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发奇想,想写一本关于1950年代纽约的书,当时一大群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的精英涌到纽约,好像被塞进一辆黑色列车,昔日的社会身份迅速缩减,他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流亡者,在那样一个失控的无力时刻,要怎样创造出新的生活,我觉得对这个东西始终很感兴趣。
胡适在纽约的生活非常拮据,主要靠稿费和到处演讲维持生活。后来,一个年轻的中国学生上门,邀请他参与到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工作。98年,大三那年,在北大百年校庆讲座上,我见到了唐德刚,当他说起“胡适当年对我说……”,一下帮我建立起一种奇妙的历史亲密感。
张爱玲那时也在纽约,她见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偶像。年轻时对张爱玲的写作缺乏足够的亲近,随着年纪增长,对她产生出越来越多的兴趣,在《忆胡适之》中,她把胡适的温暖描绘得特别动人。
我想去重构这群中国人在纽约的感受,如果你有相关资料,欢迎写信给我,或发在评论里。越来越觉得,历史就应该是一个所有人共同参与书写的行为,惟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进入我们的意识。
|时间线|
00:40 Long Black Train
02:03 不知开向何方的黑色列车
04:30 想写一本1950年代纽约的书
08:12 奇妙的历史亲密感
11:57 唐德刚回忆胡适
13:33 张爱玲《忆胡适之》
26:49 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
28:19 立一个flag
|本期Pick|
由英国歌手Richard Hawley演唱,收录于2001年发行的专辑《Late Night Final》。
📖《忆胡适之》
张爱玲|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8
《忆胡适之》是张爱玲的一篇晚期散文,发表于1968年,后收入《张看》)。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卡萨布兰卡》(1942)),迈克尔·柯蒂兹
《在路上》),[美] 杰克·凯鲁亚克
《围城》),钱锺书
《五四运动史》),[美]周策纵
《Weimar on the Pacific》),Ehrhard Bahr
|节目中提到的主要作家、公众人物|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生于江苏,曾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生于上海,后定居于美国,散文家、小说家、剧本作家,祖父与外曾祖父分别为张佩纶与李鸿章
陈立夫(1900-2001),名祖燕,字立夫,浙江吴兴县人,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采矿学系毕业,1947年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林语堂(1895-1976),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南洋大学首位校长,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唐德刚(1920-2009),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在口述历史方面有重大贡献,提出中国近代演变等“历史三峡”说
李宗仁(1891-1969),生于广西桂林,新桂系首领,曾任行宪后首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总统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人,中华民国外交家,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与国务总理、署理大总统、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生于杭州,美国基督教长老教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学家,燕京大学创办人,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2008年归葬杭州西郊安贤园
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人物、翻译家,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理主席
孔庆东,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字佩弦,生于江苏省连云港,以官话白话文的散文和新诗著称,曾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周策纵(1916-2007),生于湖南祁阳,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尤其精于对中国五四运动的研究
|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Dinner Waltz) - Alexandre Desplat
The Nutcracker, Op. 71, TH 14:Pas de deux) - Bomsori
Waltz no. 19 op. posth. in A Minor) - Frédéric Chopin
The Angel) - Alexandre Desplat
Heavy Rain) - Richard Hawley
|关于「游荡集」|
出品:单向空间
制作人:赵艺 涂书玉
内容编辑:左尧依
商务:赵艺 李晓璐
剪辑、运营:王十三
视觉设计:涂书玉
原创音乐:龙飞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