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弱势群体批评强势群体或事物,往往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这并非现代社会独有。即使在政治平等的社会,批评社会力量强大的群体或事物也可能面临难以忍受的舆论惩罚,导致社会地位丧失和被边缘化。即使在政治和社会力量都平等的环境中,批评某些群体或事物也可能面临不文明的骚扰和纠缠,令人不堪其扰。
人类思想史上的思想自由一直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力量的限制,这并非现代社会的特有现象。现代人对批评的理解过于狭隘,往往只认为指名道姓、殉道式的批评才是勇敢的,而忽略了历史上许多巧妙、讽刺的批评方式。本期播客将探讨历史上几种批评不能批评的人群和事物的巧妙方式,即“默默地放屁”。本期播客将讨论三种“默默地放屁”的批评方式:指桑骂槐、溜须拍马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探讨为什么现代人更倾向于殉道式的批评。
批评不能批评的对象时,首先要自我保护,避免对方发现你在攻击他们,指桑骂槐是最常见的方式。柏拉图的《理想国》通过构建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实际上是对完美正义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荒诞集权主义的批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的看似完美的社会制度,实际上暗含着对完美正义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荒诞集权主义的批判。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洞穴比喻”看似描绘了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实则暗含对乌托邦追求的批判。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看似童话故事,实则通过虚构的故事对当时的敏感政治问题进行尖锐批评。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通过低俗的幽默方式,对宗教等敏感话题进行讽刺和批判。《格列佛游记》开篇即用低俗笑话暗示其对宗教教条的批判。《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小人国撒尿的故事,暗喻了对基督教奇迹的讽刺。《格列佛游记》中许多荒诞的情节背后都暗含着对神学、哲学和政治的隐喻。斯威夫特通过架空的故事,自由地讨论敏感话题,避免直接批评无法撼动的权力。伟大的诗歌就像一条河流,既深且浅,既能吸引儿童也能吸引智者。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看似描写波斯人的风俗,实则暗讽法国宫廷和教会。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看似歌颂美国民主,实则暗讽法国大革命后的动荡。早期现代政治理论著作,如洛克的《政府论》、霍布斯的《利维坦》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看似讨论抽象理论,实则暗含对当时政权的批评。洛克和马基亚维利在作品中都使用了“溜须拍马”的策略,以避免直接批评当时强大的权力。这种“留白”的批评方式,既能保护批评者,也能增强批评者与理解者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基辛格的回忆录中提到毛泽东的隐晦交流方式,体现了这种“留白”的智慧。
现代人缺乏悲剧感,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历史上那些隐晦的批评方式,而只认为殉道式的批评才是唯一有效的批评方式。现代人相信可以通过努力解决一切问题,缺乏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可能存在无法调和的悲剧的认识,因此无法理解历史上那些隐晦的批评方式。现代人认为的“殉道式”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天真的表现,他们错把偏见当真理,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上的批评方式。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