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71 为什么说中国没有汽车文化?

Vol.71 为什么说中国没有汽车文化?

2025/3/27
logo of podcast BB商业与品牌

BB商业与品牌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L
Linda
文翰
Topics
@Linda : 我认为中国目前缺乏汽车文化,这与我们对汽车的使用方式和社会环境有关。在德国,我参观了宝马和大众的博物馆,感受到了深厚的汽车文化底蕴,而国内汽车市场则更注重价格竞争和内卷。我认为,中国汽车文化可能发展出一种“移动的第三空间”的形态,人们在车内休息、娱乐,但目前这还处于探索阶段。 此外,中国汽车文化缺乏传承,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新事物,这与国外的汽车文化有很大不同。国外的汽车文化往往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父辈的汽车会传承给子辈,而中国则更注重实用性。 我认为,要形成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需要在电动车领域进行创新,找到既能满足年轻一代需求,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方向。 虽然智能化是电动车发展趋势,但它很难成为一种文化,因为智能化会减少人车交互,降低驾驶乐趣。 中国可能发展出两种汽车文化:一种是追求性能和速度,以小米为代表;另一种是追求舒适和空间,以移动的第三空间为代表。 @文翰 : 我认为中国目前没有形成真正的汽车文化,这与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以及人们对汽车的工具化认知有关。汽车文化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人与车之间互动和情感的体现。 要形成汽车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和社会参与,需要有平台和赛事聚集车迷,形成共同的记忆和信仰。 日本和德国的汽车文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汽车产业与国民生活紧密相连,并伴随国家发展而演变。 中国汽车文化可能需要从“玩车”的角度出发,让更多人参与到汽车改装和赛车等活动中,才能形成文化。 电动车目前缺乏可玩性,这限制了其文化发展。只有当车企找到让大家“玩”起来的方法,电动车才会有收藏价值,才能形成文化。 我认为,小米汽车有潜力成为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代表,因为它注重性能和驾驶乐趣,更贴近年轻人的需求。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时隔23天更新了!本期节目缘起主播Linda前阵子去德国出差&游学,在慕尼黑、柏林等城市遇见了大众及宝马的汽车博物馆,为Vintage Car侧目;开习惯了特斯拉后,再次开上燃油版宝马,驰骋在公路上,灵魂与机械碰撞的速度与激情重燃。然而,回到国内,纵观汽车市场:周榜喊停、价格厮杀、内卷不止,不禁想问:中国有汽车文化吗?这不是一个下了结论的命题,而是一种提问、一种探索、一种反省,甚至是一种美好的期待。

嘉宾:

@文翰:汽车UP主

小红书账号:ToTo文翰

B站账号:ToTo文翰

主播:

@Linda拿铁琳

@邪念扬Sean

剪辑:@丘丘

音乐:🎵《Something Just Like This》——The Chainsmokers/Coldplay

时间轴:

01:31 Linda的德国汽车文化见闻

03:15 不说人话的DeepSeek如何定义汽车文化

04:36 先讨论什么是文化?

08:46 汽车文化是亚文化吗?不是

11:50 文化的另一层面是「玩」

14:41 为啥日本、德国、美国有汽车文化?

19:49 中国的电动车能形成一种什么文化?移动的第三空间文化?

24:31  开了电动车就回不去了?宝马说误会了

29:00  米其林餐厅、变形金刚都源自于汽车文化

32:09  韩国汽车有自己的文化吗?中国台湾、香港呢?

37:39  如果改装允许、限速解禁,中国会有汽车文化吗?

38:47  谁将会是中国汽车文化的代表?华为、小米?

40:13  小米汽车优在「纯粹」,重点只讲操控,SU7 Ultra可能对标的是宝马的M3?

41:01  吐槽某家车企不推出性能版

42:38  中国未来可能滋生两种汽车文化:一种是小米为代表的速度与激情派,一种是移动的第三空间派

43:01 小米汽车喜欢招聘「会玩车」的产品经理

45:53 五菱汽车也是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代表?

51:22 小米SU7 Ultra性能宣传过火了?赛道学院宣传很有必要

52:36  智能化很难成为一种汽车文化

听友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这对我们很重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