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影史排行榜的诞生与颠覆

影史排行榜的诞生与颠覆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电影巨辩

电影巨辩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老马
阿吴
Topics
老马:本期节目探讨了电影经典的形成过程、评选标准以及文化影响。从早期电影的评选标准到《视与听》的权威评选,再到互联网时代大众参与的评选,电影经典的认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作者论的兴起、媒体和影评人的作用、电影的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都对电影经典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老马还分析了不同电影的经典化过程,例如《公民凯恩》、《游戏规则》、《偷自行车的人》、《迷魂记》、《七武士》、《雨中曲》、《教父》、《肖申克的救赎》、《让娜·迪尔曼》、《花样年华》等,探讨了这些电影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评价和地位变化。他认为,电影经典的认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永恒的经典,只有在特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被认可的经典。 老马还特别关注了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分析了《小城之春》、《霸王别姬》等华语电影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华语电影人在国际影评中的参与和贡献。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大众参与的评选放大了普通影迷的权重,多元化的审美和身份政治运动也对电影经典的认定产生了影响。 最后,老马总结道,电影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一门艺术,艺术电影始终寄托着全球化的理想,而互联网时代大众参与的评选也使得电影经典的认定更加多元化和动态化。 阿吴:本期节目从电影排行榜的现象出发,探讨了电影经典的产生机制和演变过程。阿吴认为,电影经典的认定并非简单地由观众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大众喜好、专业人士评价和小众群体评价。他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电影经典,例如大众型经典、专业型经典和小众型经典,并指出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经典的定义和标准也存在差异。 阿吴还详细阐述了作者论的兴起及其对电影经典认定的影响,并指出作者论在应用于好莱坞电影时存在悖论。他认为,电影史较短,经典地位是高度流动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此外,阿吴还探讨了媒体和影评人的作用、电影节的影响、电影的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对电影经典形成的影响。 阿吴还分析了具体电影的经典化过程,例如《公民凯恩》、《游戏规则》、《偷自行车的人》、《迷魂记》、《七武士》、《雨中曲》、《教父》、《肖申克的救赎》、《让娜·迪尔曼》、《花样年华》等,并探讨了这些电影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评价和地位变化。他认为,电影经典的认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永恒的经典,只有在特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被认可的经典。 最后,阿吴总结道,电影经典的认定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没有永恒的经典,只有在特定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被认可的经典。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探讨了两位主持人老马和阿吴在播客领域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播客重新发现自我和重新定义电影评论。
  • 老马和阿吴都是中年影评人,选择在播客领域重新开始。
  • 在过去的半年中,他们制作了12期节目,虽然未能完全达成双周更新的目标。
  • 他们认为做播客提供了一个表达和成长的平台,比单纯阅读和学习更能促进自我提升。

Shownotes Transcript

终于完成了电影巨辩历史上最长的一期节目,这期也是我们的2024年新年专题。 这个选题源于每逢跨年,电影排行榜这个东西,都成为影迷的一件例行公事。我们先是想讨论2023年的各种年度十佳,后来话题渐渐扩散到电影排行榜本身,最终,我们想干脆来讨论一个终极问题: 一个对标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西方正典」的电影正典,是否存在?电影界怎么搭建这门艺术的万神殿?是哪些人决定了什么电影、哪位大师有资格加入其中?《贪婪》《公民凯恩》《东京物语》《教父》《让娜·迪尔曼》这些电影是永远的经典吗?《肖申克的救赎》是否有资格相提并论? 带着许多问题,我们做了这期节目。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00:21) 半年播客回顾 为什么不继续聊《繁花》? 做播客是再次成长 老马和阿吴各推荐三期之前的节目 向100期迈进 09:01) 2023年度电影排行榜 《电影手册》十佳还值得关注吗? 潘佩罗电影小组令人敬佩 豆瓣和IMDb代表不同的群体 电影排行榜的几种类别 15:32) 参照《西方正典》,建立电影正典 卡尔维诺和哈罗德·布鲁姆对经典的定义 电影的经典系统,和文学有很大不同 电影史太短带来的问题 电影学科、影评人、电影节的影响 42:33) 《视与听》之前,也有很多尝试 《电影日报》《影戏杂志》的年度评选 提升电影的地位,建立电影艺术的合法性 《最卑贱的人》和其他影片 保罗·罗塔和他的著作 40年代英国人已在从事电影普及教育 56:56) 《视与听》的第一届影史十佳评选 规则和投票人都乱成一团 中国为什么没有参加 人道主义是好电影的重要标准 《偷自行车的人》夺冠的原因 至高无上的世界公民卓别林 《大幻影》和《游戏规则》的此消彼长 政治挂帅的乔治·萨杜尔 巴赞和《电影手册》五虎 梅卡斯兄弟和《电影文化》 81:30) 「作者论」重新定义经典 「作者论」的靠谱和不靠谱 陈思诚也是一种作者? 《公民凯恩》登顶 又是巴赞 《公民凯恩》和《游戏规则》 《奇遇》代表现代主义电影的成熟 沟口健二和黑泽明之间的拉踩 《战舰波将金号》和《伊凡雷帝》 法国三巨头里,为什么有两个掉队了? 罗西里尼为什么不受青睐? 《电影手册》的政变 博格达诺维奇打捞古典好莱坞 宝琳·凯尔和罗杰·伊伯特,决定一部电影的生死 115:20) 至70年代,电影经典殿堂初步成型 巴斯特·基顿的重新认识 让·维果就好比诗人兰波 德莱叶和《圣女贞德》的经典化过程 斯特劳亨和《贪婪》的声誉起伏 《日出》是默片时期最高神作? 约翰·福特 希区柯克 霍华德·霍克斯 罗宾·伍德接过了「作者论」的接力棒 女性电影的地位有所提升 153:18) 80和90年代,排行榜彻底固化 《七武士》崛起,重新评价黑泽明 大岛渚、筱田正浩、佐藤忠男、唐纳德·里奇对黑泽明的不同看法 《雨中曲》的经典化:重新评价古典好莱坞时期的非作者电影 新好莱坞的存在感 《电影手册》和好莱坞复婚 斯皮尔伯格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吗? 伊斯特伍德是再次造神的结果 塞尔日·达内的观点 小津安二郎代替了沟口健二 松竹的保守 川喜多夫人的运作 保罗·施拉德、德勒兹、莲实重彦、波德维尔齐助小津封神 成濑巳喜男的经典化,还没有彻底完成 陈凯歌和蔡明亮都投自己一票 188:12) 互联网对经典殿堂的冲击 看似固化的电影经典殿堂,经历了重大冲击和颠覆 《教父》的封神,要感谢直男网民 《肖申克的救赎》靠二级市场逆袭 《让娜·迪尔曼》登顶,不仅是女性电影的胜利 王家卫在国外,比在华语圈还要红得多 民族主义还是反西方中心主义? 保罗·施拉德放弃了写《电影正典》 若不考虑遗珠,经典排行榜容易沦为霸权 罗森鲍姆对美国电影文化的犀利吐槽 225:18) 我们自己组织的两次华语圈经典电影评选 模仿《视与听》,搞了一次影史最佳评选 《小城之春》的重新发现和经典化过程 夏志清与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 我们又搞了一次二十年二十部华语片的评选 杨德昌的声望日隆 247:15) 总结和反省 互联网迷影文化的特点 极客文化和宅文化 艺术电影仍然寄托了全球化的理想 电影正典,仍处于变动中 努力发声,对抗偏见和平庸 再见 联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dyjb1895(添加微信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