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就《收获》杂志而言,我们对作品的标准是语言过关、真诚、有时代性。语言要过关,要有自己的辨识度和表达方式;作品要真诚,要出自作家自身感受,而非建立在主题上的虚假;作品要对时代性有反应,通过个人视角来承载时代悲欢和时代气息。
吴越:好的小说是从故事的中间部分开始讲述的,需要有变化和新的东西,作家需要是不老实的人,要发明动机,丰富对人性的认知。小说家被识别出来是好是坏,取决于识别者的用意,以及作家的发展阶段。被识别出来意味着有辨识度,但也要避免重复自己。
吴越:编辑的工作是生产判断,帮助判断作品的优劣,需要明确表达对作品好坏的判断。编辑的判断力主要来自于对《收获》杂志过往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对文学的系统训练。编辑要避免重复,要尊重作品的客观性,不能为了迎合某种趋势而选择作品。
吴越:当代作家的写作受到影视的影响,但好的作家能够在影视化的影响下保持自己的风格,并进行超越。编辑的工作是帮助作家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而不是过多地干预作家的创作。
吴越: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一些趋势,例如东北文艺复兴、西南文学的崛起、对食物和动物意象的运用等。这些趋势是自然产生的,编辑的工作是发现和呈现这些趋势,而不是人为地制造趋势。
吴越:编辑与作家的关系是平等的,编辑要尊重作家,也要对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编辑的工作是帮助作家完善作品,而不是控制作家。
吴越:对于创作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保持真实,要克服虚假和刻意的倾向,要展现人性的深刻洞察。
大一:作为一名播客主持人,我对幕后创作过程充满好奇,希望了解作家创作背后的故事。
大一:我对“自己的语言”的理解,以及作家的语言风格与套路的区别。
大一:我对当代文学的一些趋势,例如东北文艺复兴、美食主题、佛学主题等,以及这些趋势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大一:我对影视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如何平衡影视化和文学创作的关系。
大一:我对读者对作家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个时代“影响”的特殊性。
大一:我对海外华语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它对内地文学的影响。
大一:我对台湾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它与内地文学的关系。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