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狸认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江在意料之中,这与近年来韩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以及韩江本人与国际文坛的深入交往有关。她还指出中文世界对韩国文学的引进早于欧美世界,韩国文化的输出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韩国文学的关注度。此外,她还分析了中国读者对韩国文学的认知,认为大众读者对韩国文学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始于《82年生的金智英》,而过去中国读者对韩国文学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一些诗人身上,对具体作品了解较少。她认为一部分韩国作家以类似非虚构的形式创作虚构文学,关注社会问题,韩国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题材突出,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但其文学性(审美角度)可能未必突出。她还分析了中国读者对韩国文学的评价,认为部分中国读者认为韩国文学的文笔不够精美,这可能与韩语本身的特点和翻译有关。
Nelly 认为文化记者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可以从重要的文学奖项(如布克奖)获奖者中筛选,并结合电影节获奖作品进行综合考量。她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会参考全球重要的文学奖项(如布克奖)和电影节获奖作品进行筛选,媒介转型加剧了信息交叉,电影节获奖电影改编作品的火热程度也可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参考因素。她还分享了自己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经验,并分析了预测的依据和方法。
程衍樑认为偶然的机会,通过阅读和讨论,可以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进行预测,对文学作品的个人喜好和判断,也能成为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依据。他分享了自己预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历,并分析了大众市场上英文作家的影响力更大,更容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他还指出龚古尔奖等文学奖项对作家影响很大,但其指标性地位远不如布克奖,媒体信息渠道的重叠性,导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也会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文化圈内信息渠道有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也会关注这些渠道的信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国际化程度有限,他们也会关注外界发生的事情。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