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022 Vipassana冥想闭关十天,一次脱胎换骨的体验

022 Vipassana冥想闭关十天,一次脱胎换骨的体验

2021/5/4
logo of podcast 爱予星球

爱予星球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一期播客两个半小时,一笔未剪,一场真实到灵魂深处的对话。刚出关时,昱辰就很认真地说他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要告诉我。感谢有录播客这样一个动力,让我们有机会坐下来去打开、疗愈彼此回忆里的创伤。录到一半我们两个开始抱头痛哭,我们好像从未见过彼此的这一面。

之前有一阵子研究星盘,发现我们两个的冥王星的位置很有意思,大致就是我们注定面临的人生挑战是截然相反的,所以要做彼此生命中的搭档,一起互相取长补短自我进化。

现实中也真的是这样,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很典型的“光明“和“黑暗”两种性格。

“光明”性格:

  • 热爱冒险,有勇气,在阳光中更有安全感,喜欢热闹、社交,让自己处于人群之中会很快乐。但容易被别人的言语伤害,担心自己不被喜欢。

  • 时常充满计划性,有创造力,对未来有美好的想象。但也时常会因为期待太多而陷入焦虑,担心事情做不完,由此会产生强烈的控制欲。

  • 表现欲很强,对自己要求也高,自律严格,比较“intense”,但时常会因为自己能量不足或表现不好而陷入严重的失落。

“黑暗”性格:

  • 在黑暗中和自己独自相处更有安全感,喜欢一件东西会玩很久,更喜欢熟悉的环境,不喜欢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无法从社交中获得快乐,喜欢跟自己玩。

  • 钝感力比较强,不怎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自己随时可以退回到一个安全区域里。但因此与人相处时不够热情,比较平淡。

  • 对未来没有太大的期待,比较随遇而安,能接受生活中的变化。但容易陷入拖延和懒惰的陷阱里,会难以找到生活的动力。

这次聊完,第一次听了他小时候的故事,我才意识到,人最大的“ego”,对世界和他人的习惯性反馈,真的都是来自于童年时的创伤性经历。这种经历有时在成年人里算不得什么,常常被当作是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小矛盾,但在成长期的小孩子身上,就是彻头彻尾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痛苦。

这种强大的痛苦,会让我们从儿时开始就建立起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听了他的故事,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有这么一段在学校和家里都找不到自己,承受排挤、怀疑和伤害的经历。

这些刺激让我们定义出了独特的“自我”:他是开始对世界没什么期待,好像拿起了一支盾牌,把自己安全的保护在后面,再也不出来。我则是拿了一支矛,拼命冲锋陷阵。我潜意识里的恐惧告诉我,如果我不努力,我停下来了,我就不会被爱,我会一无是处,我都不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ego”曾经是我们对自己的保护,是童年时根据当下的痛苦而建立起的自我保护模型。但ego也注定成为我们长大成人后,最大的痛苦来源。

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痛苦、烦恼、焦虑都是有规律的,相似的情景,可能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总能激发起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

这种痛苦基于自己潜意识里我们根据“自我“的这个核心算法,写出来的对世界的期待和框架。每个人自我深层的恐惧不同,对世界的期待就不同。但自然法则无一例外地,会让事情的发展总是不适应我们的期待,因此也就产生了痛苦。

这就是“无常“。人即使在智性上能理解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生理上也无法免除无常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ego”的算法是写在潜意识系统里的,受到刺激后,就会自动生成一个保护性的反应,让我们用思维、习惯、情绪化的反馈,去逃避这个痛苦。

这个逃避的力量有时会很强,完全转化为想做另一件事情的能量。这种能量有时会被误以为是“热爱”,但其实还是“小我”出于恐惧的力量。Ego习惯性的逃避,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恐惧那个痛苦,甚至把记忆在潜意识里封存,叠加上一层又一层的习惯性反馈。

到后来我们就变成一个容易被各种事情trigger的人,都有着不断重复的自己的恐惧和执念,但无论如何都很难破局。Ego叠加上无常的存在,注定了人生是一场向内探索的修行。

播客里,我们聊到了在这十天里,我们是如何通过冥想一点点接触到自己的潜意识,打破Ego带来的自我循环的恐惧。这种感觉就好像顺着一颗腐烂的果子,逐渐挖出了整个树根。

我们聊到了:

- 所有的痛苦、执念、不接受,和所有的负面情绪,本质上只是一种身体的反应,是微观层面的感觉

- 在宏观层面,未经训练的大脑,会自动把这些感觉判断为ego的厌恶/反感,激发起保护机制

- 想要跳出这个机制,就是要拥有觉知,在身体起反应的当下,认识到ego的习惯性恐惧又出现了

- 这种觉知是大脑的一个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专注力,让自己停止大脑的思维、判断,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当下的感受。这种觉知力的练习,就是Vipassana冥想最基础的修行内容

- 练习冥想的第四天,我们开始建立各种基于身体感受的情绪图谱,意识到所有的情绪,在身体上都有对应的细微的电流感受

- 在觉知力之外,还需要一种叫“平等心”的能力。这是一种客观观察自己身体感受的能力,在陷于恐惧和负面情绪之时,不断从更高的震动频率来观察身体感受。

- 昱辰给自己开发的“小程序”,通过不断描述当下的身体感受,从绝望的丧和痛苦中慢慢走出来

- 觉知力和平等心是冥想的两大基础能力,必须要通过数十个小时的专注打坐才能建立起来。在智性上理解了还远远不够,需要自己去拥有体验

- 对我来说,平等心是发生在心脏上的一个生理感受,是我在看到自己陷于情绪中时,去释放那个能量,“放下“的状态。只能在大量的冥想实践中去不断练习。

- 因果和无常的关系:观测到了就是因果,没有观测到就是无常。不必纠结于因果链条,所有的果都已经是现实,”work with reality”。接受现实,在当下去观察身体的感受。

- 这世界上唯一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办法,就是不去逃避,去看到痛苦真实的样子。Vipassana的意思是“see things as they are”,就是去意识到所有的情绪和ego的恐惧不过是一种身体感受而已。带着平等心去接受这些感受,就能从痛苦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