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S3E5|多方博弈的艺术,并购重组如何加速企业成长与产业升级?

S3E5|多方博弈的艺术,并购重组如何加速企业成长与产业升级?

2024/6/30
logo of podcast 泰度Voice

泰度Voice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劳志明
牟坚
阮超
鲁杰钢
Topics
阮超:当前并购市场交易热情高涨,但实际成交并不容易。与12年那波并购潮不同,如今并购承载着更多产业整合和投资等多元化诉求,市场更加复杂。 并购交易的达成并非易事,它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冗长的过程,需要各方在利益与规则中寻求平衡。 刚需型交易的成功率更高,因为买卖双方都有强烈的意愿和明确的逻辑。 作为精品投行,我们更关注并购交易的早期发起和撮合,努力寻找交易概率更高的交易。 鲁杰钢:近年来并购交易越来越难做,交易对手方成分复杂,估值诉求多元化。 不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不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存在差异,导致并购各方对估值难以达成一致。 并购估值应体现协同效应和相对价值,而非单纯的标的价值。评估报告的技术手段能够支撑这种估值方法。 在估值过程中,需要判断资产本身价值,并采用合理手段进行估值,体现商业实质,避免形式化估值。 牟坚:PE机构参与并购交易,需要在自身利益、规则和合规性之间寻求平衡,合规性格外重要。 并购交易中,实控人和财务投资人对公司出售及定价的诉求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交易复杂化。 法律风险的早期识别和解决可以保障商业利益的实现。在并购交易中,需要关注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股权结构复杂性、环保问题、双高问题、潜在诉讼等。 并购交易的合规性要求很高,需要律师在交易方案设计、程序和实体合规性方面提供专业意见。 劳志明:如今的并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操作,而是承载着产业整合和投资等多元化诉求。 小市值公司面临转型压力,但很多企业家尚未做好转型准备,他们面临着人员配备不足、缺乏资本运作经验等挑战。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领导者能力要求不同,单纯依靠内生增长对能力要求过高,并购是必然选择。 基于产业整合逻辑的并购,是当前比较好的时机,寻找并购标的,也是企业认识自身短板的过程。 并购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不应仅限于财务结果,经验积累也是一种收获。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整合不及预期。 并购并非简单的财务收购,而是产业、人和文化的融合。 当专业意见与客户预期存在差异时,应坦诚沟通,以事实和逻辑说服客户。中介机构与客户之间需要建立信任,坦诚沟通是关键。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当前并购市场更加突出产业整合主线?

当前并购市场更加突出产业整合主线,主要是因为产业逻辑和协同增量成为并购市场的主旋律。随着“科创板八条”和“创投十七条”的发布,市场对掌握核心“硬科技”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并购寄予厚望。并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收购,而是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强调产业、人与文化的融合。

并购交易中,中介机构扮演什么角色?

在并购交易中,中介机构如财务顾问、律师、资产评估师等扮演着推动交易运行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协助设计交易结构,确保交易流程合法有效,还需要深谙产业整合逻辑,理解并实现多方诉求。中介机构的存在使得并购交易能够在复杂的多方利益博弈中找到平衡。

小市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小市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内部人员配备不足、资本运作经验缺乏、跨行业整合的不确定性等。此外,这些公司往往面临退市压力,转型的决策难度较大,且跨行业并购可能引发控制权变更或借壳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并购交易中,估值问题如何影响交易的达成?

估值问题在并购交易中至关重要,因为估值直接关系到交易定价和后续的监管审核。不同股东对估值的诉求差异较大,尤其是当一二级市场存在价格差异时,交易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此外,估值还涉及后续的盈利预测、对赌协议和商誉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为什么PE机构在并购交易中需要寻求利益与规则的平衡?

PE机构在并购交易中需要寻求利益与规则的平衡,因为PE投资人通常关注特殊权利需求,如董事席位、退出机制和回购要求。然而,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时,PE机构必须遵守并购交易的规则,如定价、程序和信息披露等。因此,PE机构需要在满足LP承诺和遵守并购规则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并购交易的整合阶段为什么容易失败?

并购交易的整合阶段容易失败,主要是因为整合涉及多方利益的协调,包括文化融合、团队管理、业务整合等。如果整合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并购失败。此外,整合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并购双方的战略一致性、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等因素,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整合的难度。

为什么并购被视为多方博弈的艺术?

并购被视为多方博弈的艺术,因为其涉及买卖双方、中介机构、股东等多方利益的平衡。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收购,而是产业、人与文化的融合。交易过程中,各方需要在复杂的利益诉求中找到平衡,同时还要应对市场变化、监管要求和整合挑战,这使得并购成为一场全方位的博弈与平衡艺术。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当前并购市场的活跃度与成交难度。嘉宾们认为,虽然市场交易热情高涨,但由于标的股权结构复杂、交易对方诉求多元化,多方博弈难度增加,导致实际成交量并不高。与以往不同,今天的并购承载着更多产业整合、投资等诉求,市场环境也更加谨慎理性。
  • 并购市场交易热情常有,但成交并不容易
  • 标的股权结构复杂,交易对方诉求多元,多方博弈难度增加
  • 当前并购承载着更多产业整合和投资诉求
  • 市场环境更加谨慎理性,并购与股价正向联动不明显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明显活跃。随着“科创板八条”“创投十七条”发布,上市公司并购方案接连出炉,掌握核心“硬科技”、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并购被市场寄予厚望。与此前数轮并购潮不同,当前并购市场更加突出产业整合主线,产业逻辑和协同增量成为并购市场的主旋律,服务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一轮产业并购正逐渐升温。

一起并购交易的达成并不容易。表面上看,是买卖双方的合作,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极为冗长的心理与预期的平衡过程,其中财务顾问、律师、资产评估师等中介机构扮演着推动交易运行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协助设计交易结构,确保交易流程合法有效,还需要深谙产业整合逻辑,理解并实现多方诉求。可以说,并购是一场多方博弈的艺术。

本期节目中,华泰联合执行委员会委员、公司并购业务负责人劳志明,与中联评估集团公司副总裁鲁杰钢、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牟坚、精品投行文艺馥欣创始人阮超一起,从并购市场最前沿的变化切入,从并购交易中环节与难点聊到市场和人性的复杂性,坦诚交流数十年并购从业经历背后的思考,金句和干货密集,敬请收听。

聊天的人

中联评估集团公司副总裁 鲁杰钢

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牟坚

精品投行文艺馥欣创始人 阮超

华泰联合执行委员会委员 劳志明

时间轴

05:15 并购市场交易热情常有,但成交并不容易

08:00 标的股权结构复杂,交易对方诉求多元,多方博弈难度增加

10:45  PE机构参与并购交易,需在利益与规则中寻求平衡

14:25 小市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19:03 并购交易的估值应体现整合与协同的价值

28:55 法律风险的早期识别与解决为商业利益实现提供保障

33:33 撮合并购不容易,刚需型交易成功率高

35:00 专业赋能与坦诚相待是获得客户认可与信任的关键

44:35 交易与整合不易,企业决定并购各有逻辑与出发点

47:52 基于产业整合逻辑的并购正当时,寻找标的也是认识自身短板的过程

50:07 财务结果不是评价并购成功与否唯一指标,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收获

51:45 整合贯穿交易始终,整合不及预期是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

54:50 并购不是简单的财务收购,是产业、人与文化的融合

59:00 并购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博弈与平衡艺术

泰度小课堂

“科创板八条”: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业内简称“科创板八条”。其中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并开展吸收合并。

“创投十七条”: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业内简称“创投十七条”。在创新退出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退出渠道方面,“创投十七条”提出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进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创投十七条”还提出,充分发挥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其“专精特新”专板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可转债募集资金并购科技型企业,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

制作团队

主编:原瑞阳

项目统筹:韦晔

制作:习翔宇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本节目录制于2024年6月12日,本播客不保证节目播出时援引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法律声明

本播客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下称”华泰证券”)的发布平台,旨在为公众提供宏观、产业、市场热点解读,不构成华泰证券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或提供任何的投资建议、投资分析意见。本播客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播客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泰证券客户。任何读者在订阅本播客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播客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播客内容可能涉及华泰证券分析师对华泰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解读,或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播客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就本播客内容涉及的嘉宾言论,华泰证券已事先提醒嘉宾其言论及信息来源应合法合规,不得泄露内幕信息、上市公司重大未公开信息或其他敏感信息,不得侵犯第三方任何合法权益。本播客内容中的嘉宾言论仅代表嘉宾个人意见,不代表华泰证券立场,也不构成对读者的投资建议。

华泰证券对本播客节目文字、音频、图片、链接等形式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播客内容所述意见、观点和预测仅作为音频录制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播客文字、音频、图片、链接等形式所载信息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播客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华泰证券及节目嘉宾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播客所有内容的版权均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或部分转载、发表或引用本播客任何内容。

本节目由华泰证券出品,JustPod制作,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