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部分,所有生命体都无法逃脱这一结局。理解并接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并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宗教信仰、人文主义、及时行乐哲学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等不同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死亡,从而减少恐惧。宗教信仰通常将死亡视为过渡而非终结,人文主义强调生命的深度和意义,而存在主义则认为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激励人们更积极地生活。
使用适合孩子年龄和理解力的语言解释死亡,创造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表达情感,避免使用模糊的比喻,鼓励参与纪念活动,并避免让孩子感到责任或内疚。
倾听与理解亲人的情绪波动,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实现未完成的心愿,提供身体上的安慰和护理,确保他们在临终时得到舒适和尊严。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逐渐从以治疗为导向转变为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管理和情感支持。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尤其是在慢性病和癌症患者中。
绿色葬礼、自然葬、水葬、冰葬等环保葬礼方式逐渐流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此外,线上葬礼和虚拟纪念活动也因疫情得到了广泛应用,个性化和创新的纪念方式如骨灰钻石和太空葬也在兴起。
社交媒体让人们更公开地分享死亡和丧亲的经历,获得情感支持,但也可能导致哀悼的表演化和隐私泄露。虚拟纪念馆和AI数字化身等技术为纪念逝者提供了新的方式,但也可能让哀悼者难以走出情绪。
要想真正活着,需要反向理解死亡。
不久前,因为红斑狼疮而选择安乐死的沙白,引起了大家对于死亡的讨论。生死是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接受公众的“审判”,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勇敢,甚至说冒险的事情。有些评论说,她造成了大家对红斑狼疮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错误认识,我们不这么认为,热点事件之后,公众范围内,对于相关疾病的认识一定有所增强。
这个事件能成为热点事件的原因之一是,全世界的人都有避免思考死亡、讨论死亡的倾向。所以这一期我们结合着《死亡图书馆》(《The Last Dance》)这本死亡百科全书,来聊聊死亡这个普遍的、必然的、逃不掉的人生经历,来试图回答一些关于死亡的疑问。
本期播客你大概可以了解到:
4:57 关于死亡,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10:49 我们如何通过不同的价值观祛除对死亡的恐惧
16:15 如何不让孩子被他人的死亡事件伤害
22:02 我们如何陪伴亲人更好地面对走向死亡的过程
29:39 重病及濒危患者护理的发展,特别是在临终关怀及姑息治疗方面
35:40 医疗体系变化及其对濒死和死亡的影响
38:49 殡葬服务的新趋势,包括个性化葬礼、“绿色葬礼”,以及遗体处置和纪念的创新方式
45:16 数字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我们与死亡、濒死和丧亲的关系
52:10 分享一些文艺作品,可能帮助我们理解死亡
*本期节目将参与到今年播客年度书单计划当中。播客年度书单是由播客公社发起的公共计划,旨在通过播客向大众宣传当年出版的优质图书。完整书单将在年底正式公布。
(《死亡图书馆》封面)
#song list
听友群加VX:hooley777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