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49 对话李静:如果没有爱,其实也没有批评

Vol.49 对话李静:如果没有爱,其实也没有批评

2022/10/26
logo of podcast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批评”两个字总是让人紧张。在文学的范畴里,在今天的语境中,批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豆瓣上的一条差评、平台上的一番吐槽,或者日常生活中两三句尖锐的话——这些评论往往能轻易地拉开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但真正的“文学批评”发展到现在,背后支撑着它的绝不是竞争的、指责的冲动,而是一种相互靠近的愿望。 在这一期「螺丝在拧紧」中,主播吴琦向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单读新书《我害怕生活》的作者李静发问:真正的文学批评是什么?在二十多年的批评与创作工作中,她秉持着什么原则,又如何看待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当批评不仅意味着保持审慎的距离,还意味着承担共同的命运,我们该如何将这种批评的精神,用于克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本期声音|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时间线| 04:42 李静:第一份工作是主持《北京文学》批评栏目 14:02 文学批评一直式微?——“我感觉现在好像还有点回暖呢” 15:25 当思想难以打捞现实,文学是可以回去的故乡 23:38 文学是个“椭圆”,人生和艺术两个焦点不可偏废 27:15 反思二十世纪末文坛:文学怎么能不冒险? 31:17 换工作:从文学期刊到传媒业——“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对文学的爱会更纯粹” 36:30 批评是一种艺术,艺术就是生命,生命是自由的 46:23 批评家和作家几乎不能当朋友?——“诚实是最大的善意” 53:57 怎么看待互联网上的酷评、辣评、差评? 57:54 逐步成为一名创作者:“我会无限延宕我想做的事情“ 1:07:15 从狭义的批评,到广义的批评——吴琦:批评作为交往的方式,随时可以化用——李静:如果没有爱,其实也没有批评 1:13:02 人类真正的冒险,在于敢不敢互相理解 |工具箱|-谈话中提到的书刊、文章《我害怕生活》,李静著《北京文学》,文学月刊,创刊于 1950 年《羊的门》,李佩甫著《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林贤治著《五四之魂》,林贤治著《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李静著《读书》,人文学术月刊,创刊于 1955 年《方法》,交叉科学类月刊,创刊于 1987 年,1999 年停刊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王小波(1952-1997),作家、学者任洪渊(1937-2020),诗人、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曾祺(1920-1997),作家、戏剧家林斤澜(1923-2009),作家、编剧刘恒,作家、编剧章徳宁,编辑、作家李洁非,文学评论家、作家吴亮,文学评论家、作家王干,文学评论家、作家、书法家潘凯雄,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家贺绍俊,文学评论家、作家、编辑林建法(1950-2022),编辑、文学评论家孙郁,编辑、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苏联现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美国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2020),美国文学评论家、作家、哲学家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南非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法国作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1886-1968),瑞士新教神学家 |本期封面|摄影:吴琦 |来互动|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李静@李摩诘,与主播和嘉宾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蔡芷芩 剪辑:昂视觉设计:李政坷,杨濡溦 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实习生:林星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