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27.见闻录 | 2024博鳌亚洲论坛:科技奇点不止AI,幸福养老可以居家

27.见闻录 | 2024博鳌亚洲论坛:科技奇点不止AI,幸福养老可以居家

2024/4/8
logo of podcast 商业有厘头

商业有厘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P
Patrick
Topics
Patrick 总结了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贸易碎片化的讨论,指出其主要原因是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并分析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措施应对的策略,以及全球化叙事创新的必要性。 与会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的现状表达了担忧,认为当前的AI缺乏自我意识和类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对海量数据的依赖限制了其发展潜力,因此AI的监管立法刻不容缓。 关于老龄化问题,与会者认为居家养老是主流模式,并提出四点建议:疾病早筛早查、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和社区医疗,同时探讨了养老资金来源和延迟退休等问题。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无厘头发问,有厘头思考。

欢迎来到异步锁中国和日有万机联合出品的商业有厘头。

我是谢希利啊!

我是 Patrick。

那今天又到了我们不定期掉落的见闻录环节了,很久没有掉落过了。

很久没有见闻。

那在这档小栏目当中呢,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大家感兴趣但是又不容易获取到的最新行业动态和商业信息分享给大家。

在上一期的这个见闻录里面,我们给大家分享了在世界奶业大会上收获到的信息。

然后这一期呢,就更加重磅了,我们将给大家带来刚刚结束的 2024 博鳌亚洲论坛上新鲜出炉的一手信息和知识点。

嗯,没错,博鳌亚洲论坛呢,每年在海南博鳌就是琼海市哈召开,然后一般大家知道的是,那一场大会就是有国家领导人会出席的,但其实在差不多四天的时间里,还会有几十场的这种分论坛吧,在这些会议上,来自各个国家的,不管是政府界还是学术界或者科学界的一些领导人呢,专家会坐在一起就现在最热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嗯,那我们今天呢,都会谈到以下几个热门话题啊,分别是像全球贸易,科技基点和 AI 老龄化,以及呢,我们还有几个就是 Patrick 想要表达的比较失望的小吐槽啊是的,嗯,那话不多说,我们就先从贸易和区域的碎片化开始聊起吧。

好的,今年其实大家能想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论坛,一定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所谓的贸易的碎片化。

诶,我先问个小问题啊,这个贸易碎片化这个词怎么理解啊?

我觉得就是在过往的很多年里,我们经历的是一个贸易全球化。

嗯嗯那么现在因为很多保护主义,有更多的这种所谓的供应链回流,或者嗯近岸外包,那么贸易更像是被切成了一个一个区域在进行沟通,而不是在一个全球机制下啊,进行统一的管理。

嗯,明白。

所以首先一致的一个观点是说,贸易碎片化其实是由政治局面的碎片化造成的。

嗯啊,这个事情是很难去脱离开来独立去看他的。

嗯在这个会上很有意思哈,就是因为一位嘉宾是龙永途,他应该是中国加入 WTO 时候的首席谈判啊,然后同时还有一位是美国的一位前商务部长,然后龙永图先生呢,他提出来了一个很大的遗憾吧,就说原本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全球贸易的机制,嗯,然后有他的组织,也就是 WTO。

嗯,但这些东西现在呢,其实更多的被边缘化了。

而这个边缘化产生的一个原因,现场其实说的已经挺直白了,就是说曾经主导这一个机制的和组织的国家啊,自己不愿意弄嘛。

嗯。

不用点名。

大家也知道是谁对有些人说,可能现在某些国家不愿意去做一个全面的全球化了。

其实我个人并没有太注意到 WTO 边缘化这件事情,嗯,但在会上提出来以后,我有稍微搜索一下,我发现确实有这个问题。

嗯,这怎么定义说 WTO 边缘化了?

因为 WTO 主要有三个这种职责吧,嗯,第一个职责是制定国际的贸易规则。

嗯,那么这一项呢,主要挑战在于,很多过往的贸易规则是由几个主流大国制定的。

嗯,但是在我们去看到说很多新兴的行业,新兴的领域里面,真正发达的其实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啊,或者说像中国,嗯,比如说像电子商务啊,像新能源汽车呀,嗯,但是这些国家并不能获得这些领域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吧,所以这是一个差评的一件事。

对对对,这是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他的职责是市场准入,然后第三个职责是被认为最重要的,叫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嗯,那么罗永图先生现场的评论直接是说的是这一个机构其实现在已经就是被搁置了,嗯,就是没有再正常运作了,嗯,所以这个确实是一个挺遗憾的事情,因为咱们如果回想起 2001 年, 我觉得 01 年 是个挺有代表性的年份,那一年里几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很重要的一件就是加入 WTO 嘛,嗯,那么之后我们确实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年的红利,而现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国际机构和机制并没有在发挥它的作用,嗯。

第二个让我其实也挺我觉得有心理准备,但是同时也觉得说的真的非常直白的,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就是他谈到说在美国的立场上是怎么看待现在正在发生的这件事情的,他认为在美国的立场上,过去大家认为全球化会非常的好,嗯,对所有人都非常的好,无论你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你都会得到更多的订单和更低价和高质量的产品。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在美国国内有一些他用的是 community, 我觉得应该把它叫群体。

嗯,啊,就是有一些 community 他们被忽视了。

比方说一些曾经在中西部的工厂里工作的工人,嗯,他们可能曾经在一个工厂里打一份工,就可以很好地养活一个家庭,非常的体面,嗯,在全球化之后,逐渐逐渐的,他们就发现说,诶,自己没有办法很体面地养活自己的一家人了,嗯,而这样群体的数量在增加,但在过去的这些年份里,他们的发声又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机会,那么这样的一种潜在的需求就是被 Trump 给注意到了。

哦。

所以创普实际是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个需求,并且依据此开始提出所谓的以美国的利益为核心,一切以美国的利益优先考虑,然后这个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就是嗯,这一切的来源都是这些被忽视群体的一种需求。

嗯。

作为双人,他的那个触角还是很敏锐的。

是的。

嗯。

那在这个当中,古铁雷斯自己的态度是说,他并不认为这些人的状况完全是因为全球化导致的。

嗯,但是在美国的政治层面,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联。

嗯,或者是一种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说它是全球化导致的。

那么我们怎么办?

我们就把这个厂搬回墨西哥,搬回美国,对吧?

我们去跟中国进行贸易战,对中国进行制裁,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嗯,是非常直白简单的一种方式。

而这个正在成为一种进程,因为它是一种进程。

他认为一个进程需要很多年才能走完。

对,这个很多年不知道是五年,十年还是更长。

嗯,但是他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去结束。

他也认为今年是大选年嘛。

对,无论谁当选,最终的政策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嗯,因为整个美国处在一个这种叙事逻辑的进程之下。

嗯。

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当选,方针其实是不变的,顶多就是应对的方法不一样了。

是没错,所以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当时我听完的感觉就是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就是即使他个人并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嗯,他认为最终这个进程会结束,因为到某一时刻,这些群体和更多群体会意识到他们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嗯,他们的问题也不是逆全球化就能解决的,甚至逆全球化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问题,嗯,到那一天,他们会反过头来再次地拥抱全球化,嗯,但是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

嗯。

那在当时的会议上,就是大家有聊到过,说从中国从我们的角度要怎么去应对吗?

对,所以其实在这个时间节点,你再去看中国的有一系列措施,我觉得是更容易理解的,就是一带一路战略有它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这都在我看来哈,就是现实层面上的意义,一个思路,就是说在全球化的当中,大家有一个发现,就是越是一个大的经济体,他从全球化当中得到的收益是相对更小的。

嗯,越小的经济体,从当中得到的收益是相对更大的。

嗯,同样的,当全球化要停止的时候,一个更大的经济体,它的损害是相对更小的,那对小金具体来说,它的损害是相对更大的。

嗯,因此,大小国在全球化的谈判当中,本身就是很难对等的。

是啊,那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就是在就我们说我们加入 WTO 的时候, G7 可能占全球经济的总额要占到 50%, 嗯,今天只占到 30%。

哦,发展中国家加起来占的经济比重已经是比这个要大的了,可能就是金砖国家加起来都已经比这个要大哈。

嗯,那如,如果发展中国家可以更紧密地合作和团结,在面对 G7 就如我们这么简单划分的话,面对 G7 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团体就会成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

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说,全球化应该会给 G7 国家带来相对更大的收益。

嗯,所以团结发展中国家不仅仅只是说就它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贸易的决定,嗯,它可能对于最终恢复全面的全球化,或者推动恢复全面的全球化还有一层额外的意义。

嗯,所以这是一个我个人觉得挺新颖的观点。

嗯。

那么还有第二个观点也比较有意思,就是大家提到了一个词哈,就是 narrative, 我听现场的同传就把它翻译为叙事。

嗯啊,就说在曾经我们在讲述的叙事,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那个规则里,哈,嗯,是全球化民主自由,嗯,自由贸易对吧?

嗯,嗯,自由市场。

但今天在美国,这个叙事已经变成了美国优先,嗯啊,然后美国伟大对吧,嗯,这个以我为主,嗯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些叙事啊。

所以就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就是一段时间的一个主题的那种感觉。

对。

嗯。

而我们现在的会遇到一个小小的矛盾,就说我们现在在同时谈两个叙事,嗯,一个叙事是说我们依然呼吁全球化,依然呼吁自由贸易,这是我们在做的,因为这是曾经全世界公认的成立的叙事嘛,嗯第二个就是我们也在谈我们的进一步的现代化,对吧?

我这这一次另一个热词就是所谓的心智生产力。

嗯,我们在谈我们要怎么发展得更好。

但这两个点的小问题在于,就是如果我们只谈中美的双边关系,这两个叙事在美国侧听起来都是与他以美国为主的叙事相违背的。

嗯,所以很难用这个叙事真正的对它起到一个说服的作用,或者改变它的媒体传播的作用。

嗯,因因为在绝大多数投票人里,他们真正受影响的来源还是来自于媒体,所以媒体在说什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嗯,那么在这个会上,大家就提出来说,有没有可能有一种更创新的叙事,嗯,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趋势能够成立,也许对于全面全球化的恢复推动会起到一个加速的作用。

嗯,这个叙事指的是中国的叙事吗?

因为由于美国可能不会去主动去寻找这个叙事了,所以大家是希望说,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的在努力推动全球化的国家,去寻找一个创新的叙事。

嗯,所以这是一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观点吧。

嗯。

这一部分内容就怎么说呢,就很很难评,也不太敢评。

对,我觉得我觉得,我不做评价吧,嗯嗯,这是现实,我觉得短期内不要抱不懈实际的对某些国家啊,是抱有某种不懈实际的希望,嗯,要坚定地拥抱现在的咱们国家的一些政策方向,嗯,因为它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的,嗯,而且它是有很强的可落地性的。

嗯。

好,那我们就进入到下一个内容吧。

好,关于科技基点和 AI 这个部分。

我认为如果说贸易碎片化的问题是更多的符合预期,科技基点和 AI 的话题是完全出乎了我的想象。

嗯,出乎了我的想象的原因是整个大家的态度,和去年在这个话题上大家的态度,我觉得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嗯,嗯,怎么说我?

我印象里去年的时候大家谈论的更多的是根据 AI 的发展,基点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啊,啊,我们是不是正在经历一个蒸汽机时刻?

这里我觉得我们先做一个名词解释啊,就说这个科技基点,这个是什么意思?

我简单查了一下,啊,这个科技基点呢,它其实是一个预测未来的一个概念,指的就是技术发展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生一个极端的接近无限的一个大的进步啊,所以说就这块科技基点,他们都讲了些什么?

科技大爆炸哈?

嗯,嗯,对,就是在这个分会场,叫科技基点,离我们有多远,我当时认为这一定是一个 AI 话题的,嗯,一个分厂,因为去年谈论基点的时候,就一切是围绕 AI 展开的。

嗯,结果呢,在这个发言里面,第一个发言就让我深深震撼,嗯,就是第一位发言是我们国家的一位科学家哈,他应该是太空领域的一个科学家,他谈到的跟 AI 没有太多关联,他谈到的是航天的技术和星空探索的技术,嗯,他提到了一个非常令我震撼的观点,他说我们到现在还在专注于地球。

嗯,但其实火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星球。

那大家都认为火星不宜居嘛,对吧?

嗯,如果要改造火星,似乎就是虽然马斯克总说可以发射过去,但大家好像都觉得改造火星是一个太疯狂的事情。

对,因为它自然环境太恶劣。

嗯,那么咱们的科学家提出来的观点是说,地球的生态环境移居是因为地球有磁场。

嗯,他用了一个比方,他就说因为地球的内部一直有一个发电机在产生的围绕地球的磁场。

嗯,然后他说其实以前在火星的内部也有一个这样的发电机,但是出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这个发电机停止运作了。

那么如果我们在空天技术、物理技术上产生了一个基点时刻,我们有办法重新启动火星内部的这个发电机,让火星的磁场开始运作,那么火星就可以自己把自己改造成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

我的天呐,我现在有一种就是走错考场的感觉,感觉自己从博鳌一下变到旁边就进了电影院了哇!

我当时觉得就是哇哈哈哈,就就非常的哇哦,所以在他看来就是一个更核心的基点,可能是物理知识,在这种跟天体物理知识高度相关的一个知识爆炸,或者某一个时刻的到来,它就会让我们能够涉足第二个星球,那是不是将彻底的改变整个世界?

嗯,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比 AI 带来更大颠覆的对一个地方哈,是是是是,那比方说第二个谈到的基点也没有谈 AI。

嗯,谈到的是新能源的实现和利用。

嗯,他就谈到说,其实我们现在用的能源还是整体比较传统啊。

嗯,那包括中国,其实说即使我们的新能源已经很发展了,像这个风能啊,太阳能啊,对吧,都是在全球比较领先的。

嗯嗯,但占比依然很低。

嗯,到底有没有可能在某一刻,我们突然攻克了可控和聚变?

嗯,那当我们攻克了可控和聚变之后,那么我们整个获取能源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我们使用能源的效率将大幅度的提升。

嗯,这件事情才会真正的带来更大的科技进步。

对,这里他谈到了一部分 AI 的内容,他就说前段时间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也是说嘛,就说最后 AI 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能源对吧,然后这个还导致中国的这个储能的公司和电池的公司兴奋了一把,嘿嘿,就是那如果说我们实现了可控和聚变,整个能源的供给将彻底的颠覆,这个世界将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

嗯,所以他在看待的科技基点是这个嗯嗯,那还有第三位谈到的是材料学的科技基点,然后他确实是一个对 AI 提出了一点点挑战的专家啊,他就说似乎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媒体的聚焦和投资的经费给了一个暂时还看不到的地方,而没有关注在我们身边更切实紧迫的问题,比方说在今天我们还在用水泥建房子,嗯,那么水泥这个材料,当它要进行垃圾处理的时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对,而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替代水泥的建筑材料。

嗯,这个事情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嗯,包括我们谈到发展风力发电,那风力发电机那个叶片,它是玻璃钢的,嗯,而玻璃钢在自然界是一个非常不环保的材料。

嗯,那就是说,即使能源问题,也跟材料紧密相关,但是在材料学上,我们暂时没有找到一个有如此强度,又可以更环保的材料学的进展吧。

嗯,就是他的,我理解他说的是这个意思哈,就是,所以他在关注的是材料学上的一个科技节点的发生。

嗯,也合理,就感觉弄约和材料这些,他们都其实是从商业的角度,都是跟成本息息相关,如果不能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平替材料,就很难一竿子就把这些东西都打死,因为它牵扯到利益方太多了。

对,嗯,所以在谈论科技基点的时候,觉得让我意外的是,大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谈论 AI, 大家谈论的是另外一些确实你仔细想想也会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

嗯,那么也有另一个跟 AI 有点相关的事情,就是有一些支持者,就是 AI 的支持者,就说,嗯,唉,你们这些问题以后都可以交给 AI, 可以让 AI 去帮忙做研究,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AI 还能做这种研究?

AI 说就是这题有点超纲,太累了。

对,所以这个就是进入了另一场的一个话题,这是关于 AI 本身大家的态度。

在场有一位教授,其实我个人不是 AI 领域的专家,但是在场每个人都特别尊敬他,我就是每个人发言之前都要先感谢一下他,他叫 Stuart Russell, 嗯,他们说好像就是说类似于如果你是学人工智能的教材的第一本那个书,每个人都要学的那个,对。

就是他写的标准教科书啊,标准教科书叫人工智能冒号,一种现代方法,他是主要作者之一。

对对对,嗯,所以他好像是在领域里非常有权威的这么一个科学家啊。

然后在场的还有另外几位也是科学家,比如说中国驻联合国在好像是有一个类似于 AI 小组啊什么的,一个一个这个首席科学家,然后还有几位就是科学家身份,然后也有少数几位,这个商界呀,应用界的一个身份,嗯,那么整个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他们都认为今天的 AI 没有成功。

嗯,这是怎么理解?

对,甚至他们给出了一个更论断式的一个结论,说也许今天的 AI 走在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上。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提到了一个事情,就是如果我们去谈论我们设想里的人工智能,嗯,它应该是不仅仅行为上是像人类的,嗯,或者做出的回答和决策是像人类的,更重要的是他达成这个决策、回答和行为的思维方式,嗯,也是像人类的,以及他要是为人类能够带来福祉的,嗯,这是我们心中人工智能的样子,嗯但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个规模效应的产物。

嗯当你喂给他足够大量级的数据,他从中找到了更高概率的组合,嗯,给你提供一个答案。

嗯就是说他不是一个非常合逻辑的一个推导过程,他是就给出答案,但是又没有给你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题思路。

对,所以我们对于现在 AI 的状态,他们打的比方是说有点像我们古代的时候驯服狗狗,嗯就是我是驯服了狗狗,嗯但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

不知道狗怎么想的。

对哈哈。

现在的 AI 就像这样,就是他逐渐给出了越来越好的答案。

嗯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嗯,这个东西和我们跟人沟通有非常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咱们之间能够沟通和产生情感共鸣,是因为当你回答的时候,我大致可以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嗯,得到了这个答案,对吧?

所以这才是有产生情感共鸣的一个基础。

嗯,所以在这个当中,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嗯,并且有提出来说,如果 AI 要真的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必须得是拥有自我意识的,就是拥有自我意识是第一步,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办法用一个类似人的方式来思考。

嗯。

他还提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没有完全理解,他说因为我思故我在是成立的,嗯,但你思故你在是不成立的哦,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哈哈哈。

我我没有听懂,但我大为震撼,哈哈哈。

嗯,所以他们认为就说 AI 一定要先有自我意识,对,才能做后面的事情,才能与人类产生共鸣。

而今天这样的一个做法不是这样的。

嗯,这是一个点啊,然后另一个点就是也是我。

我的知识盲区就是他们说人类的智慧有 400 多种,而现在的 AI 顶多就是两三种,所以在智慧种类上,其实这当中有着质的差异。

嗯,其实我不太知道,就是 400 多种是啥?

哈?

不知道是是在哪。

对对对。

我就是不太了解。

嗯,但但我大概明白他说的那个 AI 有两三种是啥意思,我猜测可能是比如说文本的处理,比如说图像的处理,比如说围棋,对吧?

嗯,这都属于这个方面的例子。

哈。

你说这个就让我想到,就是我前段时间也希望让 AI 能够帮助我做一些数据处理的工作,结果就发现是不可以的。

对,就是用我们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说现在的 AI 还是一个文科生,它不是一个理科生。

嗯,对。

这个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在很多行业里,对于 AI 的应用需求,是要求他做到 100% 的准确。

嗯,比方说法律文书,嗯,比方说合同,嗯,比方说医疗诊断,对,甚至是一篇优秀的广告文案,嗯,都需要百分百的优秀。

嗯,99 分都不行。

是,你一旦是 99 分,就依然需要一个人从头到尾的把这个工作重新做一遍。

把它检查对。

校正到 100 分。

嗯,嗯,所以这个东西却没有办法解决。

没错。

因为按照今天 AI 的这种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即使他能回答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嗯,他还是会在一些很简单的、人类都不会犯错的地方,嗯,犯一些很基础的错误,嗯。

对,比如说画出了三只手?

没错,嗯,对吧?

或者在脸上只画了一只眼睛,或者三只眼睛,嗯,嗯,就是这个是一个很难解决的事情,嗯。

现在有一些方式是想给他更多的规则,就是人思考的规则,嗯,来解决这件事情。

但是因为这种规则是无穷尽的,对,所以非常难处理,嗯。

另一个谈到效率很低的地方,就在于这种训练是不是合理的。

今天你教一个小朋友,你说这是狗,嗯,你可能给他看 3 张狗狗的照片,他就知道这是狗哦,你给他看三张猫猫的照片,告诉他这是猫,然后你就说这是狗,这是猫,它就认识了。

嗯,可是你要让 AI 认识猫和狗,你需要需要穷举你需要多大量级的数据输入才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关联?

说明我们的大脑在接受认知和吸收知识的效率上,实际上是要更快的。

嗯,虽然我们吸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效率是更高的。

另一个关于效率的点就是,其实人脑只有两三斤重,可能耗电也就是不到 30 瓦,但是如果是 AI 的话,它的耗电量可能是上亿瓦这样的级别,所以这两者的效率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那这个就是目前 AI 的一个嗯不太好的地方,同样,就因为要依靠非常大量级的数据,这就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能给 AI 提供多少数量级的数据?

嗯,今天我们的数量级还有一些发展的空间,他们就提到说,因为后面还有一些生物信息是可以提供的,那还能在就是往上涨一涨,但是他一定会到达一个界限,嗯,到达这个界限以后,我们没有更大量级的数据可以喂给他了。

而 i 有另一个跟人的在智能上的差异,是目前的 AI, 哈,我们说的目前的 AI 不是那个他们理想里的 AI, 人类可以通过不断的思考产生越来越好的想法。

嗯,如果用 AI 生产的内容在喂给 AI, 在过去的测试里都发现这个大模型会越来越差。

嗯,他不能从自己身上学习。

对,他必须靠更大量的外部数据来提供。

嗯,所以这是为什么?

综合以上刚才所有说的,在场的科学家纷纷认为目前的 AI 不是真正的 AI, 目前的 AI 没有成功,目前的 AI 甚至走在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上。

理解了。

就我不知道你怎么觉得啊,就是我个人感觉,他回答了我一个心里的一种别扭感。

嗯,就是所有的人都在说 AI 非常的棒。

嗯,嗯, AI 是未来的趋势,你不用 AI 你就落伍了。

嗯,而当我去使用它的时候,我经常会觉得不如我现在还是赶紧发一个包给一个设计师呈现会快得多,效率高得多。

是,或者当我自己使用它的时候,我会觉得它提供的价值是有限的。

对,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就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我会尽量让自己去用一用,因为总觉得你现在用不好,好像以后就要被淘汰了一样,所以我会尽量去用。

但用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就是针对一些简单的一些工作啊,我可以交给他去做没问题,但是做完之后我真的还得去检查,而且确实会查出问题。

是,所以这样其实我又还是依然付出了时间。

那如果是复杂的问题,我又没法交给他,比如说像刚才那种数据处理或者产出 inside 东西,我又没有办法交给他,所以就很尴尬,就尬在这。

对,我觉得这种很别扭的感觉,也跟媒体带来了一种焦虑感相关哈。

嗯,但是这一个环节很大的缓解了我的焦虑感。

嗯然后关于这个呢,也就有谈到了另一个跟焦虑感紧密相关的话题。

就现场就有有人提问就说嗯,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在小学、中学更多地去接触 AI, 拥抱 AI?

嗯那么我们祝联合国的这位首席科学家呢,就给出了一个很发人深省的呃回答。

他说他不觉得嗯他觉得在我们弄明白今天的 AI 到底是什么和怎么工作之前,就把它当做一种价值观去在小学和中学去进行教育。

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哦相反,他认为,如果我们真的觉得要重视 AI,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增加一些社会心理学和哲学的课程。

嗯,将会帮助我们将来更好地思考和理解这些事情,而不是在现在就因为大家都说啊, AI 是未来,就把这个东西灌输到我们的基础教育里,这是很危险,嗯嗯嗯啊。

另外还有几个小点,比方说在场居然在科学家看来,哈,商界大家都在谈哪个国家领先啦,包括主持人也提出这个观点,但每次提出,这些科学家都会提出说我不是在代表我的国家,坐在这里,嗯,就是我们科学家住在一块的时候,就是代表着嗯,这个学界科研的这个领域在共同看这件事情,嗯,这样很好,他们也认为这个东西不会存在将来哪个国家是 lead 这个概念,就像互联网,其实互联网在全球是普及的,对,在全球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如果他真的成功了,他一定会是一个这样的东西。

嗯,所以今天你去谈哪个国家会引领、领导、统治 AI 的这个科技?

嗯,至少科学家们认为有点不切实际了,或者是不存在。

不,甚至不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嗯嗯,那什么是需要讨论的话题呢?

对 AI 的监管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嗯嗯。

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话题很少,但是联合国对于各个国家发出了明确紧急的警告和要求。

嗯,希望各个国家尽早立法,对于整个 AI 的发展,包括 AI 内容的产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可能的争议。

尽早做立法,对,这个监管里还包括一些东西,就是大家也谈到说 AI 的威胁会不会太大,那么假设有一天,我们真的研发出了那种我们理想里的 AI, 能够理解人类,按人类的方式去思考,为人类提供福祉的 AI, 那个巨大的问题会是,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

嗯,就是现场举了一个例子,说会想起来沃翼这个电影,就是机器人总动员那个,上面在飞船上,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做了所有的事情,作为人类,你什么都不用做。

那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

会不会就变成坐在漂浮的飞椅上,每天喝可乐吃汉堡看电视的一个个小圆土豆?

没错,那我们要让人类变成这样吗?

嗯,其实人类在历史上有过很多很危险的科技,比方说核武器,对比方说,其实我认为是不是也攻克了克隆人的技术?

攻克了对吧?

不敢用?

对嗯,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没有再次使用过核武器嗯,也把克隆人的这项技术给封存了嗯。

也许如果真的我们发现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群体有着那样潜在的致命威胁的时候,监管也会让 AI 停止。

嗯,但这也是为什么监管显得这么重要。

是因为我刚刚就在想你说的就如果有一天, AI 替大家工作,替大家做所有的事情,那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

那我觉得其实呢,在生活的就已经不是人类,就变成 AI 在生活了,那人类就是纯粹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就好像就被饲养的小宠物一样。

对,所以也失去意义了是?

嗯同时呢,最后再结束 AI 这个话题吧。

我觉得借用 student Russell 的一个评述很有意思。

他就说为什么我们要提早立法?

并不是今天的 AI 会失控,而是 AI 如果发展得好,也许 20 年 30 年以后会失控。

嗯,但如果我们 2030 年以后再立法,嗯,就打就来不及了。

嗯,他打了个比方,他说有点像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外星人发来的邮件,哈哈,说 OK, 我们 30 年以后到哈,嗯。

然后我们发送了一封自动答复说您好,我现在不在办公室,我将会在方便的时候回复您,谢谢。

感觉有一种在看三体了的感觉。

对,我觉得这部分内容还蛮精彩的。

是,嗯,好,那我们就继续下一个话题吧。

好的,我们也看看另一个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广泛讨论的话题就是老龄化。

好,我没有记错的话,老龄化是近三年第一次出现在博鳌的话题里啊!

然后我另一个没有想到的是,博鳌的很多会会发生激烈的争论。

嗯,我曾经在会上见到过前日本首相,只能用恬不知耻来形容。

恬不知耻大言不惭,大放厥词地说,世界的繁荣都是因为美国制定了一套规则,所有的国家应该追随美国。

中国现在非常不负责任,因为不追随美国,你们应该马上去追随美国。

我天呐!

然后我们就差喊爸爸了。

对,然后我们这个前驻美大使站出来,就是义正言辞地进行了逻辑严密的反驳漂亮!

就是就是!

它是这个风格的。

一个一个会议哈,包括我前面谈到刚才 AI 的那个,其实商界跟科学界观念不一致,我觉得商界还是很像媒介上宣传的那种,就是很焦虑啊,大家将来都会被 AI 替代等等,就是这样一些冲突。

而在这个老龄化这个话题上,大家很快地达成了一致,甚至形成了一套我觉得完全可以立马出去推广的一套方案。

嗯啊,就是我们国家到底要怎么面对老龄化的问题?

嗯,到 2035 年, 中国就会有超过 4 亿的 60 岁以上的老人。

嗯,所以这个还是一个挺巨大的数量。

是。

那么养老该怎么办就成了一个巨大问题。

嗯,养老里有两大问题,第一,这个问题是跟养老相关的工作怎么做,第二个是跟养老相关的钱从哪来?

嗯哼,合理。

那么这个会上就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嗯,以及我们国家会怎么做?

嗯,目前在养老的工作的分配上,有一个词叫做 9631,嗯,9631 的意思是目前是 96% 居家养老, 3% 社区养老, 1% 机构养老。

哦,那么这个 1% 听上去很低,但是对于咱们国家来说已经不低了啊。

我是觉得那 96% 居家好高啊,是吗?

嗯,那后面我们听一下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 9073 啊, 90% 的居家, 7% 的社区, 3% 的机构。

实际上居家养老在这个会上大家能够很快达成一致,认为绝对是全世界国各个国家的最主流养老形势,即使在像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机构养老的比例也只有 3%。

这跟我认知特别不一样,我觉得就是在国外,好像很多的老人都是会选择去养老院,会去选择在外。

对,所以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哦,而且原因也很简单,原因就是养老不只是说有人把你照看得好,嗯,或者说你的健康有保障,养老也有很重要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而机构养老是很容易切断一个人与自己家人朋友的这种社会关联的,这种社会关联对于各个国家的老人来说都很重要,我觉得在东亚文化里显得尤为重要。

对,就传统的观念嘛,老人会觉得如果被子女送去养老院就感觉很丢人,是,是子女不够孝顺的体现是嗯。

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只是 9073。

当然,即使这样说哈,对于机构养老来说,也不是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因为它是一个基数上的巨大的比例。

对,代表着也是目前在市场上缺乏的几百万张的床位。

那那我们谈一下居家养老要做好哪些事情,以及谁来做什么事情。

居家养老的第一件事情,其实是关于活得更健康这一点的。

嗯,他们就有问在场的嘉宾哈,就说你们的父母多大?

基本上都是 8090,嗯,基本上都还健在。

嗯,而且都活得挺健康的。

就这是个挺好的事情。

这个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疾病的早筛早查。

嗯,刚才有提说,养老不仅仅是有人照看对吧?

嗯,不仅仅有社会关联,那很重要的就是你是一个健康的老人,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事情。

对,所以早筛早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那现场这个阿斯利康特的老总讲了一句大家哄堂大笑的话,就说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病史啊,就是我们与疾病的斗争是跟年龄高度相关的。

对,最早人类核心在与传染病斗争。

嗯,能够战胜传染病以后,人类就活得更长。

嗯,开始与慢性病斗争。

嗯,能够战胜慢性病以后,或者与慢性病共存以后,开始与癌症斗争。

对,能够在癌症里生存更多年以后,开始与阿尔兹海默斗争。

这都是随着年龄增长。

嗯,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医疗问题。

是,但是今天的医学情况下,早筛早查能够帮助我们把很多看上去是很严重的疾病控制在至少让它变成一个慢性。

嗯,这里面就提到的一个案例,就说在中国,很多胃癌的检查出来都是晚期,嗯,但胃癌在日本,因为日本似乎日常的胃镜检查做得非常多,嗯,所以日本的胃癌发现几乎都是早期。

在日本,胃癌更多的像一个慢性病,而不像一个癌症。

是这个。

其实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就我们现在也能看到很多的旅游机构,或者说那种私立的医疗诊所,他们会办很多,就是类似于以旅游的形式让你去到像日本啊,德国啊,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然后去做一个就是住院的体检项目,嗯,现在这种特别多。

对。

嗯,其实我相信咱们国家的这个医疗设施和医疗的水平是肯定不亚于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些国家的哈,嗯呃,只是在观念上,我觉得大家能不能建立起说,随着更多人变老,早筛早查,不要会其其一,对吧,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健康的老去,这是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就是在我们的无论是屋内还是屋外,嗯,家庭设施还是公共设施,所谓的适老化设施是非常不足的,适老就是适合老龄,嗯,就这几个字哈,适老化改造是非常匮乏的。

嗯,就是你觉得老人我们就说这种这种 80 以上的老人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啊?

这这我知道,你是最怕摔吗?

没错,爷爷奶奶最怕摔,对!

就是老年人其实最怕的是摔跤。

嗯,摔跤是比癌症更可怕的事情。

对对对对对!

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适老化改造要完成的事情。

嗯,有大量的室内要去做改造来解决或者预防摔跤这个问题。

对,很好理解,就是如果你家里有个小婴儿,你似乎会做很多防撞,嗯,但是家里你有老人,你有没有做好这个失老化的改造,就是一个问号。

是,同样,当我们有 4 亿老人的时候,整个公共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嗯,也是非常重要的。

嗯。

这还有一个很典型的,就是咱们现在那种老破小的改造,嗯,因为尤其是家装电梯这种事情,对,虽然我知道现在其实很多小区就已经是在家装这种老小区的电梯,但真的就还远远不够,比如说我家老人就是因为总有人去反对,嗯,没错,所以就没错,就遇到很多阻碍,就挺烦人的。

嗯。

然后第三个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做好了以后,还是会发现老人因为生活有一些不便,嗯,那么到家服务,嗯,因为居家养老嘛,到家的很多服务就变得很重要了嗯呃现场其实天鹅到家有分享两组数据,就是他们是突然发现的,一个是他们平台上的订单居然有 10% 来自于 80 岁以上的老人哦,这个比例挺高的了,挺高。

然后第二个是在他们平台上注册的,应该就是 80 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万人以上哦啊,所以他们开始意识到说这一块以前被忽略掉了。

对,但是老人的这个入户服务需要做好的两个分级嗯,一个分级是老年人需要的陪护、合作者、护理要进行等级区分对,第二个是相应的服务人员要对相关的技能做出等级区分嗯,这样才能做好一个匹配工作。

嗯,所以这一部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当然这一部分也有人提出来说啊,也许 AI 出来了,机器人出来了,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也许是吧,嗯,对。

那么再最后就是医疗,就刚才那些,其实已经解决了,你,你活得比较健康,你在家里比较安全,同时有人帮你分担家里的事情,对吧?

那最后就是当你真的生病的时候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有如果 4 亿 90%, 那就是有 3.6 亿的,非常多,对,嗯,居家的这个养老的老人的话,嗯,其实我们的医疗设施还是够用的,但是你日常很难每一次都去医疗设施去完成这个事情,大家也都认为靠到家是不靠谱的。

嗯,所以这种时候社区医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嗯,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普及有质量有保障的社区医院,能够解决大家日常的小灾小病。

对啊,那到真正有比较大的病的时候需要处理或者慢性病的时候再去大医院,这样整个医疗问题就也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对。

这个也是真的深有体会,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像比如说我们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嘛,嗯,那北京摊的饼这么大,那从一个地到另外一个地很远的,如果老人有什么急需,他如果能就近去社区医院自己去看,是真的非常大的,能够解放子女的一个时间,而且也放心。

对,嗯,然后在这两个地方呢,都还分别涉及到两个跟儿童的对比。

嗯,在这个人员服务上面,大家就发现一个问题,就这是一个同样是观念的转变,就似乎在一线城市,现在有一些家庭花 15000 一个月请一个月嫂,对,都觉得合理,10 应该合理,对吧?

但一旦说要给老人请一个陪护,就说那 3000 块钱吧。

哈哈哈。

就是很真实啊。

这这个这个是一个观念问题对吧?

那另一个比方说,大家有说诶,有儿科医院,嗯,有儿研所,有妇幼医院,国外其实是有老年科的。

嗯,嗯,那我们国家是不是没有老年科?

嗯,我们有,但很少。

对。

那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老年科,很少。

同时,我们国家其实有正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年医学的专家。

嗯,那随着这个发展,应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科出现,能够在医疗上提供更好的支持。

是,包括现在北京其实已经出现了像妇幼医院一样的,它其实有老年医院啊,就北京有个医院叫我不知道啊,它提的叫龙福医院啊,说就是一个专门的老对,其实是一个老年医院。

所以大概就是这四个方面吧,就是尽早的早筛早查,所有的适老化的改造。

嗯,上门的人员服务,社区医疗配合,更好的专业化的医疗。

嗯,能够让大家的养老在居家养老占 90% 的情况下,依然得到很好的保障。

嗯,而且刚才提到的这 4 个点,虽然今天看上去都不够完善,但是大家也都很有信心说,当我们国家有 4 亿 60 岁以上老人的时候,这四点一定都会变得比现在完善非常非常多。

现在也是在完善当中的一个趋势里面。

对,嗯,那我们说完了需要做的工作,那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了,钱从哪?

对对呃,这也是现场立马发生的挑战哈,就是大家就下面就有人直接说你说的哪一项不要钱啊,对,哪一项都是钱。

嘉宾都是专业人士,他们其实上来都在用什么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在描述这个钱的问题。

后来主持人说,诶,你们还是解释一下吧,就是大家不是都知道,我就不知道。

嗯,对,不知道。

养老金的三大支柱分别是?

第一支柱就是养老金,就是社会养老金,就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嘛,那么第二部分是企业年金?

嗯啊,好像不是都有吧,我理解是对嗯,第三部分其实是在商业保险里自愿缴纳的个人养老保。

这有的就更少了啊。

嗯。

那这三种综合起来就是共同发挥作用,是目前看上去比较合理的资金来源。

嗯啊,这个当中也提到了,就说就以刚才第三个为例吧,就是因为立马的挑战,就是说都已经没钱了,哪还有钱去买这个?

还买保养保险对吧?

那么就有这个人保在台上算了个账,就说是这样说你如果 20-30 岁,每年存 3000 块,嗯,就听了一下,觉得对还行吧,就也还行吧,是吧,嗯,然后 30-40 岁呢,每年存 6000 块,嗯,一个月 500 块,嗯嗯,反正我觉得就就勉强咬咬牙也行吧,嗯,然后 40-60 岁啊,在这个数字我就那什么的啊,就是每年存 12000,嗯嗯啊,然后那么在经过保险公司,当你退休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笔 66-80 多万的一笔养老金,嗯,就稍微想了一下,也还算合理。

就努力活到这份了。

对对对哈哈哈对。

就也还算合理吧。

所以,嗯但基本上就说这三个点合在一起呢,应该是一个更安全的养老金的组成吧。

实际像瑞士这样的国家,三大支柱共同支持养老是写进法律的。

嗯啊,所以也是我觉得起到了一些借鉴作用。

是然后在这一个环节,其实还谈到了两个挺有争议的话题,嗯,我觉得还是分享一下。

就是这个当中,其中有一个话题,有嘉宾多次表示不愿意聊,但大家不断追问,就还是聊了一些。

嗯,就是关于延迟退休啊。

这能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聊,对。

他认为会容易引起舆情的话题,他不想聊。

是是,但是呢,他们也传达了一些观点,嗯,这个观点就有唉,我觉得这个看大家怎么看吧,嗯,就是就是一个就是说延迟退休是不是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嗯,或者退休年龄的设置有没有随机性啊?

第一个点就是说过往退休年龄的设置在各个国家其实很随意,嗯,比方说美国设施退休年龄的时候,就是看了看说,诶,当时有个铁路公司啊,他们都是 65 岁开始发养老金,也不是退休就是开始发养老金,嗯。

所以就 65 了。

然后欧洲也差不多是 65,就说那就 65 吧,啊哈哈。

嗯,那世界上第一个我没有查证啊,就是现场听来的第一个退休国家退休年龄的设施是德国,嗯,还是 pi 斯麦时期,嗯,那 pi 斯麦怎么定的呢?

就是说他也是去看了当时几个大的公司,嗯,那这些公司的平均所谓的退休年龄就是结束工作年龄是 70 岁哦,所以皮斯迈就说那就定 70 岁吧,嗯啊,但是呢,那个时候在德国的平均寿命只有 49 岁,哈哈哈。

所以就是如果你去看,你就会发现这个 70 也太不合理了,或者太随意了,就是它有一定的随意性,嗯,包括在现场有一个记者提问,我才知道香港是没有退休年龄的啊?

就真的吗?

对。

就是他好像是到一定的年龄你就开始可以领那个有点像退休金的一个东西,但是你不是要退休啊,就你可以开始拿一笔钱返回,但但你不要退休啊。

那然后就如果你想再晚点拿这个钱,然后你就接着干,是这意思吗?

呃。

你接着干,你依然可以拿这个钱。

我我感觉好像是这个意思,对这我就香港这个不是很理解哈,但是当时现场的记者提问说我们这是没有退休年龄的。

我啊这是我也是不太了解这个事。

嗯那么第二个大家提到的点就是说其实现在的人确实是变得相对更年轻了一些。

嗯,就联合国给出的最新的一种定义是认为你 45 岁以下我就算你是年轻人啊,都不算你是中年啊, 45-60 我算你中年啊, 60-75 把你定义为初老,嗯,就是有点尴尬的一个概念啊。

嗯,然后 75 岁以上才是真正的老人啊。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呢,你也会觉得说大家是不是在比如说 60 岁这个年龄。

反正我我想想我身边确实也合理。

我觉得你不会把他当成一个老。

把他当成老人,我觉得他身强力剑,对对对,大脑运转比我速度也不慢,对吧,所以这是一个点。

那么第三个点呢,就我知道是大家不太爱听的,但是可能作为比如说国家的智库,他去站在这个角度上思考也没有错吧,就是说你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工作到 55 岁,嗯,另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工作到 65 岁,嗯,假设这两个国家人人口一样多,基础一样,哪个国家会更强大?

嗯嗯嗯,那一定那个工作到 65 岁,那个国家会更强大,嗯。

就是,虽然残酷,虽然说作为未来会面对当事人很不愿意听,但是很合理。

是,所以就是感受复杂吧,就是我觉得作为个体来讲,经营这个话题,争议也在此嘛。

对,但是站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你听上去,你又觉得逻辑很完备,嗯,对吧。

那么最后也是说到延迟退休是写进十四五规划的啊,所以他实现的概率,嗯,还是非常非常高。

就是也别想抵抗了。

对啊。

那么最后一个,当天还谈了一个话题,嗯,也很敏感,是,嗯,安乐死啊,因为现场有一位瑞士的嘉宾。

嗯,这是真的很敏感的话题了。

嗯,那么因为谈到老龄化嘛,就谈到了死亡,谈到了安乐死。

我对于这个话题不敢做任何的评述,所以我就只读三句他当时的评价吧。

他的第一句评价是,人类有两个最为恐惧的瞬间,第一个是生产,嗯,其实就是生育分娩。

对,第二个就是死亡。

嗯,第二句话是如果能够没有痛苦的离开,这是一种上天的恩赐。

有很多人倾向于在家里去世,而不是在医院去,嗯。

是。

我想想也是吧。

就像有很多人选择居家养老,而不愿意选择对吧?

机构养老,我觉得这个这个作业归根嘛对嗯,那么他最后的一句评论就说瑞士作为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最后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有尊严的出生和死亡很重要。

嗯,这句唉,我真的是太赞同了,但咱也不敢评论太多。

对,我们就到此为止吧,我们只念一念当时在现场听到的话语,不代表我们任何的个人观点和机构观点。

是是是是是!

然后我们聊完了这 3 个热点干货话题啊,就也给拍摄一个吐槽的机会吧,因为我有听说这次你在博鳌上面有几个特别失望的场次。

没错,就是我其实还是挺喜欢去博鳌的,就大家听我前面聊,可能能感觉到,就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敢说和能说的地方,嗯,大家关于很多话题都会讲得很尖锐深刻,不吝惜于在现场开场啊啊,交换不同的观点,嗯,所以他很有意思。

然后今年呢,除了刚才说的这些话题,其实还有一些场我是抱了很高的期望去的,我觉得我觉得就是浪费了吧,就是比方说有一场 ESG 的内容,嗯嗯,那我们作为 ESG 研究,我觉得肯定是非常关注嘛。

对啊,这场非常的平淡,这场非常的无聊。

都说了什么呢?

基本没有说什么啊,就是对。

但但他提到一个点还有点意思,就说美国现在对 ESG 的态度是有点倒退的,嗯,是有点开倒车的,嗯,欧洲是在把很多规则变得更加的复杂,嗯嗯嗯,但是你说整体的 ESG 的趋势是怎么样的,该怎么走,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没人谈。

嗯,那第二个, ESG 现在在国内的披露是做得越来越好了嘛?

那去年不是就在那个会上提了很多,我们为什么要做 ESG, 我们的规则是怎么制定的,我们大概是这么一个什么样的步骤。

那其实在二三年就完成了很多所谓这个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所有的 ESG 全披露,应该是能够完成的这个当时的许诺啊。

但是呢,这一年里,我感觉到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体会到了一件事,就说 ESG 这个事特别增加企业成本,嗯。

没错。

就做起来很费劲。

嗯,那现在经济又很挑战,对,对于企业来说,都在降本增效。

嗯,你又同时要求我在这里增加投入,对,我怎么做呢?

这都快活不下去了。

对。

没有人谈论这个话题。

嗯,没有人说怎么解决。

现场有说啊, ESG 最后要去衡量它的 impact 和 finance 影响力和财务的结果很重要。

但是嗨,怎么衡量呢?

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讨论。

嗯,所以就是这个话题就停留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

嗯,在谈论。

而且都停留在问号,而且是大家已经知道了的问号。

是。

所以我其实对这个话题这一场是嗯,有点失望了。

嗯,然后另一场我非常失望的是这个叫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但这个按理说应该挺有东西的,还是在咱们本土没错。

这一场现场人员爆满,嗯,然而第一个我觉得一个重大失误就是现场坐了好几位嘉宾啊,我不记得几位了,居然没有一个中国嘉宾,然后居然没有一个来自汽车公司。

这太离谱了吧。

对,这个话题叫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没有中国,没有汽车公司,都是来自于比如说像哥伦比亚、柬埔寨的政府人员啊,或者是哪些国家的一些政策制定人员就是这样的啊。

啊,那我的第二个很不满意的就是,你会发现像哥伦比亚,柬埔寨,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还在很基础的误解阶段,嗯,就是中国的好几年前,他们还在认为说新能源汽车只能开 200 公里。

他们觉得现在只能开 200 公里。

对,然后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必须充一整晚上。

在这其中有一个嘉宾谈到说他们想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出租车替换很难,因为要充很久的店,耽误司机的运营,然后他们最后认为应该借鉴中国的经验,然后大家就是什么经验呢?

他说就是让每一个司机拥有两辆出租车倒班开。

我真气笑了,他们这是从哪得到的信息?

然后包括他们对于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非常非常贵,唉,就是这所有的事情都让我嗯,是很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再往下聊下去,是,包括可能他们更多的是愿意谈论电动两轮车的市场,都不愿意谈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所以这一场我很失望。

然后当然了,给我的启发就是各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任重而道远,这些国家还有大教育的教育工作需要去完成,这个真的是是没有想到,反而是欧洲稍微好一点,我觉得他们的认知还更接近一点,但你像我们更大的出海市场,拉美,东南亚,这个认知的停留阶段,我我我都不知道这个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对。

然后最后一个很失望的话题吧,嗯啊,这是中国经济展望啊,可能现场就是三个观点,嗯啊,第一个观点,去年中国实现了 5.2 的 GDP 增长,嗯,很不容易啊。

第二个观点,今年中国实现 5% 的 GDP 增长没啥问题。

好。

第三个观点,中国要走出路,最重要的点就是创新啊。

嗯,没了。

哈哈哈。

大家说了整整一个小时,一刻钟,就说了这些内容。

没有谈到任何实质上的内容。

就至少我个人理解的那种实质,嗯,并没有太涉及。

嗯,就其实我可能去之前,我会非常想听到他们聊一聊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啊。

嗯?

我们会怎么应对,对吧?

嗯嗯。

比如说房地产问题到了什么哎阶段对吧?

我们会怎么处理?

对地方债务,今年是什么情况?

嗯。

消费情况。

然后对消费有没有可能提升?

怎么提升,我们现在怎么看待?

嗯嗯。

旧的三驾马车今年会怎么作用?

有没有新的三驾马车?

嗯,往年如果是这个话题,一定会有至少一名,甚至有的时候是两三名来自中国政府的副部级的官员,嗯,会坐在台上去分享。

今天没有,今天没有。

就是为什么我有这个期待,是因为过去的这个话题是会谈论这些问题的。

嗯,而且谈论得非常直白,非常的不遮蔽,不掩饰。

而今年没有政府官员在台上,嗯,所以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谈论的就总感觉有点隔靴搔痒吧。

好吧,那我们最后还是说回到收获吧,就是从整体上来看,你觉得今年的这个博鳌亚洲论坛上,有没有觉得值得一提,或者说让我们的听众可以去了解去关注的一些话题点或者关键信息点?

嗯。

我觉得最后还有两个小点是让我有点,一个是触动,一个是提醒关注吧,嗯嗯,就是这一次,有很多很多的嘉宾,嗯,在开篇或者在演讲中花了很大的比重谈论和平安宁的重要性,嗯,这是包括大会上常委的代表,就是赵乐际,发言的时候也是花了不少的篇幅强调和平安宁,嗯,才是繁荣的基础,这一个话题在过去两年里是没有出现过的。

嗯啊,所以就就是我觉得挺没想到的,也挺值得确实思考和关注的。

嗯。

确实就是 24 年 开年就大家也都觉得不太平嘛,对吧,俄乌加沙有贸易战的,对,嗯。

然后再就是有一个热词,嗯,我觉得是我们可能不在体制内,我们有点没有跟上,嗯,叫新制生产力,刚才有提到,新就是新旧的新,质就是质量的质。

呃。

这词怎么解释呢?

查了一下,是 23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的时候提出来的。

嗯,然后他的意思应该是说创新起主导作用。

嗯,摆脱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制态。

嗯,然后这个在 3 月 份,李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有专门强调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心智生产力。

所以这其实是今年这次的一个热词。

然后这个热词可能我们之前并没有太注意到。

嗯,如果大家没有注意到,也可以去关注一下。

嗯,那可能如果就是做一下名字解释,那对于品牌方来说,那可能就是需要通过用一些更加科技创新,然后更先进的一些生产方式,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更高质量,能够做出更可靠的这样的一个产品。

嗯,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对,所以就也是给我们品牌方的听众们画个小重点吧。

小政策重点那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了第一首新鲜出炉的来自博澳亚洲论坛的内容和信息点。

就像 Patrick 说的,虽然我们还是有一点点槽点,但是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敢说敢发言的这样一个论坛,还是有不少的有趣的发现和趋势洞察的。

那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最后也欢迎对商业市场营销感兴趣的朋友和从业者来商业有厘头的听友群一起交流,你可以点击节目 show notes 查看进群方式。

无厘头发问!

有厘头思考。

谢谢大家!

谢谢,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