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72 线下商业,2025年的上海又可以了?

Vol.72 线下商业,2025年的上海又可以了?

2025/4/8
logo of podcast BB商业与品牌

BB商业与品牌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林小蕾
Topics
@Linda拿铁琳 : 我们探讨了线下商业空间的趋势,特别是上海商业的复苏。过去一年,情绪价值驱动体验升级,非一线城市商业崛起,银发经济和年轻消费融合是显著变化。 我们观察到网红店生命力不强,因为内容单一,缺乏可持续性。品牌应重视线下体验,因为线下是精神价值的来源。线下体验比线上更珍贵,因为它能让人真正打交道,而非机器感,贩卖精神甜品,弥补线上获得感和仪式感的缺失。 上海线下商业回暖,原因包括品牌回归、新项目开业、小而美路线盛行。新开项目多为小而美路线,服务周边居民,融合办公、商业、文旅等功能。街区形态商业增多,原因包括天气适宜、宠物友好、运营难度降低。一些新开的实体店并非网红店,而是注重品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奢侈品牌不再“装”,更贴近生活。 线下商业十大猜想:意义消费、信任经济、质价比革命、本土觉醒、旅游热潮、极致细分、代际共荣、反效率商业、人机共生、运营战争。 上海商业市场变化快,是常态,品牌需通过线下创造活力。线下体验对人们获得生活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品牌应重视线下。商业品牌利用空间讲故事,容易陷入价值观空洞化、自我感动等陷阱。 @邪念扬Sean : 参与讨论并引导话题,对@林小蕾 的观点进行补充和提问。 林小蕾: 过去一年,感性城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国内拓展到亚洲,再到全球,观察线下商业创新。过去一年,线下商业复苏,尤其在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国内商业空间进入转折点。情绪价值体验升级趋势持续,文创玩具、泡泡玛特等品牌都体现了这一趋势。非一线城市商业崛起,原因包括入境游红利和一线城市创业者回流。银发经济和年轻消费融合,消费人群划分不再以年龄为界限,而是以兴趣和标签属性区分。下沉城市商业崛起和独立咖啡店增多。 上海线下商业回暖,原因包括品牌回归、新项目开业、小而美路线盛行。街区形态商业增多,原因包括天气适宜、宠物友好、运营难度降低。一些新开的实体店并非网红店,而是注重品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奢侈品牌不再“装”,更贴近生活。 线下商业十大猜想:意义消费、信任经济、质价比革命、本土觉醒、旅游热潮、极致细分、代际共荣、反效率商业、人机共生、运营战争。线下体验比线上更珍贵,因为它能让人真正打交道,而非机器感。 商业品牌利用空间讲故事,容易陷入价值观空洞化、自我感动等陷阱。市场是试出来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迭代。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春暖花开,正是出游好时节。「BB商业与品牌」也发现:线下体验经济重燃,上海近期开的几个商业街区人流如织。我们邀请到了「感性城市」合伙人林小蕾,聊聊过去一年国内商业空间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最近关注的商业空间趋势中有哪些让人兴奋?

嘉宾:

@林小蕾:《感性城市》合伙人、撰稿人

主播:

@Linda拿铁琳

@邪念扬Sean

剪辑:@丘丘

音乐:🎵《Begin Again》🎵— Taylor Swift

时间轴:

01:08  链接上一期《去了纽约京都曼谷之后,上海不香了?》,2025情况有变,上海又可以了?

02:18 过去一年的海内外商业空间有哪些变化?

04:00 Jellycat为代表的情绪价值体验很火

07:00 二三线城市商业空间也在崛起,比如胖东来

08:49  银发经济和年轻消费融合,比如刀郎

11:40 上海线下商业空间为啥又火了?

15:48  为什么城市公园型、街区型商业火了?比如蟠龙天地

18:15  为什么反常识的商业空间反而火了,网红成了负面词?

22:29  奢侈品不装了

26:02  线下体验=仪式感,意义感

27:35  线下商业体验的十大猜想

40:15  为什么阿亚那会开到上海来?上海本身就是中产们的阿那亚啊

44:46  商业运营=内容运营,商业空间的内容也很重要

48:35  关于商业空间,上海和北京的对比

50:38  商业品牌如何利用空间讲故事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