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P 56. 【听友会实录1】对话真格基金戴雨森:AI的早期投资逻辑,从历史中找到变革规律

EP 56. 【听友会实录1】对话真格基金戴雨森:AI的早期投资逻辑,从历史中找到变革规律

2024/7/4
logo of podcast OnBoard!

OnBoard!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戴雨森
Topics
戴雨森:真格基金的AI投资策略主要关注两类人群:一类是年轻的AI研究学者,他们对新技术理解深刻,能够进行从0到1的创新;另一类是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在AI技术革命早期,投资科研工作者比投资产品经理更重要,因为早期阶段更注重解决科研问题,而技术成熟期则更注重产品和商业化。创业需要尽早尝试,年龄增长会增加风险和包袱。 中美AI投资环境存在差异,美国企业服务领域更火热,因为AI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而中国更关注AI超级应用,但AI辅助现有业务提升也值得关注。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部分原因是预期过高,但实际进展超预期,新技术不断涌现。AI的落地与互联网不同,AI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才能真正被广泛应用,投资需考虑技术发展阶段。AI领域关注用户数量和留存率比短期盈利更重要,早期用户付费相对容易。AI应用的盈利模式与移动互联网不同,生产力工具更容易实现付费。AI创业公司应关注如何利用AI提升现有业务效率或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并深入了解目标市场。 对于AI创业公司,在没有新的硬件出现的情况下,应对大型科技公司竞争的策略是:第一,利用AI提升现有业务效率;第二,利用AI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建立用户壁垒。GPT-4的出现降低了成本,这对于应用的爆发是乐观的,但需要时间。出海创业者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并根据当地市场调整产品策略。 Monica:就AI投资和创业发表了一些引导性问题,并对戴雨森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引导。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戴雨森如此重视AI领域的投资?

戴雨森认为AI技术已经跨越了鸿沟,具备了广泛的应用潜力,类似于他第一次使用Google时的体验。他认为AI将掀起一场科技革命,因此真格基金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

为什么在AI早期投资年轻的研究学者?

在技术革命的早期,科研工作者比技术成熟期的产品经理更重要。年轻的研究学者对新技术更native,能够从0到1做出突破,而老一辈的经验可能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AI领域。

为什么创业要趁早?

随着年龄增长,创业的风险预期会下降,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包袱和责任,导致创业者失去年轻时的“无知无畏”状态。年轻时创业机会成本较低,适合尝试。

为什么AI应用的落地不及预期?

部分原因是自媒体对AI的预期过高,认为两年内就能实现AGI。实际上,AI的发展需要时间,尤其是从科研到商业化的过程。目前AI的渗透率还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水平。

为什么现在AI公司赚钱效应仍处于早期?

AI技术目前还在从科研到商业化的过渡阶段,很多公司虽然有用户,但尚未找到明确的商业模式。历史上,像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也是在积累了大量用户后才找到盈利模式,因此现阶段关注用户增长比短期盈利更重要。

为什么AI应用要找“技术匹配市场(TMF)”?

AI技术目前还在发展中,很多应用场景需要技术突破才能实现。找到技术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领域,才能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匹配,避免过早进入技术尚未成熟的领域。

为什么现在AI应用要避免做通用人形机器人?

通用人形机器人需要解决autonomous、generalized和physical的复杂问题,目前技术尚未成熟。相比之下,copilot、specialized AI和digital AI更容易落地,因为它们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较低的技术门槛。

为什么AI创业公司要积极走进当地市场?

不同市场的用户习惯和需求差异很大,尤其是企业服务领域。创始人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才能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简单的全球化发布往往难以成功,深入市场是关键。

Chapters
戴雨森,真格基金合伙人,分享了真格基金在AI领域的投资逻辑,主要关注两类人:一类是年轻的AI研究学者,他们对新技术更敏感;另一类是连续创业者,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 真格基金关注AI领域投资
  • 投资两类人:年轻的AI研究学者和连续创业者
  • 重视科研工作者在技术革命早期的重要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 OnBoard!。6月初,我们终于完成了今年初的一个重要目标——线下听友会,超过100位听友在北京,与两位主播和到场嘉宾一起,度过了干货满满的一整天。其中三场对谈,包括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和 Monica 关于中美投资的一线见闻,由 Monica 主持的关于大模型、Agent 和应用的前沿对话,还有高宁主持的软件出海从0到1全球化之路,都让主播自己受益匪浅。再次感谢大家的热情和支持! 由于录制效果关系,我们精选两段对谈在节目里播出,分别是 Monica 与戴雨森的对谈,还有由 Monica.im 创始人肖弘、Answer.ai 创始人周立及 Logto 市场及产品负责人李铭出席的《软件出海,从0到1全球化之路》的主题沙龙。三场对谈的完整文字稿将在节目播出后上线,敬请关注。

Hello World, who is OnBoard!?

第一场对话,作为在中美两边奔跑最勤快的投资人之一,雨森不仅聊到了现在中美AI市场与投资环境的差异,还有与过去移动互联网等时代的对比,AI原生应用及初创公司如何面对大厂竞争,还有为什么要相信年轻人,要走进当地市场等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嘉宾介绍:戴雨森,**真格基金合伙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04级校友,曾在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就读。戴雨森22岁时参与创办了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聚美优品,主管互联网产品、运营、市场投放、品类等。加入真格基金之后,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方向投资。

**OnBoard!主持:Monica,**美元VC投资人,前 AWS 硅谷团队+ AI 创业公司打工人,公众号M小姐研习录 (ID: MissMStudy) 主理人 | 即刻:莫妮卡同学。

我们都聊了些什么?

01:45 戴雨森个人介绍及为何如此重视AI领域的投资?

05:03 为什么杨植麟是典型的“小天才”及其代表的创业者画像是怎样的?

07:39 为什么在AI早期要投年轻的研究学者,背后的思路是什么?

10:28 为什么创业要趁早,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12:46 什么是这半年硅谷最关心的动态,与国内的差异在哪里?

16:42 为什么现在AI应用要去找“技术匹配市场(TMF)”?

22:26 为什么现在AI公司赚钱效应仍处于早期,以及提升渗透率更关键?

29:56 为什么今年以来AI整体发展依旧是超预期的?

31:57 为什么现阶段GPT套壳没有问题?

34:54 GPT-4o对创业最大的启发是哪里?

37:18 为什么这次出海创业者要一定要积极走进当地?

重点公司或词汇

**别忘了!同步关注Monica的微信公众号,看更多干货内容哦:**M小姐研习录 (ID: MissMStudy) by Monica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与听友们互动。喜欢 OnBoard! 的话,也可以点击打赏,请我们喝一杯咖啡!如果你用 Apple Podcasts 收听,也请给我们一个五星好评,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最后,OnBoard! 终于成立听友群啦*!*新年新气象,加入Onboard! 听友群,结识到高质量的听友们,我们还会组织线下主题聚会,开放实时旁听播客录制,嘉宾互动等新的尝试。添加任意一位小助手微信,onboard666, 或者 Nine_tunes, 发送你的姓名、公司和职位,小助手会拉你进群。期待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