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对话姜以琳,从精英家庭、优绩主义到学神的诞生 Vol.47

对话姜以琳,从精英家庭、优绩主义到学神的诞生 Vol.47

2024/8/31
logo of podcast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姜以琳
Topics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姜以琳:基于对北京五所高中的研究,指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校地位的主要标准,并描述了学神、学霸、学渣、学弱的等级划分。精英家庭的父母并非刻意干预孩子学习,而是凭借自身资源和经验,帮助孩子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将教育视为获得更好工作和未来的途径。 姜以琳:探讨了优绩主义的局限性,指出其忽略了社会结构性因素对个人成功的影响,并分析了教育制度如何加剧社会不平等,以及精英家庭子女如何在教育改革中持续受益。 姜以琳:研究发现,大部分精英家庭子女选择学习理科,并倾向于出国留学,这与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全球竞争力密切相关。 姜以琳:讨论了中国学生对大学排名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对社会流动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姜以琳: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计划比较中美教育体制中顶尖大学的招生策略。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苗炜:就中国教育现状、精英家庭子女教育、优绩主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与姜以琳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说教育合理化了社会不平等?

教育通过文化复制机制,让上层阶层的文化成为优势文化,即使没有学到这种文化的人也会崇拜或认定其优越性,从而在社会中合理化了不平等的机制。

在北京的高中做了7年调研,如何看待北京的学生?

北京学生拥有北京户口、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国际交流机会,这些优势使他们在高考录取、准备过程中以及未来的选择上比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学神、学霸、学渣、学弱,学习怎么成了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唯一指标?

在北京的高中,学习成绩成为学生地位的主要指标,学神、学霸等词汇被广泛使用,反映了学习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其他如体育、外貌或家庭背景等因素。

什么是‘精英家庭’的标准?

学界主要以收入界定精英家庭,通常将全国收入前10%的家庭视为精英家庭,这些家庭拥有经济优势,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机会。

为什么无论中国的教育制度怎么改革,精英子女都会受益?

教育改革通常由精英提出,他们会确保改革有利于自己的子女。即使改革不是由精英主导,精英家庭也有能力适应新制度,确保子女继续获得优势。

什么是‘优绩主义’?

优绩主义(meritocracy)认为个人通过努力和绩效获得更好的资源或机会,但忽略了背后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这些因素对个人成功的影响同样重要。

教育到底对谁有用?

教育对底层人群和精英都有用,但对精英的作用更为显著。精英家庭通过教育维持或提升社会地位,而底层人群则通过教育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为什么大陆的学生更关注大学排名?

大陆学生由于对国外教育机构缺乏深入了解,依赖大学排名作为选择学校的依据。排名成为他们快速评估学校优劣的简单方式,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姜以琳接下来的研究是什么?

姜以琳计划研究美国和中国的顶尖大学如何招收学生,重点关注供给方的招生机制,并以台湾作为案例,探讨其高考制度与美国申请制度的结合。

Chapters
姜以琳老师从文化复制理论的视角探讨教育如何加剧社会不平等。她认为教育并非促进平等的工具,反而通过文化传承,复制了社会阶层,使不平等合理化。
  • 文化复制理论
  • 教育加剧社会不平等
  • 阶层复制

Shownotes Transcript

教育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学者姜以琳在自己的新书《学神》中,呈现了中国精英学子的再造过程,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发现是,来自北京精英家庭的孩子,会依照成绩的高低和学习轻松成都,将同学分成四个等级:学神、学霸、学渣和学弱。

《学神》,姜以琳,中信出版集团

姜老师来自中国台湾,过去七年,她以北京的五所高中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什么算是精英家庭?学习成绩高低为什么成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指标?教育体系越来越唯分数论吗?……本期节目,苗师傅邀请到了姜以琳老师一期来聊聊教育话题,学神们,到底去哪了?

【主播】

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三联中读《文学的30次夜游》等专栏主讲人

【嘉宾】:

姜以琳,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学神》作者

00:06:12 为什么说“教育合理化了社会不平等”?

00:10:39 在北京的高中做了7年调研,如何看待北京的学生?

00:15:38 学神、学霸、学渣、学弱,学习怎么成了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唯一指标?

00:23:02 “精英家庭”的标准:学界主要以收入界定

00:32:03 怎么理解“无论中国的教育制度怎么改革,精英子女都会受益”?

00:39:06 到底什么是“优绩主义”?

00:45:23 从文凭社会说起,教育到底对谁有用?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作者赵汀阳,该书讨论了决定人们命运的制度、自由、权利和权力。

相关延伸:

课程丨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课程丨何为大学)

丨制作团队丨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音频剪辑:译丹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实践者,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丨现场!现场)丨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添加小助手,进群交流领福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