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老朋友赵君的一次唠嗑,当时大概是 2012 年左右他推荐《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给我,改变了我对设计产品的看法 —— 社区产品本身具有自己的生命力,而我们只能培养,不能机械的拼装和设计。
后来我们在 2014 -2016 一起创业做了「食色」,但当时对于社区的运营、信息的分发等问题没有深入的认知,这次对谈也是对六年前许多决策的反思。
因为鼻炎加上猫咪在录制时候频繁出现,经常会擦鼻涕,请各位见谅。🙏🏻
- 00:00 Shelter (Piano version) by Porter Robinson
- 03:25 这本书是怎么发现的,对当时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 09:26 项飚的《跨越边界的社区》,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
- 11:51 这本书提升了我们玩模拟城市的水平 😏
- 13:37 街道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也对于一个产品的重要性
- 19:54 如何让用户融入社区,以及社区产品形态的变化
- 28:10 从猫扑关闭发帖到社区治理的一些探讨
- 38:22 社区的本质是人,治理的时候不能一刀切
- 41:53 从微信暂停关闭模板消息来看为何经营社区是个慢活
参考资料:
边听播客边用 flomo 做笔记,欢迎通过奇想驿邀请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