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32 凭什么是苏东坡?南京博物院重磅大展「无尽藏」策展人专访

vol.32 凭什么是苏东坡?南京博物院重磅大展「无尽藏」策展人专访

2024/5/16
logo of podcast 门道

门道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是南京博物院准备了三年的重量级大展

展览汇聚150余件(套)书画作品,

包含80余件一级书画作品,

其中30余件宋元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展览将在5月18日晚7点一展真容。《门道》在站前最忙碌的时候专访了该展的策展人——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古代艺术部主任、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

希望各位听过本期专访,再去看展的时候能有别样的收获。 本期时光探宝人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古代艺术部主任、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

(图为庞所在故宫博物院点交文物时的工作照)

主播:宝藏姐姐

-时间轴-

02:15  展览为什么叫“无尽藏”?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前后赤壁赋图

明 文徵明、文嘉、莫是龙

卷 纸本 墨笔

前图纵 29 厘米 横 61.2 厘米

后图纵 29 厘米 横 64 厘米

书法纵 21.2 厘米 横 74.2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07:05 《无尽藏》是以苏轼领衔的展览,和国内已经展览过的以苏东坡为主题的展览,有什么不同?

10:00 《潇湘竹石图》全卷展示 10:21 苏轼的书法作品,故宫博物院只有5件,本次展览非常幸运的借展到 《治平贴》 治平帖

宋 苏轼

卷 纸本 行书

纵 29.2 厘米 横 45.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治平帖》卷,北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29.2厘米,横45.2厘米。  释文: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佛阁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头桥、堋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频与提举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相见未间,惟保爱之,不宣。轼手启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师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卷末有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题跋。鉴藏印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吴江张基德载图书”二方。本卷引首有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书《东坡先生像赞》。  此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30余岁。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正如赵孟頫所称“字划风流韵胜”。 **《平生壮观》卷二、《装余偶记》**卷二、《盛京书画录》第二册著录。

13:00 展览将通过近1000年的宋元明清作品,来体现来体现苏轼本人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精神是怎样的传承延续影响了整个中国艺术。

14:50 苏轼是幽暗历史隧道里普照后世的光,为什么是苏轼,凭什么是苏轼他能引领1000年后世的流转?

17:00 苏轼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 在苏轼之前和之后,中国书画艺术的风貌有什么不同?

22:10 苏轼和他的朋友圈形成的合力,大大提高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格局

29:00  策展人如何选择和排布这次展览的作品

32:00 展览的第一部分 “达心适意”,涵盖面更广。 并没有出现石梁,也不是庄子和惠子二人站在石梁上观鱼。表现的仅仅是一片山林之中,两位好友相对而,就临流而坐,相对物谈的这么一个景致,那么这个景致他用了“秋水濠梁”(命名),他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36:00 选择展品背后的故事

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因为它是朱德润的代表性的作品,而且又是朱德润到了晚年进行变革,绘画风格变革后的一张作品,那么他非常明显的元朝人画的是带有隐逸的趣味的 秀野轩图

元 朱德润

卷 纸本 设色

纵 28.3 厘米 横 210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苔痕树影图

元 倪瓒

轴 纸本 墨笔

纵 90.5 厘米 横 33.2 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在选择倪瓒的时候,策展人特地回避开了南京博物院的那件倪瓒的作品,而选择了无锡博物院的一张倪瓒的作品。他想让观众们见到更多的一些倪瓒的作品。

39:00 尽管看过多次,但当作品打开在面前的时候,依然不能自已的屏住呼吸

40:00 展览中首次露面的作品 天都峰图

清 弘仁

轴 纸本 墨笔

纵 307.5 厘米 横 99.6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专门为其定制了展柜。 奉天殿早朝诗

明 文徵明

轴 纸本 行书

纵 350.4 厘米 横 93.4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

宋 范正国、汪伯彦等

卷 纸本 行书

纵 27.2 厘米 横 754.4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简称“唐诰”,1954 年由苏州天平范氏捐赠南京博物院。此告身的主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高祖范隋(生卒年未详)。范仲淹名气大,但范隋并不知名。据文献记载,范隋在唐代咸通年间曾任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县丞。 宋范纯仁进封高平郡开国侯告身

宋 李璆、任希夷等

卷 绢本 行书

纵 26.4—28 厘米 横 108.8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宋范纯仁进封高平郡开国侯告身》,简称“宋诰”,1954 年由苏州天平范氏捐赠南京博物院。告身全文见于范纯仁《范忠宣集·补编》(四库全书本),题为《拜大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诰》。非常巧合的是,此卷告身的文辞是苏轼于元祐三年戊辰(1088)四月四日所撰,收录于《东坡全集》中,题为《除范纯仁特授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进封高平郡开国侯加食邑实封余如故制》。

范隋是范仲淹的高祖,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唐诰”和“宋诰”出现在同一个展柜,实属难得中的难得。

42:00  此次站厅,整个展厅所有的展柜,通柜平柜全部使用了双层的低反夹胶玻璃。拍照友好,纤毫毕现。

45:00 本次展览,文本均由策展团队自己撰写,文本量巨大,就是为了厘清苏轼书画艺术精神影响千年的发展脉络。

46:00 每一个书画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心机很重的作者。

48:49 对于零基础的普通观众,应该怎么去看这个展览?

54:42 《中庭步月图》是文徵明版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录下了世俗社会中“闲人”来之不易的闲情逸致 中庭步月图

明 文徵明

轴 纸本 墨笔

纵 149.5 厘米 横 50.5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60:00 在站厅,和每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 落花诗意图

明 沈周

卷 纸本 设色

纵 35.9 厘米 横 60.2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落花诗意图》寄托对亲友的思念,对命运的喟叹,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忧伤。小桥横跨,溪水潺湲,绿树荫浓,满地红白,远山空蒙,老人迟暮。画上题识“山空无人,水流花谢”,不是有拄杖的老人吗?何谓“无人”?心之所系的人,风烛残年的人,生命都如这花,无可奈何地零落,此之谓“无人”,正如他在《落花诗》中的吟咏:“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

64:00 展览中所涉及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作品的“模糊性”和“问号“的问题。 《潇湘竹石图》的竹叶,与元代以后的程式化的画法有所不同。 书苏轼《后赤壁赋》

宋 赵昚

卷 绢本 草书

纵 24.5 厘米 横 101.4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后赤壁赋》卷未署年款,只钤“御书”“御书之宝”二玺,书风十分接近辽宁省博物馆的另一件藏品 —赵构《草书洛神赋》,无疑是南宋时期的书风。但后世对其书者众说纷纭。元代俞贞木在题跋中认为,此卷的书者是宋徽宗赵佶,但也承认“此卷结体尤秀润”,与徽宗常见的“遒劲”书风不同。明代黄本在题跋中认为,此卷的书者是宋高宗赵构,因“以泥金书绢素”,故“笔意秀整”,与高宗常见的“凝重”书风不同。明代张瓙在题跋中认为,此卷“深稳端润”,不类宋徽宗所书,而只有可能是宋高宗赵构或宋孝宗赵昚所书,因为二者都高度推崇苏轼诗文,生平都有崇苏事迹可考。近世杨仁恺先生作《关于宋孝宗赵昚〈后赤壁赋〉的几点考察》一文详细考察,认为此作书风接近宋高宗赵构,但又认为此卷书者为宋孝宗赵昚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学界多接受杨仁恺先生的观点,将此卷暂定为宋孝宗赵昚所书。但近来亦有学者通过考察宋高宗和宋孝宗的草书资料、二者对“御书”“御书之宝”类御玺的使用、二者对苏轼诗文的态度、本卷与宋高宗草书《后赤壁赋》书风的异同,认为此卷书者为宋高宗赵构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不排除他人代笔、临摹的可能,还比对不同版本《后赤壁赋》的文字,大致推测出此作或成于 1178 年后。此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4:00 历代艺术家对苏轼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例如,苏轼“形神关系“的理解在程式化高度成熟的清代,都是艺术家追求的高峰。

87:00 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写形传神”,第三部分“诗歌绘画” 后赤壁图

明 沈周

卷 纸本 设色

纵 25 厘米 横 125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沙汀烟树图

宋 惠崇(传)

册 绢本 设色

纵 24.1 厘米 横 24.7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江天楼阁图

宋 佚名

轴 绢本 设色

纵 97.5 厘米 横 54.7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81:00 此处强推一下本次展览的图录 云龙图

宋 陈容

轴 绢本 墨笔

纵 112.5 厘米 横 48.5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84:00 用“尚意书风”串起来的苏轼书法精神的呈现

期待大家听过节目进展厅以后会有别样的感受。

-互动方式-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采访协调:李荔 杨小苑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