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尼采对“礼崩乐坏”的描述(尼采谈教育与叔本华 1/2)尼采

尼采对“礼崩乐坏”的描述(尼采谈教育与叔本华 1/2)尼采

2024/10/16
logo of podcast 翻转台电(翻电)

翻转台电(翻电)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厚诚
Topics
李厚诚:本期节目探讨尼采对教育的独特见解,特别是他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对叔本华教育思想的解读。尼采认为,在19世纪的现代社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个体抵御风俗和舆论的侵蚀,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发现并坚守自己真诚的兴趣爱好。他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实用主义和科技导向的教育模式,认为这种模式忽视了道德资源的传承,导致社会道德匮乏,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缺乏支撑。尼采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引导人们发现高于自身的东西,培养个体的独特性,使人能够不合时宜。他认为,在道德资源匮乏的时代,更难出现道德上的引路者,而叔本华恰恰是那个时代的道德引领者。 李厚诚:尼采的教育观并非完全否定社会性,而是强调在社会中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认为,个体应该拥有不受舆论影响的真诚偏好,这需要道德资源在社会中得到传承。然而,当时的德意志教育缺乏这种道德资源的传承,导致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容易陷入迷茫和不安。尼采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种熟练和经验之物,需要精英阶层来传承和积累。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放任主义教育模式,认为这种模式无法应对社会冲突和道德判断问题。 李厚诚:在节目中,李厚诚还与听众探讨了现代社会中道德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他指出,虽然道德困境依然存在,但现代社会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机制,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回避道德冲突。然而,在个体抉择和极端社会环境下,道德资源匮乏的问题仍然会显现出来。李厚诚认为,尼采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道德挑战,并思考如何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在道德匮乏的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探讨了尼采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抗风俗和舆论,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的个性。尼采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普鲁士教育模式,认为其缺乏对个人价值和道德的引导。
  • 尼采认为教育应对抗风俗和舆论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个体独特个性
  • 批判普鲁士教育模式的缺乏个人价值和道德引导

Shownotes Transcript

[ 本期内容 ]

尼采谈教育不从所谓人性出发,不从所谓人的发展出发。而从“时代”出发,教育关联亘古问题,但教育面临的挑战却都有鲜明的时代性。尼采描述一个基督教伦理和社会体系崩溃后,道德资源匮乏的社会。这与孔子讲的礼崩于怀,还有几分相似。

[ 翻电所有服务下载 ]

请在https://we.tl/t-G84vP3dN1G下载 

[ 翻电2.0及其他讲义下载 ]

请在flipradio.3adisk.com下载 

[ 收听翻电的合集 ]

网易云音乐:点击翻转电台的用户pekingcat,进入他的播客列表

小宇宙:进入翻转电台页面,进入第二个tab"内容专题"

豆瓣:搜索用户pekingcat,看他的“豆列”

[ 欢迎在爱发电和Patreon支持翻转电台 ] 

如果你过去有在Patreon支持其他项目的经验,优先推荐使用Patreon,因为其有按月订阅的制度: 

https://www.patreon.com/flipradio 

爱发电的赞助地址:

https://afdian.com/a/flipradio

[ 第四章问题意识 ]

被马克思韦伯称为“去魅”,尼采称为“上帝已死”,被当代人感受为对心理学,灵性知识和体验的浓厚兴趣,站立在我们问题背后的那个东西。

[ 本期问题意识 ]

《不合时宜的沉思》包含两篇批判和两篇崇拜。批判的施特劳斯和兰克,崇拜的是叔本华与瓦格纳。我们来阅读第三篇《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来更细节考察尼采希望复兴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以及通过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否定和批判。

尼采强调一种认知的“个人主义”,这当然在今天更加紧迫,也更有可能。同时也存在更多的陷阱和涣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