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电影史的分水岭一年

电影史的分水岭一年

2023/8/3
logo of podcast 电影巨辩

电影巨辩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老马:对中国电影而言,1997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虽然"长沙会议"和"9550工程"效果不佳,但《甲方乙方》的成功上映开启了贺岁片时代,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开始。同时,这一年也出现了单片许可证制度和院线模式等积极信号,预示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然而,电影审查制度依然严格,合拍片数量下降,电影制作资质放宽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阿吴:对香港电影而言,1997年是其黄金时代结束的标志。回归前后,香港电影业进入低谷,面临市场萎缩、盗版猖獗等问题。但银河映像的成立和《一个字头的诞生》等影片的出现,为香港电影探索低成本类型片的新道路提供了希望。同时,王家卫等导演继续在国际影坛上取得成功,香港电影人开始探索低成本类型片的新道路,王家卫则继续在国际影坛上取得成功。 老马:台湾电影在1997年则遭遇了全面崩盘,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放宽了对进口电影的限制,导致好莱坞电影席卷台湾市场。虽然侯孝贤等大师级导演依然在国际影坛上取得成功,但台湾电影产业的整体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阿吴:好莱坞电影在1997年进入全球扩张的新阶段,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开放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DVD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电影的销售和租赁模式,提升了电影产业的规模和明星的收入。但同时,好莱坞独立电影逐渐被主流片厂收编,导致好莱坞电影类型趋于单一化。《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标志着好莱坞电影在视听效果和情感共鸣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但这种模式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已不再适用。 老马:日本电影产业在1997年相对稳定,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取得巨大成功,但真人电影票房表现一般。今村昌平的《鳗鱼》和北野武的《花火》分别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和威尼斯金狮奖,标志着日本电影的文艺复兴,同时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年轻导演。 阿吴:韩国电影在1997年经历了重要的转折,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韩国电影人的努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废除电影审查制度是韩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一步,韩国电影产业的爆发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韩国电影人的努力,废除电影审查制度是韩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一步。 老马:伊朗电影在1997年取得突破,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金棕榈奖,这与哈塔米总统上台后对电影产业的政策调整有关。 阿吴:欧洲电影产业在1997年面临困境,但东欧国家的政治变革对欧洲电影创作产生了影响。法国电影通过配额制、补贴制和文化多样性政策来对抗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并与美国就文化例外问题展开博弈。法国电影通过拍摄“遗产电影”和作者电影以及法国式大片等方式来对抗好莱坞电影,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戈达尔的《电影史》代表了法国电影人对电影的独特理解。1997年法国电影导演联名反对政府的移民政策,体现了法国电影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意大利电影产业低迷,但南尼·莫莱蒂等新一代导演的出现为意大利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取得巨大成功,但同时也引发争议,这部电影对意大利电影的意义在于重新书写了意大利的帝国神话。英国电影产业与好莱坞关系密切,《007之明日帝国》取得成功,但本土电影创作相对单调,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处女作也在这一年完成。东欧电影产业在共产主义解体后面临困境,但东欧大师级导演转向国际合作,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对冷战后欧洲的价值观进行反思。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回顾了 1997 年中国电影的整体状况,从宏观层面的产业发展趋势到微观层面的政策变革和市场反应,并重点分析了《甲方乙方》的意义。
  • 中国电影在 1997 年处于一个不确定的阶段,既有希望也有挑战。
  • 《甲方乙方》的成功开启了贺岁片时代,并对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996年的长沙会议试图通过‘9550工程’振兴电影业,但效果不佳。
  • 合拍片在 90 年代初期的混乱局面及其后的管控也影响了国产电影的创作。
  • 电影审查在 1997 年前后收紧,但民营资本的进入和电影市场化趋势开始显现。

Shownotes Transcript

第四期来了。这一期的更新间隔较久,不是我们偷懒,而是这期的内容太难准备了。这期的话题是源于这两年感受到了太多的突变和转折,即使缩小到电影圈这个有限的范围,眼前也时常冒出许多宏大的问号—— 对中国电影来说,狂飙二十年的产业爆发阶段是否在写下句号?过去五年的主旋律独尊与长期市场成长能否兼得? 而好莱坞电影的漫改潮流似乎日益疲软,身份政治在发挥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史无前例的罢工不知何时方休,AI时代即将来临…… 很多问题在今天都很难立刻找到答案,我们想干脆后退一步,去寻找这个即将结束的时代的起点,看看这个「电影全球化」的时代,曾经是怎么开始的。 于是,我们逆流而上,来到了1997年,最终认为这一年是汇聚了最多历史潜在发展可能性的一个横切面。我们将在这期节目中,深入检阅电影史上的1997年,看看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好莱坞、伊朗、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东欧诸国……在26年前如何面临世纪末的机遇与困局,当年人们的决策是如何把各种可能性变成今天的确定性。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本期提到的电影主要有: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伯托·罗西里尼,1945) 《感官世界》(大岛渚,1976) 《特殊的一天》(埃托尔·斯科拉,1977) 《盲打误撞》(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87) 《侏罗纪公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93) 《萌芽》(克洛德·贝里,1993) 《辛德勒的名单》(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93) 《笑林小子II之新乌龙院》(朱延平,1994) 《蓝白红三部曲》(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94) 《那个时代的少男少女》(香特尔·阿克曼等,1994) 《红樱桃》(叶大鹰,1995) 《地下》(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95) 《色情男女》(尔冬升,1996) 《独立日》(罗兰·艾默里奇,1996) 《秦颂》(周晓文,1996) 《英国病人》(安东尼·明格拉,1996) 《麻将》(杨德昌,1996) 《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1997) 《中国匣》(王颖,1997) 《春光乍泄》(王家卫,1997) 《侯孝贤画像》(奥利维耶·阿萨亚斯,1997)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 《小鞋子》(马基德·马基迪,1997) 《电影史》(让-吕克·戈达尔,1997) 《幽灵公主》(宫崎骏,1997) 《鳗鱼》(今村昌平,1997) 《花火》(北野武,1997) 《妖夜慌踪》(大卫·林奇,1997) 《心灵捕手》(格斯·范·桑特,1997) 《一个字头的诞生》(韦家辉,1997) 《第五元素》(吕克·贝松,1997) 《鸦片战争》(谢晋,1997) 《月亮背面》(冯小刚,1997) 《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 《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1997) 《午夜凶铃》(中田秀夫,1998) 《我是谁》(陈木胜/成龙,1998) 《海上花》(侯孝贤,1998) 《荆轲刺秦王》(陈凯歌,1998) 《小武》(贾樟柯,1998) 《红河谷》(冯小宁,1999) 《黑客帝国》(沃卓斯基兄弟,1999) 《生死谍变》(姜帝圭,1999) 《一声叹息》(冯小刚,2000) 《冯小刚的一天》(2000) 《英雄》(张艺谋,2002) 《无间道》(刘伟强/麦兆辉,2002) 《2046》(王家卫,2004) 《记忆》(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21) 《奥本海默》(克里斯托弗·诺兰,2023) 《芭比》(格蕾塔·葛韦格,2023) 《独自上场》(陈可辛,2023) 《华工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