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对话马伯庸:“从历史的缝隙里抠故事”,难不难?丨Vol.19

对话马伯庸:“从历史的缝隙里抠故事”,难不难?丨Vol.19

2023/2/24
logo of podcast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马伯庸,著名作家。代表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 因为疫情的影响,苗师傅和马伯庸的录制从去年年底一直拖到了今年的2月初,才最终成型,而这也让他们此次的聊天有了更多的丰富性。 2022年,马伯庸出版了一部医疗史题材小说《大医》,焦点对准了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作为一位作家,从《长安的荔枝》《两京十五日》《长安十二时辰》,再到最新的《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不仅高产,并且作品经常荣登畅销榜,同为作家,马伯庸为何会有这么旺盛的创作能力成为苗师傅在节目里好奇的问题之一。

《大医》 对于历史小说的书写,马伯庸说自己被读者称为“在历史的缝隙里抠故事”,自己对于历史题材的热衷,并非限定,而是一种乐趣所在。马伯庸提到了自己有一个命名为“坑”的文件夹,里面“躺着”那些自己感兴趣但还未抽出时间创作的素材,在节目里,他还自爆了多个未填的“坑”:比如,孙中山护卫李荣护送孙中山的遗体过程如何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明末嘉兴的陈玉是怎么当一个县令的…… “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个三明治,最上面一层叫做历史大事,最底下一层代表当时朝代的生活细节,朝代当事人的意识,在底层的真实和上面历史之间给我留出来的空间,我会遵循历史可能性的逻辑,在这个空间进行虚构创作。”马伯庸谈到自己的虚构和非虚构创作时,如是说。

节目录制当天,马伯庸作品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上线视频网站 【时间轴】00:02:09马伯庸友情建议:别起笔画太多的笔名! 00:06:45 聊聊《长安十二时辰》,创作缘起于知乎问答? 00:09:55“逃避”不仅有用,有时还能高产 00:12:27避开“机械降神”,在限定条件里塑造历史小说的时空感 00:25:49马伯庸的灵感路径来自哪儿? 00:31:39 从“历史夹缝”中抠故事:“刺杀宋教仁案” 00:37:34 马伯庸:我有一个“坑”文件夹 00:43:00 《大医》和疫情: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 00:49:38 “写历史小说并不追求百分百还原历史” 01:00:09 创作虚构或非虚构:“中间夹着一块三明治” 01:03:36 写东西如果不是限定,就是乐趣了 01:11:49 “畅销书作家得让自己冷静、沉淀”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创作的历史类纪实文学。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尘封已久的六个故事,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当时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通过细节来考察某一个切片,某一个维度。同名电视剧近期已上映。 《太白金星有点烦》:马伯庸所作短篇小说。讲述了太白金星李长庚为完成灵霄殿和大雷音寺联合策划的“东土取经工程”,和观音大士共同作为东西方项目负责人,领命策划导演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作品。故事从一个九品小吏着手,描绘了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途中的种种艰辛,让读者看到了另一个不同角度的历史以及那个时代小人物的顽强抗争。 《十月围城》: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电影。讲述了1906年,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张竹君:辛亥女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女权运动先驱。 徐根竹: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制作人|天健编辑|李昱璇(实习)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