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我参与的无障碍园区设计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城市无障碍设计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项目中与视力障碍建筑师的合作,以及项目负责人‘要么早死,要么死时残疾’的言论,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促使我制作这系列节目,希望更多人了解视力障碍者的生活。
我发现,虽然很多城市有无障碍设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残障人士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美国在残疾人平权法案的执行上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残疾人并非少数群体,他们的需求理应得到重视,无障碍设计最终受益的是全人类。
夏果:作为一名视力障碍的Vlog博主,我日常出行主要在宿舍、食堂和教室三点一线之间活动。学校内的无障碍设施相对完善,但校外环境则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天桥、食堂等地缺乏盲道,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我经常会撞到障碍物或行人。独自出行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五年来,我几乎没有独自一人走过校门以外的路。
我出行时通常依靠路边等参照物,或使用盲杖来辅助行走。虽然有些视力障碍者能凭借第六感行走,但我目前还做不到。滴滴的安心服务对我们出行有所帮助,但其他出租车服务则缺乏类似的无障碍措施。
学校内的无障碍设施,例如不同材质的地板,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所在区域。但校外环境的无障碍设施,例如盲道,设计和维护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使用效果差,甚至成为摆设。盲文标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很多盲文标识我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公共厕所的无障碍设计也存在不足,建议设置无性别厕所。
在机场出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机场的无障碍设施和流程有待改进。日本机场的无障碍设施也存在不足。
手机无障碍方面,虽然大部分常用软件都能使用,但使用体验很差,很多细节设计不合理,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适应,而不是软件主动适应我们。微信和抖音的无障碍做得相对较好,但其他软件则差强人意。国外一些软件的无障碍做得比较好,例如微软的Outlook邮箱、Gmail和YouTube等。
电脑无障碍方面,很多软件的无障碍功能做得非常差,甚至完全没有。在与设计师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设计师对视力障碍者的需求了解不足,导致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女性视力障碍者在经期购买卫生用品时也会遇到不便。
我希望设计师们在设计时多考虑无障碍需求,例如进行色盲测试,并与残障人士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