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李自然说】中美AI大模型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李自然说】中美AI大模型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2024/8/20
logo of podcast 李自然说

李自然说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自然
Topics
李自然:当前AI大模型领域竞争激烈,OpenAI的GPT-4已被Claude 3.5超越,OpenAI需尽快推出更新版本以保持领先地位。大模型竞争格局分为第一梯队(Claude 3.5、GPT系列)和第二梯队(Llama、Mistral、XAI等),不存在第三梯队。第二梯队实力雄厚,有潜力冲击第一梯队,但难以超越一代以上。 中国公司大模型技术普遍落后于GPT-4,需先追赶GPT-4,再考虑GPT-5。训练GPT-4的成本至少需要几亿美金,GPT-5则可能高达50亿美金,这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资金投入巨大,且即使开发出GPT-5,也不一定能盈利或领先OpenAI。 中国大模型公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算力、芯片限制等。创业公司需要依附大公司才能生存,而大公司也面临着资金和资源的限制。中国政府和国有资本力量可能成为中国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为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以及强大的基建优势。 海外公司中,Anthropic实力雄厚,OpenAI虽然面临挑战但仍有实力保持领先,XAI也有冲击第一梯队的潜力。中国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要么依附大公司,要么寻求政府支持,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大模型公司打广告效果有限,投入产出比低,资金应优先用于技术研发。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Claude 3.5被认为是当前最好的大模型?

Claude 3.5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于GPT-4,尤其是在推理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日常办公工具。

为什么大模型竞争中没有第三梯队?

大模型行业没有第三梯队,因为开源模型的存在使得任何低于第二梯队的模型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立足。

中国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现状如何?

中国公司目前大多处于GPT-3.5水平,部分甚至未达到这一标准,追赶GPT-4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训练GPT-4的成本是多少?

训练GPT-4的成本大约在5亿美金左右,包括硬件、人力、运营等多方面的支出,且需要万卡级别的计算集群。

为什么训练GPT-5的成本会更高?

GPT-5的训练成本预计在50亿美金左右,因为算力需求比GPT-4提升了10倍,且涉及更多的技术挑战和资源投入。

为什么大模型公司打广告的效果有限?

大模型市场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市场,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性能更强的模型,而非依赖品牌认知,因此广告投入的回报有限。

中国大模型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中国大模型公司必须依靠大公司或政府的支持,因为训练GPT-5等高端模型的成本极高,非VC资金所能支撑,且芯片供应受限。

为什么政府和国有资本可能在大模型竞争中扮演关键角色?

政府和国有资本拥有大量资源和资金,且中国在基建和电力资源调配上具有优势,这使得它们能够支持大模型的研发和训练。

Chapters
当前大模型竞争格局:Claude 3.5超越GPT-4领跑,OpenAI面临挑战;大模型行业不存在第三梯队,只有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
  • Claude 3.5的Sunlit版本性能优于GPT-4,Opus版本即将推出
  • 大模型行业竞争激烈,没有第三梯队,只有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
  • 开源大模型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中小公司难以生存

Shownotes Transcript

从微软到阿里云,国内外巨头纷纷入局AI大模型,中美之间的角逐最后会如何?如今,ChatGPT称王的时代或将落幕,Claude 3.5悄然领跑。二梯队异军突起,马斯克的XAI能否弯道超车?大模型界,无第三梯队容身之地,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中国公司,追赶GPT-4刻不容缓!算算账,数亿美金只是入场券。GPT-5更甚,50亿美金只是门票一张。本期我们将预测一下AI大模型未来的竞争情况,并试着探讨未来中国公司将何去何从。 -时间轴- 02:10 Claude 3.5悄然领跑 04:46 大模型竞争没有第三梯队 06:30 中国公司追赶GP4刻不容缓 08:59 训练大模型的成本预估 12:45 50亿美金!GPT-5的入场券 14:11 追还是不追?AI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发展趋势分析。 16:31 大模型企业打广告:门槛高、投入大、效果有限? 20:18 海外大模型公司概况及未来预测 21:58 中国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3:35 政府和国有资本力量或将成为关键 -互动方式- 李自然个人微信:liziran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