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17 当代年轻人相亲注意事项

Vol.17 当代年轻人相亲注意事项

2022/11/11
logo of podcast 涟漪效应

涟漪效应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说起相亲,人人都不陌生,作为我国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常见的恋爱形式,不少人的父母是通过媒人介绍,以结婚为目的将彼此发展为对象的。但在提倡自由恋爱的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中也一直存在着“相亲”活动的身影。一方面,TA们深受互联网影响,生活节奏更快,智识水平更高,另一方面,又选择回归古早相亲,期待通过相亲,寻觅一段爱情冲动与理性审慎交织的亲密关系。本期节目的嘉宾邀请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老师,另外两位嘉宾是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相亲的当事人,一位是媒体英文编辑@木木,一位是出版社图书编辑@海舟。那么,当我们坐下来开始讲述相亲时,我们在讲述什么?当然不止相亲本身。我们选择相亲,进入广大的相亲市场,抛出自己的择偶偏好,也期待能达到钟意对象的种种要求,这些都直指婚姻本质——浪漫爱情与物质基础的结合体。我们也从父母辈的家庭模式出发,继而谈到对一个足够包容的婚恋友好型社会的期待。个人经验和社会理论交织,一起呈现婚恋种种话题之后的再思考。在讲述的最后,我们发现相亲背后所表达的,既有渴望缔结亲密关系的人类本质,也有顺利嵌入社会框架的存在需求。或许,重要的并非是相亲、婚恋,而是探究我们真正的内心需求,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嘉宾】

於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木木,知名媒体英文编辑海舟,出版社图书编辑

【主播】

吴筱慧,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收听时间轴】

2:23 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到传统的相亲局,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3:34 选择相亲,是选择节省信息成本和时间成本

7:43 家庭小型化带来的趋势:年轻人不是变得更保守,而是对婚姻更谨慎

16:02 各种相亲局现象体现的,是择偶偏好差异

23:06沉浮相亲市场:能否接受市场所带来的标签化?

28:28 走入婚姻:追求浪漫爱情还是理性条件,抑或两者都有?

39:36 到底什么是婚恋友好型社会,跟过去相比,更友好了吗?

43:09 不婚不育保平安?

51:38 在婚恋压力之下,我们能够做的还有,保持与父母的沟通,拓宽自己的社交网络

【音乐】

中山真斗 - どれだけ希望を持ったのか (怀有多少希望)

中川砂仁 - 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