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40. 和美国科技界人士聊硅谷AI的冷与热:第二波浪潮拉开帷幕

40. 和美国科技界人士聊硅谷AI的冷与热:第二波浪潮拉开帷幕

2023/9/27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K
Kevin
通过《AI For Humans》播客,推广和解释最新的艺术智能技术和趋势。
S
Sophia
Topics
Kevin和Sophia两位嘉宾分别从技术和投资角度对硅谷AI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模型本身并非产品也并非护城河,模型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化才是关键。AI发展经历了从GPT-3到ChatGPT,再到Meta开源模型等重要节点,目前正处于第二波热潮,投资方向也从单纯的模型转向了更注重应用和产品化的方向。GPU短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推动了投资从软件转向硬件。Copilot的成功案例为AI辅助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大型科技公司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利用AI提高生产力,但面临合规和监管的挑战。开源和闭源各有优劣,大厂和初创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美团收购光年之外的事件在硅谷关注度不高,而美国AI领域的并购案则体现了不同的战略意图。硅谷对AI的乐观情绪高涨,人才流动活跃,但AI创业的门槛较高,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或行业经验。 Sophia从投资角度分析了硅谷AI的现状,指出模型本身并非护城河,应用场景才是关键。她认为,AI人才仍然紧缺,有经验的AI从业者仍然很受欢迎,他们的想法更容易获得投资。她还分析了上半年硅谷AI领域的一些关键事件和节点,包括GPT-3、Copilot、ChatGPT以及Meta开源模型的战略布局等,并指出GPU短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她还分析了几个重要的并购案例,例如Mosaic ML被DataBricks收购以及Casetext被Thomson Reuters收购,并指出这些并购案体现了不同的战略意图,有的侧重于防御,有的侧重于进攻。她还谈到了美国AI领域的大型融资事件以及投资方向的多样化。 张小珺作为主持人,引导两位嘉宾就硅谷AI的冷与热、关键事件、投资方向、应用场景、开源与闭源、并购案例以及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中美AI发展进行了对比。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硅谷AI领域的新共识:模型本身并非产品,也不是护城河。嘉宾们从技术和投资角度探讨了这一观点,并分析了模型之上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 模型不是产品,也不是护城河
  • 模型本身不能作为护城河,关键在于模型之上的应用场景
  • 开源模型的迭代速度快,对闭源模型构成挑战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做过很多中国AI的节目。自ChatGPT诞生后的309天,美国AI都发生了些什么?他们又达成了哪些新共识?

这集我和两位美国科技界人士聊聊硅谷AI的冷与热。Kevin和Sophia两位是从小移民过去的华人。其中Kevin参与过奥巴们竞选团队,目前在开源社区GitHub;Sophia供职于一家美国Top5的VC机构。他们将从技术和投资视角来分享。

  • 03:52 美国AIGC拉开了第二波热潮的帷幕
  • 07:10 新共识:模型不是产品,更不是护城河
  • 11:01 硅谷AI的关键事件和节点
  • 14:20 算力短缺,创投从软件开始往硬件转
  • 17:23 不止科技巨头,非科技企业也很活跃
  • 20:10 看到比较有前景的Copilot方向
  • 26:48 除了风投机构,企业战投部门在这轮浪潮中参与感强
  • 28:23 一些美国AI的大型收并购案
  • 33:43 硅谷创投圈怎么看美团收购光年之外?
  • 39:28 论文作者被VC游说出去创业
  • 43:07 跻身第一梯队的产品
  • 47:25 AI这么热,硅谷房价涨了吗?
  • 53:38 开源和闭源优劣势
  • 57:50 这次wave很大不同:过去企业觉得离华盛顿越远越好,这次更主动

【更多信息】

本集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

Sophia参加的上期播客:《加州土著谈硅谷精神与职场:You can be totally weird!》)

节目视觉设计:阿崔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