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13 吃止痛药的社会:作为一种时代症候的抑郁

13 吃止痛药的社会:作为一种时代症候的抑郁

2023/6/20
logo of podcast 晨读时间

晨读时间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2年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62.36%的人经常感到抑郁。可见,抑郁已不仅是绝对个体化的情感体验,而是成为了一种时代情绪与社会症候。本期节目,主播吴晨、吴海云、郝汉将从哲学、社会学的宏观视角探讨时至今日抑郁为何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拥抱“心碎”的勇气又该怎样获取。今天的「晨读时间」,让我们以作为社会症候的“抑郁”为话题,一同进行观点碰撞与讨论吧。 |本期主播| 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微博@经济学人商论主编_吴晨) 吴海云,博士、国际传播专家、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 郝汉,媒体人、文化记者、节目策划人(微博@郝汉Eric) |时间轴| 03:23探访宛平南路600号:脑机接口真的能“治愈”心理阵痛吗? 07:58哲学与「抑郁」:积极性消失后,我们一同步入“倦怠社会” 16:07颠覆的代价:社会的痛与个体的痛 21:08鼓励心碎时刻VS强调钝感能力 32:32 人与人联结:爱或许能够改变世界 |要点延展| ·书籍 《倦怠社会》[德] 韩炳哲 《妥协社会》 [德] 韩炳哲 《他者的消失》 [德] 韩炳哲 《敏感与自我》[德]斯文娅·弗拉斯珀勒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美]索尔·贝娄 《钝感力》[日]渡边淳一 ·人物 韩炳哲,韩裔德国哲学家,他受影响于福柯、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已出版《爱欲之死》《倦怠社会》等十六本著作。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作家,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 赵鼎新,社会学学者,致力于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什么是社会学》《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等。 ·知识点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这一概念其实早已有之,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有阶段性成果出现。 心流理论,是指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制作团队|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Yuki 【视觉设计】肖晋兴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