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54.李冬梅用了七年时间,让《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来到观众面前

54.李冬梅用了七年时间,让《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来到观众面前

2024/5/3
logo of podcast 电影巨辩5min

电影巨辩5min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冬梅
阿吴
阿格
Topics
阿吴认为《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最突出的特色是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这在年轻华人导演的作品中很少见,影片以女性主义为题材,但并非议题化,而是将女性生命的个体意识置于时间和空间构筑的视听情境中表达,并展现了传统的中国时间和空间意识,与角色的生命经验相结合,长镜头调度并非形式主义,而是具有主体性的影像思考。 阿格认为《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近十年来华语青年导演作品中最深刻、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围绕母亲离世前后七天的时间展开,以质朴诗意的方式呈现了关于归乡、女性、家庭等主题。 李冬梅导演详细阐述了影片的创作缘起,包括其个人经历、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视角,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运用。她谈到电影中女性形象体现了隐忍、力量、坚韧和包容,是对女性力量的赞美,也探讨了影片中男性角色(父亲和爷爷)的缺席和沉默,是构建影片张力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父权和男权对女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她还解释了影片的七天章节结构并非后期剪辑而成,而是基于真实回忆和创作初衷设定,影片的宁静和节制是刻意为之,旨在让观众体验而非被告知,影片的观看方式需要观众主动参与,放弃既定的观影经验和期待,才能更好地理解影片。影片的创作并非为了取悦观众或追求与众不同,而是源于内心感受和对电影的理解,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呈现。影片在五线城市的放映效果很好,观众能够接受影片缓慢的节奏,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其观众的接受门槛并非知识水平或话术理解,而是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影片的节奏缓慢,但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点入睡或醒来,仍然能获得观影体验,这与生活本身的模糊性和暧昧性相符。影片是一个“无常的观察者”,观察亲情、童年和死亡,这与当代社会人们对无常的普遍感受有关。影片中存在一种像神一样的观察视角,呈现出一种宿命感。影片的宣发方式是低成本的,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自主努力和个人社交媒体运营,体现了独立电影宣发的挑战和可能性。影片上映是七年努力的结果,导演珍惜与观众的相遇。

Deep Dive

Chapters
影评人阿吴高度评价了李冬梅导演的处女作《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在空间感和时间感上的卓越表现,认为其风格类似于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大师的早期作品,并推荐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 空间感和时间感是影片最突出的特色
  • 风格类似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早期作品
  • 女性主义题材,但并非议题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四年前,导演李冬梅和她的长片首作《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在平遥一鸣惊人,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此外也入围了威尼斯、哥德堡、釜山等多个国家的电影节。

之后,这部电影暂时消失了。直到2024年5月8日,影片终于全国公映。

在公映前,影评人、策展人阿格Ag代表电影巨辩采访了李冬梅导演,本期节目时长接近1小时,主要内容包括:

- 阿吴对《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出色的时间感和空间感的简评。

- 李冬梅回顾这部电影的创作缘起和风格选择。

- 阿格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 李冬梅真实生活中的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如何促使她思考当代女性的命运。

- 李冬梅谈这部影片的几乎零成本发行,她做了哪些事来避免「影院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