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成为一名好记者:性格、环境与修炼路径|新闻实验室43

成为一名好记者:性格、环境与修炼路径|新闻实验室43

2024/4/18
logo of podcast 新闻实验室

新闻实验室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向凯
罗婷
Topics
罗婷认为,香港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深水埗的居住体验让她对香港平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香港本地媒体更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类似于她刚入行时的情况;如果她在香港工作,她也会选择做突发新闻报道;香港媒体对本地议题的关注度很高,社区报和墙报等形式也比较常见,这与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香港和内地的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着类似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就业机会和职业规划方面;她建议学生在香港或其他地方实习,以获得更全面的新闻实践训练;她大学期间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在不同媒体实习积累经验;她认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初期应该在突发新闻现场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她认为30岁之前,她对职业发展有焦虑感,但30岁之后这种焦虑感减轻了;她建议年轻人坚持写作练习,从身边的小事写起,积累写作经验。 向凯认为,来香港之前,他重新回顾了十年前在香港调研期间的记录,为此次访问做了准备;他为香港之行做了充分的准备,列出了详细的计划,包括租房、见人、买书、选题等;香港的社会现实与他来之前预想的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香港本地媒体人在动荡的环境中继续做新闻的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与香港学生交流,他发现他们对新闻行业的理解和内地学生有所不同,视野更开阔;香港学生对内地的了解相对较少,这与十年前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媒体行业就业竞争激烈,对年轻人的要求更高;一些学生身上展现出良好的记者潜质,例如对采访的敏感性和专业的提问方式;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解放日报的特稿部,之后跳槽到新京报;在新京报工作的经历,让他在高压环境下得到了锻炼,但也让他对媒体行业产生一些失望;在武汉报道疫情期间,他经历了职业倦怠和对媒体行业的一些反思;在新京报工作两年后,他因为对工作状态不满而离职,之后在财新工作;他认为香港媒体人更注重报道的公共价值和公共性;他目前的工作状态让他满意,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计划,但会探索记者工作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他建议年轻人认定目标后就去做,不要犹豫。 方可成认为,这个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与业界人士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规划职业发展。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这个春季学期,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起的“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又迎来了两位来自内地的访问学人,他们分别是**《人物》杂志主笔罗婷财新传媒记者向凯**。

延续之前的传统,我在两位快要离开香港的时候,和他们聊了聊在香港的感受,和学生们交流的心得,以及自己的职业经历。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07 借着酒劲的聊天03:09 如果在香港,我也会是跑突发的那个记者19:15 到这里开始了解,Mirror为什么这么火22:31 什么样的学生身上充满了好记者的潜质42:05 曾经想当语文老师的罗婷,如何进入新闻行业47:18 先做必要的日常训练,再写非虚构54:45 从党报的特稿部起步、然后裸辞的向凯1:03:40 特稿记者一定是F人吗?1:10:20 在武汉报道疫情之后:去玩,去谈恋爱1:20:00 不一定做到最好,但有公共价值就去做1:23:04 30岁,反倒没有了转行的焦虑1:31:45 送给年轻朋友们的建议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相关链接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