下,比一片森林生长所发出的声音更响。」 新片也让我们意识到达内兄弟从《年轻的阿迈德》开始就格外关注这个话题了,似乎也比年轻时的作品更残忍了……
最早是因为拍纪录片拿起了摄像机,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 「纪录片不能让我们拍到想拍的东西,甚至阻止我们去揭示事情的本来面貌。」 达内兄弟拍的所有电影都由原创剧本生发而来。这两本电影手记中记录了吕克·达内在创作时的千丝万缕,令人获益匪浅,关于他们的电影,这两本书贡献了最珍贵、最坦诚的文献。并收录了六个电影剧本。 在剧本写作过程中,从某种角度说,他们是意念先行的。推婴儿车的少女、贩卖婴儿、少年犯罪……这些新闻促动了意念直观化,发展出情节。列维纳斯的这句话「灵魂不是(我的)求生之可能,而是杀害(他者)之不可能」可视为吕克·达内的创作灵魂之核心。随着这种意识形态、哲学伦理而来的是审美上的坚持——抵抗唯美主义。所以到了制作拍摄阶段,他们追求真实化,非虚构的虚构,但坚定地反对资本运作式的电影工业操作。
关于《罗塞塔》有太多内容可以阐发:追击式的手持跟拍方式,素人演员的炸裂式表演,剧本中去除的父亲形象……人物的原型是从约翰·范德库肯的纪录片《新冰川时代》中的冰淇淋工厂女工提炼而来的。本来有可能成为默片。 我们还聊了聊对编剧来说特别有意义的几本书: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杜拉斯的《抵抗太平洋的堤坝》、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我们得把对唯美主义论的抗拒推行到极致。摄影机只是努力跟随,不是等待亦不去了解。」 「罗赛塔主人公是一个与他周围的绝望和恐惧对抗的女性角色,这将是我们持续拍摄当今政治的一种方式。我们拍的不是画面的状态,而是日复一日抵制的状态。」 「罗塞塔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渐趋麻木的女人,最终为此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他是一个工作狂。唯有从工作中才能感到他人对他的认同,是人类社会的一员。竭尽全力避免社会性的死亡。」 「要展现某种看不见的东西,罗塞塔的命运,那囚禁他,困扰他的命运。那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同情心的女人,他希望能找到出路。并不是为了爬到社会上层(那是19世纪的故事),而只是为了存在,为了不消失。」
《他人之子》带来了更独特的影音感受。故事考验的是父亲,而非宽恕。怀着复仇心的父亲下不了手,并不仅仅因为良心,还有“成为父亲”对他而言更重大的意义。 「宽恕他人的人是自恋的。如果他凌驾于他人之上,那么也凌驾于人性之上。」
「西里尔和萨曼莎的故事是许多例子中的一个,说明善良的经历不断受到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的威胁」 「《单车少年》写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了,因为感觉自己会走上重复之路。然后去参观卢浮宫,长时间的停留在波提切利《圣母与孩子》的画像前。想到了从未见识过这样一个母爱圈的西里尔。」 「我想为剧本找一个“乐观的结局”,就并非是想要化解无法化解的冲突。而是想要对“对人类失去信心”抗争。想要对抗这个被误认为理所当然的结论,人类的所有努力和行动都将徒然无功。」 「西里尔本来会死去。但“出现了一个没有孩子的世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令人惊恐。”」 「他并没有一种牺牲者的痛苦,有时候很难受,甚至非常难受。但他并不过分停留在那种情绪里。沉浸在生活的事物当中,继续前行生活,跑着骑着,避开一切因某种廉价的怜悯而被驯养的诱惑。」 「我非常喜欢在片尾西里尔重新骑上自行车,带着那袋木炭向samantha家的方向驶去。那是对恶的回应。」
「一切风格都不过是疤痕,只是对自身的模仿。某种命令的东西,某种僵化的东西,是我们身上某一部分阴暗面的胜利」
「我越来越多的讲述那些迷失者的故事,我也不知道他们活在哪里。但他们好像并不存在这个怪异的社会,培养出一些个体,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在片尾布鲁诺活过来了。」 「1999年8月1日。我和我的父亲斗争了很久,没有一刻安宁,我不是孤军作战,我兄弟一直站在我身边,我们俩一起对抗父亲。我们之间从来不用高声喊话,但我们知道这场战争无休无止,也许这为我们双剑合璧的电影生涯早早打下了基础。有一点我清楚的知道,那就是我们的电影多次映射到父亲和父亲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却从来没有真正和父亲聊过天。这无可厚非,甚至已成为习惯,我用了许多年时间去理解到底哪里辜负了他。哪里亏欠了他,去感受他为什么执意要强硬的顽固的传输给我们一些东西:一种精神上的约束。这无疑是他在17岁参加武装党派是被灌输的思想。但关于军旅生涯他从未提起。」
描写布鲁诺父子的这部影片「展示了那些冒着故意或意外杀害他人风险的人,他们自己也可能成为他人不可控制的行为的受害者。」 按照惯例,两位推荐书影如下——
《德意志零年 Germania anno zero (1948)》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编剧: 罗伯托·罗西里尼 / 卡洛·利扎尼 / 马克斯·科尔佩 / 赛尔乔·阿米德伊 / 巴西利奥·弗兰基纳主演: 埃德蒙·默施克 / 恩斯特·皮茨肖 / 英格特劳德·欣策 / 弗朗茨-奥托·克吕格尔 / Erich Gühne / 更多...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 德国片长: 74分钟
《时间与他者》作者: [法]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译者: 王嘉军出版: 拜德雅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6)页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