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07 首日封:电子邮件无法保存眼泪

vol.07 首日封:电子邮件无法保存眼泪

2021/12/1
logo of podcast 偶然误差FM

偶然误差FM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将新邮票贴在信封上,盖上当日邮戳,这种信封叫做首日封。集邮初始,并无首日封一说。随着集邮的发展,人们对邮票的发行日期越加重视,这时集邮者就在新发行的邮票上盖个当天的日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作为资料收藏。久而久之,首日封应运而生。 “小小邮票在方寸间,就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而官方首日封延伸出了更多关于这一天的信息量,甚至还会内附详尽的介绍插卡,让发行’第一天‘更全面更立体的纪念并留存下来。” 当首日封变成了收藏品,我们还能不讨论价值,只关心故事与感情吗?当手写书信已经成为一种“矫情”,我们还能真诚地和朋友交流吗?当多年的笔友加了微信,还能像之前那样嘘寒问暖的关心吗?当我们拿起90年代的旧的信件,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温度吗?手写信是物理触感,是区别于即时通讯的无效率沟通,是一些人的“固执”,也是自我疗愈的方法。 【嘉宾】** Holly&小马 FISRSTDAY第一天 联合主理人,“信件盲盒”发起者 【主持人】** 李秋实 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45) 词条解释 03:18) 明信片,邮票、邮戳设计都是统一特制的 03:55) 疫情期间的国籍首日封设计 04:55) 邮票是一个国家最早注重平面设计的产品 07:32) 首日封上的石川啄木的短诗 08:53) “首日封”是个动词,“等待”是美妙的一步 09:45) 笔友加了微信之后,美感消失了 11:00) “电子邮件”无法保存眼泪 12:18) 书信传达的是情绪,微信传达的是命令 14:20) 包裹“写信”这件事的许多通识已经消失了 15:25) 写信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17:14) 丧失写信能力的同时,也在丧失内在的情感表达 19:08) 90年代的信中,表达的感情完全超越时空 22:18) “首日封”与“我”,是“世界线”与“个人线”的重合 23:25) NFT是否能储存我们的情感? 26:21) 只要感动一点点人群,意义就存在 27:53) “她享受写信的过程,但无法接受寄信的误差” 29:30) “读信”是羞耻,“写信”是矫情? 37:25) “盲盒”概念太泛滥了 37:55) 读一封91年的信,一个广州大学生的信 44:04) 写一封信给长辈吧 49:22) “首日封”及一切产品,都在被当代社会单一价值观笼罩着 54:45) 读一封来自“29间”的信 59:45) 收集8、90年代的信件,相关法律和个人边界在哪里? 01:02:10) 由档案数据库组成的“人” 01:03:45) “读信”时的感情比“窥探”更高级 01:07:35) “北京银矿”收集的大量上世纪的中国照片 【节目中提到的书】** 《一握砂》石川啄木 2018 新星出版社 《Until Death Do Us Part双喜》Thomas Sauvin 2015 Jiazazhi Press 【提到的影视剧集】** 《拥抱》2007 河濑直美 《你好,之华》2018 岩井俊二 《最后一封信》2020岩井俊二 《玛丽与马克思》2009 亚当·艾略特 【声音采样】** 《蓝色大门》2002 易智言 FIRSTDAY第一天 在9月9日的阅读信件的活动“上世纪书信往事”,一个法国人在阅读一封一战时期的法国明信片,另一个法语专业的朋友在翻译 【音乐】** 小林武史 - 《Recollection》(《最后一封信》OST) ikire(市川和則) - 《手紙(信)》 当然,如果你想拥有一个陌生的电子笔友,欢迎在 FIRSTDAY第一天 的公号后台回复“写信”填写你的收信名以及通讯地址,他们会审核地址的完整性,然后进行一对一随即交换地址(你写的地址不会用作它用)【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