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关于高考的梗总是那么几个,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会回到那些忘带准考证,答题卡填错,早上堵车到不了考点的循环噩梦里。也许是知道其中的辛苦,所以才格外希望考生们都能够稳定发挥,颇有点像奥运比赛,虽然我不上场了,但你千万别失误啊 每年高考第一天考完语文,媒体和社群都开始热烈积极地讨论作文题,无论你来自哪个省份,最后都是会看看全国卷,各地卷都有什么题目,喜欢哪张卷子的题;那天在有容和AB的讨论中,我们达成了情感上的共识,那就是,我们虽不再是考生,但每年对高考题都是有期盼的,期盼什么呢?可能是盼望能问出我们心里想问出的问题,比如作为一个人在疫情中的观察和反思,比如怎么看待青春,怎么看待战争,比如自己是个谁,生活长什么样,自己又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期待着和接下来的、最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每年一度的隔空精神互动中碰撞迸发出高潮。 但显然,我们的结论是,这些期待大多都落空了,一年又一年,高考题好像和我们当时高考的题目没有任何区别。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但似乎没有留在高考上。我们就像盼望北京机动车摇号中签一样,年年盼,年年看,年年落空,年年再盼,就这么讨论得热烈起来。当然也很可能是因为,能讨论的只有这个项目了,反正我是没见过热烈讨论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