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上):我警惕那些理所当然的干净 | 席地而坐vol.9

对谈《单读》主编吴琦(上):我警惕那些理所当然的干净 | 席地而坐vol.9

2021/4/5
logo of podcast 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席地而坐」的第9期,我们邀请到《单读》主编吴琦、常驻嘉宾宗城,聊聊文学杂志的自我革新、《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写作、知识分子、公共议题等一系列问题。 从百年前的《新青年》到现在的《单读》等,中国的杂志经历了百年的激荡,在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吴琦从《争夺记忆》谈起,聊到与杂志,与《单读》,与自己有关的所思所想。国内外作者选题为什么有差异?对素人作家的发掘存在什么问题?《单读》是如何进行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转变?工作上接受批评的意识有多么重要?他也放眼世界,聊到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深有启发的国内外杂志,和对国内杂志的遗憾之处等等。 宗城也深入剖析了文学刊物中的症结,和文化圈对类型文学的刻板印象。他也以《把自己作为方法》为例,讲到文学的“接地气”对读者的吸引力。最后他对比《新青年》,洞见到了百年来杂志功能的转变。 【本期主持】 海涛,留日学子,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 【本期嘉宾】 吴琦,《单读》杂志主编 宗城,人类观察员,赛博朋克地下党员 04:30 吴琦从《争夺记忆》的诞生谈起 09:16 公共性和私人性——吴琦谈国内外作家在选题上的差异 11:16 吴琦谈发掘知识分子以外的写作者 14:31 宗城谈文学中生命经验带来的力量感 19:43 吴琦谈《单读》从非虚构到虚构的两个转折 26:07 吴琦聊与罗丹妮老师的分工,及《单读》今年的选题 31:20 吴琦聊给予自己启发与鼓励的杂志 39:22 吴琦谈对国内杂志的遗憾:稀缺的交锋感 44:20 宗城剖析文学刊物、文学类型中的症结:生存,尺度,成见 53:44 吴琦谈自己对批评的接纳,及如何对青年读者产生更多实质影响 01:05:28 宗城谈文学中亲和力的重要性,及刊物已成为行动的记录者而非发起者 【本期提到的书籍、杂志】 中文杂志: 《天南》《独唱团》《正午故事》等 外语杂志: 《n+1》《Gutter》 书籍: 《争夺记忆》《走出孤岛》《扫地出门》《单身女性的时代》《把自己作为方法》 【音乐】  Ben E. King《Stand By Me》 五条人《深圳的街头》 **【后期剪辑】**赖勇 **【页面文案】**黄璐 **【封面设计】**野生朵 **【文字校对】**Xiao,宗城 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订阅我们,也可以在豆瓣、微博、喜马拉雅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还可以在公众号关注「宗城的小黑屋」并留意我们的推送,以及通过推文下方的赞赏码或支付宝([email protected],蔡宗城)给我们打赏,打赏费用将用于支持团队小伙伴的劳动。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