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117 懒和勤,是人格特质还是情境表现?

117 懒和勤,是人格特质还是情境表现?

2024/9/22
logo of podcast 识人识己

识人识己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舒扬
薛毅然
赵楠
Topics
舒扬:我认为自己有些方面很勤快,有些方面很懒,这取决于具体情境和任务的优先级。在工作中,我愿意主动承担有挑战性的任务,并身体力行地完成;但在家庭生活中,我可能会忽视一些细节。我认为勤快的人会主动做事,而懒的人则会选择逃避或忽视事情。 我理解的勤快,是能够主动发起并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而懒,并不代表事情看不见,而是懒得管、懒得弄。 我认为“懒”和“勤快”既可能是稳定的人格特质,也可能是片面的印象,取决于情境和个人定义。精力旺盛的人,因为影响力才干靠前,所以表现出强烈的向外输出能量,积极主动。 赵楠:我认为自己比丈夫勤快,因为我在家务方面更主动,例如清理猫砂。我认为我和女儿在不同方面都很勤快,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不能简单比较谁更勤快。在网上搜索信息不算勤快,这取决于对“勤快”的定义。我认为我父亲很勤快,因为他即使年近九十,仍然会为了家人主动去做事。 我认为我的懒是一种惯性,让我很难切换状态,所以很难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个人的能量状态会影响其勤快程度,当能量不足时,即使喜欢做饭,也可能选择点外卖。我认为勤快与否,取决于兴趣和能量状态,而不是单纯的人格特质。天生精力旺盛的人不一定勤快,这取决于他们将精力放在哪里。善于用脑的人,也应该算作勤快的一种。在低落的情绪状态下,刷手机或购物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现在我能够觉察到手机使用状态与能量状态的匹配关系,并能够控制自己避免因焦虑而购物。长时间处于低落情绪状态是一种肉眼可见的“懒”。“懒等于自由”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约束和规训。对外部约束的不适感程度,与个人的纪律才干有关。我认为我的懒惰源于一种惯性,让我难以切换状态。对感兴趣的事情会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与勤快与否有关。勤快的一种表现是克制自己,即使不愿意做,也会去做。我儿子享受与懒惰对抗的过程,这是一种自律的表现。 薛毅然:我认为老年人所谓的“闲不下来”,可能是他们节约能量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真的勤快。我认为“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是一种典型的人格特质,体现了个人对能量消耗的节约。传统语境下的勤快,指的是身体力行地完成大量可见的工作。勤快与懒惰取决于个人内心的优先级排序,以及对任务重要性的判断。家庭生活中,一个人的勤快可能会导致另一个人相对懒惰,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脑力工作者中,“勤快”这个词用的较少,更多的是用“自律”或“运动习惯”来形容。即使很少运动,也可能喜欢运动,这取决于对“喜欢”的定义。评价勤快与否,不应该局限于运动,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做饭。成就、行动、责任和纪律等才干,与勤快程度正相关;分析和思维才干靠前的人,更容易懒惰;而适应性强的人,则会受环境影响,变得更勤快或更懒惰。勤快的人行动迅速,启动性强;懒惰的人则行动迟缓,启动性弱。勤快的人在会议中会积极表达想法,而懒惰的人则比较被动。勤快的人在各种公共场所都表现得比较忙碌,而懒惰的人则比较被动。个人的勤快程度,受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影响;也受当下能量状态影响。“勤快”的评价标准在变化,有时忙碌可能是逃避人生重大课题的方式。肉眼可见的勤快与懒惰,可能与个人的内耗程度有关,内耗越大,越容易表现出懒惰。有些看起来懒惰的人,实际上是在思考和规划,他们只是做事方式不同。调整能量状态,比单纯追求勤快更重要。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懒等于自由?

懒等于自由的观点源于对外界规训的反抗。当人们感到被外部规则或约束限制时,懒散的状态可能让他们感到自由,因为这种状态下他们不需要遵循外界的期望或要求。例如,上班、准点喂药等强制性任务会让人感到不舒适,懒散则成为逃避这些约束的方式。

勤快和懒在家庭中如何此消彼长?

在家庭中,勤快和懒往往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一个家庭成员特别勤快时,其他成员可能会变得相对懒散。例如,勤快的母亲或妻子可能会包揽大部分家务,导致丈夫或孩子变得懒散,因为他们习惯了有人替他们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动态关系在家庭中非常常见。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运动但很少运动?

有些人喜欢运动但很少运动,可能是因为他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感,但缺乏实际的行动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可能源于优先级排序或能量管理问题。例如,他们可能认为运动是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其他任务或习惯占据了更高的优先级,导致他们很少真正去运动。

盖洛普才干中哪些与勤快相关?

在盖洛普才干中,成就、行动、责任和纪律等才干与勤快密切相关。这些才干靠前的人通常表现出较强的执行力和目标导向性,能够主动发起任务并坚持完成。例如,成就才干靠前的人享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行动才干靠前的人则倾向于快速启动并推进任务。

为什么老一辈人闲不下来?

老一辈人闲不下来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按照原有的节奏和方式生活,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节约能耗的方式。改变这种习惯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因为新的节奏需要更多的能量去适应。例如,勤快的老人可能会继续做家务或照顾家庭,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自然节律。

为什么有些人懒但脑子很好使?

有些人虽然懒,但脑子很好使,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善于用脑而不是用体力。这类人通常处于一种心流状态,虽然身体不动,但大脑在高效运转。例如,他们可能通过思考或规划来找到最省力的方式完成任务,而不是通过体力劳动。这种懒散状态并不妨碍他们在智力上的表现。

为什么勤快的人可能不太擅长使用新工具?

勤快的人可能不太擅长使用新工具,因为他们习惯于用原有的方式高效完成任务,缺乏探索新方法的动力。例如,勤快的人可能会继续使用传统的工作流程,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或工具。相比之下,懒人更倾向于寻找省力的方式,因此可能更愿意尝试新工具。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懒?

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懒,可能是因为他们成长环境的变化。现代家庭中,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导致孩子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动力。例如,家长可能会包揽大部分家务或生活琐事,孩子习惯了被照顾,因此显得懒散。此外,电子设备的普及也可能让孩子更倾向于静态活动,如刷手机或玩游戏。

为什么有些人越不想做某事,越享受对抗的感觉?

有些人越不想做某事,越享受对抗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种对抗让他们感到自律和成就感。例如,当一个人不想去健身时,强迫自己去锻炼会让他们感到战胜了懒惰,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对抗感可能成为他们坚持做某事的动力。

为什么勤快的人可能内耗较少?

勤快的人可能内耗较少,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集中在行动和目标完成上,而不是过度思考或犹豫。例如,盖洛普才干中影响力靠前的人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外向性和行动力,他们不会过多纠结于“这样做对吗”之类的问题,而是直接采取行动。这种高效的能量分配减少了内耗。

Chapters
本期讨论的核心话题是“懒”和“勤快”的定义。从听友调研结果来看,人们对“懒”和“勤快”的理解是多元化的,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片面的印象。嘉宾们分享了自己对“懒”和“勤快”的理解,并分别列举了工作和生活中勤快和懒惰的具体表现。
  • 对"懒"和"勤快"的定义存在多元化理解。
  • 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对"懒"和"勤快"的典型表现的理解。
  • 工作和生活中的勤快和懒惰表现有所不同。

Shownotes Transcript

上一期,当我们聊到“为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但是不去做”,一位听友留言说,“会不会就是因为懒?”这就让我们想到一个话题:当我们说一个人懒或者勤快,到底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是只是片面的印象? 我很早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作者写自己的室友:“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想“这不就是说我吗?” 为了对齐大家对“懒”和“勤快”的定义,录这期播客前我还是去听友群做了一轮调研,一共有近20个人参与了这次调研,认为自己懒和认为自己勤快的人平分秋色,也跟预料的一样,大家对懒或勤快的理解很多元。 #本期成员  舒扬;赵楠;薛毅然 #内容概要 01:52 我们先“对齐”一下各自认为的“懒”和“勤快”10:39 一个环境里,勤快此消彼长 13:43 勤快不一定爱运动,经常运动不一定勤快,不少懒人认为自己热爱运动,有的运动达人承认自己本性懒惰 18:06 执行力才干靠前,战略思维才干靠后,可能显得比一般人都勤快 21:57 天生精力旺盛的人,盖洛普的内耗才干整体靠后,影响力才干可能突出 25:17 对有的懒人来说,心情好了就变勤快了;如果一个勤快人变懒了,一定是内在摩檫大了 32:13 “懒是热爱自由”,“懒是不感兴趣”,“懒是惯性太大” 34:49 “我越是不想干这个事,就越享受干这个事跟自己对抗的感觉” 36:09 盖洛普34才干中的懒人才干和勤快人才干 38:57 胖瘦、语速快慢、启动性快慢,是懒和勤快的显著肉眼可识别特征吗? 43:40 薛毅然认为越勤快的人可能越不太会首先去接触新工具 45:42 “闲不下来”和“坐不住” 46:43 薛毅然认为,老一辈人的“闲不下来”其实对他们自己来说是节省能耗;有的人不动是节能,有的人不动是耗能 50:50 现在的孩子都懒,为啥? (新听友想了解盖洛普34才干,请前往第二期) #制作相关 音乐:Barnville-Free PD 剪辑后期:舒扬 时间轴/简介:舒扬 logo设计:薛毅然、赵楠 #联系我们 微信号:helloworld3333 ,加好友请备注“识人识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