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看到人物的一篇文章,采访了多位名字中带“弟”的女性,就很想请我的妈妈和我一起聊一聊我们名字中的故事。 她叫建娣,是家里的三妹,却是我外婆生下的第四个女儿。第三个,因为“又是一个女儿”,刚出生就被淹死了。家人唤她为“见弟”,小学老师教她写作了“建娣”。她说,加了女字旁才感觉这个名字稍微属于自己了。 我叫若男,是家里的独生女。小时候做自我介绍,我总会加一句“爸妈为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男生一样勇敢坚强自信聪明。”但长大后,我越发疑惑,为什么这些美好特质面前需要加一个“像男生一样”? 跟妈妈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有着比我更多的困惑。 作为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农村妇女,她有着许多传统思想的烙印,比如认为自己年纪到了就应该嫁出去、家中财产也理应多留给弟弟。 同时,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她受到了相当多女性主义思想的冲击,比如她非常不解:为什么明明男女都能做的职业,就是男的更多?为什么男的离婚带娃被称赞,女的独自带娃还工作就是理所应当的? 顺着她的思考,我也向她提出了灵魂拷问: 有没有可能,女孩不需要“像男人”一样,也可以勇敢、坚强、自信、聪明? 很多问题,我们也想不清楚,但能借着播客拥有这样一次深度的母女对话,已经足够了。 【本期内容】 01:15 “若男”和“建娣”的名字来源 07:08 “男性=勇敢、聪明”真的吗?这个认知是怎么来的? 12:29 妈妈的童年经历,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女孩们都是怎样长大的 22:47 为什么妈妈只想生女儿,没有多生一个弟弟? 29:37 关于彩礼的探讨:男方为支付彩礼去借钱,是ok的吗? 35:46 妈妈的困惑:为什么以前总感觉男的更厉害,现在觉得女性才更厉害? 40:01 生育对于女性职业发展和女性独立的影响 44:02 若男问妈妈:我可以不生小孩吗?我可以不结婚吗? 48:46 建娣问女儿:“愿意为你付钱的男的才爱你”,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BGM】 萱草花(电影《你好,李焕英》主题曲〉- 张小斐 她和她和她 - 于贞 是妈妈是女儿 - 黄绮珊/希林娜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