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不鸡娃(家长)的AI儿童产品,会是门好生意吗?

不鸡娃(家长)的AI儿童产品,会是门好生意吗?

2023/12/8
logo of podcast 先见未明

先见未明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郭志
Topics
老王:许多AI儿童产品表面上满足儿童需求,实际上是满足家长在鸡娃压力下的焦虑。 郭志:AI儿童陪伴产品应专注于陪伴而非教育,大模型的‘幻觉’在儿童陪伴场景中并非缺陷,反而能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乐趣。高质量的陪伴在于倾听,AI可以成为稳定的倾诉对象,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团队通过多轮测试,发现即使带有‘幻觉’的故事,也深受儿童喜爱。在严肃的商业场景中,大模型的‘幻觉’是致命的,但在儿童陪伴场景中,它可以被接受甚至加分。团队邀请了儿童心理学家作为顾问,并以自身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产品。产品迭代过程中,团队会进行内部工件会和用户调研,不断改进。 老王:满足儿童的知识和陪伴需求对成长至关重要,0-7岁期间的良好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郭志:团队的初心是AI for good,在隐私、安全、敏感话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AI陪伴功能放在手机上是错误的,实体产品更适合儿童。很多打着满足孩子需求旗号的AI教育产品,实际上满足的是家长焦虑,例如STEM教育机器人和编程机器人。‘鸡娃’现象已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团队的产品旨在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润滑剂’,成为亲子关系的Copilot。AI未来有可能成为家庭成员,并服务于传统的家庭关系。团队成员来自IDEA研究院,并整合了各种资源。团队更注重从需求出发,而非单纯的技术驱动。创业时机已成熟,关键在于执行力。 老王:很多打着满足孩子需求的AI产品,实际上是满足家长焦虑。 郭志:AI陪伴产品应专注于陪伴而非教育,大模型的‘幻觉’在儿童陪伴场景中并非缺陷,反而能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乐趣。高质量的陪伴在于倾听,AI可以成为稳定的倾诉对象,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团队通过多轮测试,发现即使带有‘幻觉’的故事,也深受儿童喜爱。在严肃的商业场景中,大模型的‘幻觉’是致命的,但在儿童陪伴场景中,它可以被接受甚至加分。团队邀请了儿童心理学家作为顾问,并以自身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产品。产品迭代过程中,团队会进行内部工件会和用户调研,不断改进。 老王:满足儿童的知识和陪伴需求对成长至关重要,0-7岁期间的良好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郭志:团队的初心是AI for good,在隐私、安全、敏感话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AI陪伴功能放在手机上是错误的,实体产品更适合儿童。很多打着满足孩子需求旗号的AI教育产品,实际上满足的是家长焦虑,例如STEM教育机器人和编程机器人。‘鸡娃’现象已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团队的产品旨在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润滑剂’,成为亲子关系的Copilot。AI未来有可能成为家庭成员,并服务于传统的家庭关系。团队成员来自IDEA研究院,并整合了各种资源。团队更注重从需求出发,而非单纯的技术驱动。创业时机已成熟,关键在于执行力。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儿童陪伴场景中反而是加分项?

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成人使用时可能是个问题,但在儿童场景中,孩子们喜欢天马行空的故事,幻觉反而增加了趣味性和创造性,成为吸引孩子的亮点。

AI儿童陪伴产品与教育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I儿童陪伴产品强调的是陪伴而非教育,旨在提供情感支持和趣味互动,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或技能。

为什么实体的AI儿童玩伴比手机上的AI应用更适合孩子?

实体产品能与孩子产生情感交互,远比手机屏幕上的AI应用更能满足孩子的陪伴需求,避免电子产品成瘾问题。

AI儿童陪伴产品的初心是什么?

初心是AI for good,旨在通过AI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而非通过教育产品来缓解家长的鸡娃焦虑。

为什么AI儿童陪伴产品不直接面向教育?

现有的许多AI教育产品实际上是在满足家长的焦虑,而非真正满足孩子的需求,而AI陪伴产品则专注于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趣味互动。

AI儿童陪伴产品如何处理孩子的情感需求?

通过共情、理解和趣味互动,AI产品能够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并在陪伴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AI儿童陪伴产品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产品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隐私安全、敏感话题过滤和信息围栏等措施,确保孩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

AI儿童陪伴产品如何帮助家长?

产品不仅作为孩子的玩伴,还能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成为家长的神队友。

AI儿童陪伴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夫妻关系、敬老等领域,成为家庭关系的润滑剂,帮助解决更多社会和家庭问题。

为什么AI儿童陪伴产品的创始人强调自己是“团局方”?

创始人认为自己是资源整合者和商业模式定义者,而非单纯的技术开发者,强调从需求出发设计产品,而非从技术出发。

Chapters
探讨AI儿童陪伴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儿童需求,还是仅仅缓解家长焦虑。通过与儿童进行多轮测试,发现大模型的幻觉在儿童场景中可能是加分项。
  • AI儿童产品可能更多地满足家长需求而非儿童需求
  • 大模型的幻觉在儿童陪伴场景中是加分项
  • 需要探讨AI教育产品是否缓解或增加儿童压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一次发生在“深圳AI春晚”IDEA大会的即兴聊天。会上,IDEA研究院的创院理事长沈向洋(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提到一位入驻创业者的项目——AI儿童玩伴。以儿童为用户的AI陪伴产品,和面向成人的多巴胺、荷尔蒙产品(又称character.ai与它的伙伴们)有何不同?陪伴产品和教育产品又有何不同?这是门儿童生意还是家长生意?带着许多好奇,我和项目负责人郭志聊了聊。 【本期嘉宾】

郭志 |  IDEA研究院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入驻创业者)、前微软DPS全球方案创新部门总经理

【时间轴】

01:35 小朋友需要的高质量陪伴,AI可以补充满足

04:57 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儿童陪伴场景却是加分项

06:46 面向小朋友的AI产品怎么做?

10:26 小朋友成长过程的真需求是什么?

14:42 拿手机当电子保姆非常糟糕,小朋友的AI玩伴需要是个实体

15:40 初心是AI for good,不想做花式鸡娃的产物

18:55 从AI玩伴看到了硅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21:33 非技术型创业者,关键是要攒一个好局

【很高兴认识你】

⌈先见未明⌋希望与你一起,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科技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如果你在AI领域也颇有⌈先见⌋,欢迎添加微信ziyuanao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