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10. 加州土著谈硅谷精神与职场:You can be totally weird!

10. 加州土著谈硅谷精神与职场:You can be totally weird!

2022/12/31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萧慧平女士作为加州土著,分享了她35年在硅谷的成长和职业经历,深入探讨了硅谷独特的职场文化,例如其对个性的包容性、职业发展的非线性路径以及两年为一个职业发展节点的现象。她还对比了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美国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机制。此外,她还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如何通过主动创造工作来提升职业发展。她认为,硅谷的乐观精神和对创新的包容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她还分析了中国创业者在美国融资时遇到的挑战,指出他们往往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与美国投资人的偏好有关。她建议中国创业者要讲大故事,并清晰地展现其执行能力和发展路径。 最后,她还谈到了美国人对中国出海公司的看法,以及如何将跨境公司本土化,并列举了一些在美成功的华人或亚洲人创立的公司案例。 张小珺作为主持人,引导萧慧平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和职业感悟,并就硅谷职场文化、中美创业差异、美国人对中国公司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还提到了《向前一步》中关于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非竖梯的观点,以及《幂次定律》中关于硅谷创新文化形成原因的分析。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硅谷是移民的聚集地,土著是少数人。这期我邀请的Sophia Xiao(萧慧平)就是加州土著,从小在这生活迄今35年。她将从本地人的视角轻松聊聊,硅谷职场文化、中国创业者到美国融资会遇到的困境,以及美国人如何看赴美做生意的中国企业。

Sophia的职场选择体现了硅谷高速流转的职场文化。我联想到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分享的一个观点:

人们常用“梯子”比喻职业生涯,但这个概念已不再适用大多数人。据统计,2010年至今,美国人在18-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这意味着加入一个组织或进入一个公司,待在那里一步步往上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职业生涯是方格架,不是竖梯。”

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阶梯上要么跌下来;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要爬到梯子顶端只有一种方式,但要爬到方格架的顶端则有很多种方式。方格架的比喻适用每个人,尤其适合处于职业初期、转行阶段、由于外部障碍止步不前,或休息一段时间准备重新进入职场的女性。和僵直的梯子相比,女性若能够走出一条时上时下、迂回曲折甚至偶尔误入死胡同的独特路线,才会为自我实现提供更好的机会。站在竖梯上,大多数攀爬者都不得不盯着上面一个人的屁股。 02:05 个人经历:

  • 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移民旧金山
  • 1000美金重建生活
  • 15岁打工:遇到抢银行、对方用枪指着我说:“我不想伤害任何人,我只要钱。”
  • FBI也来了,抢银行破案几率很小
  • 美式VS亚洲教育:美国对青少年保护没那么好
  • 15-18岁的社会教育:做零售业,小孩应该看老板脸色

20:18 硅谷职场:

  • 乐观土地
  • 职场经历:IBM(闪辞)、BOX(上市)、Twitch(亚马逊收购)、美国一线投资公司
  • 两年是节点
  • 参加一个火箭
  • It’s never about your next role, it’s about your next-next role
  • 创造工作而不是填补空缺
  • 做ambiguous(模棱两可)的工作
  • 中国创业者去美国融资因何受挫?
  • What’s missing is sometimes the storytelling
  • pitch deck(融资演讲稿)只需要10个slides
  • 在上两个萧条中受影响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公司:TikTok、SHEIN、Wish(争议性)
  • 美版拼多多Temu虽然便宜,但在culture上做得很好
  • Going global is going local
  • 细数亚洲人在美国成功创办美国公司的人:Zoom、DoorDash、Deel、Twitch、YouTube、Lime、AirTable、Scale.ai
  • 在硅谷,you can be totally weird

【更多信息】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