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这一届文科生为什么会感到集体幻灭?|席地而坐Vol.16

这一届文科生为什么会感到集体幻灭?|席地而坐Vol.16

2021/5/29
logo of podcast 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从热议的“文科无用论”出发,来思考在今天,嘲讽文科为什么成了一种潮流?在对这种文科的轻慢背后,我们又需要怎样的文科教育。 在节目最开始,我们从谷雨记者张月采访刘擎的一篇特稿说起。刘擎是一位温和的哲学教授,但在15岁时候,正在读化学工程专业的刘擎还会对文科存有偏见。那时候的他成绩极好,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在后来,他推翻了自己对文科的判断。 反观今天,嘲讽文科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读文科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智力不行、能力不行,或者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不大,这背后蕴含着理性崇拜和技术崇拜那么如果继续深挖,嘲讽文科成为时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理性和技术的盲目崇拜又可能有哪些危险的后果? 本期播客中,宗城和鹏远老师分别谈到自己的所学专业、文科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文科地位下降背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原因。 【本期主持】 赵一静:青年纪录片打工人 【本期嘉宾】 徐鹏远:《燕京书评》记者和编辑 宗城:青年写作者,席地而坐发起者。 01:46 徐鹏远、宗城谈文科对自己思维处事方式的影响 13:46 宗城谈国外的文科划分——“博雅教育” 14:47 徐鹏远细谈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科和工科的区别及划分标准 19:19 宗城从前苏联话语分析文科歧视的原因 27:50 宗城谈舆论对理科的成见,如钢铁直男等 32:52 徐鹏远谈文科性质工作岗位的对位问题——上手容易精通难 37:50 宗城谈不同时代人群对文科认知的变化 42:56 徐鹏远探讨文科偏见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主流价值的影响 59:23 宗城从西方历次大屠杀谈理性计算的危害 本期书单: 曹雪芹:《红楼梦》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法里德·扎卡里亚:《为人文教育辩护》 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 钱理群:《致青年朋友们》 本期音乐: Stacey Kent《The Summer We Crossed Europe In The Rain》 **文案:**小术、宗城 **剪辑:**小琦 **校对:**渠源、黄璐、宗城 **设计:**野生朵 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