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 73 我在硅谷教书法:线条艺术的千年嬗变和现代新生

Vol. 73 我在硅谷教书法:线条艺术的千年嬗变和现代新生

2024/11/27
logo of podcast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People
张梅驹
罗素志
Topics
罗素志认为中国艺术有一套独特的逻辑,不同艺术门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独特的中国美学秩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西方人理解东方美学并非易事。他还指出理解中国书法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整体,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书法在于其技术层面之外,更具有深厚的意境、哲学性和文化深度,文化传播应先建立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认同层面,理解需要系统学习。中国艺术的灵魂在于对自然的模拟和再造,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相互关联,中国美学秩序源于劳动经验,阴阳概念源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书法强调“行其哀乐,达其性情”,书法史即文化史,学习书法能吸收几千年文化精髓。笔法是书法殿堂的钥匙,是千锤百炼的正道,非一蹴而就,书法基本功的重要性,笔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风格是一种话语是一种历史的叙述,风格跟技术是分不开的,艺术重视的是感受。 张梅驹认为海外华人学习书法是为了维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外国人学习书法是为了满足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他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书法史、书法理论、笔法,三管齐下。他讲解了笔法的精髓,以及书法学习路线建议:楷书入门,再学习隶书、行书、篆书,最后学习草书。他认为中国书法字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以及相应的笔法发展。他详细介绍了每个字体在入门阶段的字帖推荐,以及书法学习过程中怎么打基本功的问题,他讲解了书法风格和技术的关系,以及当代书法创作的问题。他最后给学习者建议:找到一个好的老师,持之以恒,给自己留点空间,每天找一个时间面对自己跟自己对话。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张梅驹老师分享他在美国教书法的经历。他发现许多海外华人通过学习书法维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西方人则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引起全球兴趣,是因为其独特性、与中国文化整体内涵的贴近性以及与其他中国艺术门类的呼应。
  • 海外华人学习书法维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西方人学习书法满足对东方文化的好奇
  • 中国书法是独有的文化现象,内涵贴近中国文化整体
  • 理解中国书法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有人说要全面认识中国的古典艺术,就需要经历从家具、建筑;到瓷器、青铜器;再到绘画;最后到书法这样一个由浅入深,门槛越来越高的过程。在这个言论中,书法位于中国艺术的核心与顶端。 而李泽厚先生论述中国书法为何不同于阿拉伯书法、拉丁文美术字时也曾说道:书法的独特性在于,它脱胎于象形文字,是一种对自然世界的图画模拟;但在模拟过程之中又超越了物象,被提炼为抽象线条。因此这种线条之美兼具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以及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柔中带刚,方圆适度 —— 书法中的每一字、每一篇都可以有个性的创造。而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同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一脉相承又相互彰显,共同构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向世界传播这样一套独特的美学秩序,并非易事,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文化学者前赴后继地推动这项事业。张梅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旧金山设帐授徒的书法家。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张老师聊一聊他在美国教书法的故事。 内容包括:** 04:17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人们热衷学习中国书法? 10:11 青铜器铸造和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字 15:12 理解中国古典艺术关键不在血统 19:40 何为阴阳?美的秩序来自对自然规律的模拟 24:58 张梅驹老师的三管齐下教学法 28:28 解构笔法神话:用笔有无数方法,正道只有一条? 42:19 从甲骨文、金文到五种书体的演变和相应的笔法 47:25 张老师详细推荐书法入门路径和字帖 70:57 风格化的书写:探讨技术之外,书法抒情达性的一面 83:56 从弘一法师到井上有一:无数支流汇聚书法的大江大河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张梅驹老师推荐的书法入门路径** 一. 以楷书入门 •首先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打基础 •进而学习赵孟頫的《三门记》和《胆巴碑》 •学习智永的《楷书千字文》 •学习柳公权、褚遂良为代表的各家唐楷 上图依次为:《多宝塔碑》、《胆巴碑》、《真草千字文》 二. 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隶书,学习枯涩的笔法和古朴的审美•先学最经典的孔庙三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穿插学习《张迁碑》、《石门颂》、《郙阁颂》等高古字帖和邓石如、吴让之、何绍基等清代隶书 上图依次为:《乙瑛碑》、翁同龢临《张迁碑》 三. 在楷书、隶书的基础上,增加小行书拓展笔法•先学赵孟頫的《赤壁赋》、《洛神赋》•结合经典字帖的特点和自己的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通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训练绞转。 上图依次为:《赤壁赋》、《祭侄文稿》 四. 增加篆书。用隶书、行书、篆书的笔法反哺楷书。•先学习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杨沂孙、黄牧甫等清朝的篆书;•再学习李阳冰的《三坟记》以及《袁安碑》、《袁敞碑》、《峄山碑》等经典作品上图依次为:邓石如《篆书心经》、《袁安碑》 五. 用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的基础学习草书•重点学习智永的《草书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和孙过庭的《书谱》

上图为:《自叙帖》、《书谱》 明轩明轩,又名阿斯特庭院,是位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一座中国古典庭院。明轩仿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而成,是中美两国之间首个永久性文化交流项目,开启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明轩由著名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携手陈从周、贝聿铭这些园林、建筑领域的泰斗联袂打造。通过搭建一个真实的中国古典场景,呈现中国文化中园林、家具、绘画、书法等等不同的品类相互补充、又相互彰显,共同构成的独特的中式美学。 图为:明轩 线的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人们就会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对陶器进行装饰。这些纹饰,后来成为了各地绘画美术的重要起源。而中国的特异之处在于,到了青铜时代,我们开始在金属上大量刻写铭文,通过文字的线条和排布,呈现出原本绘画图案才有的美感。在此过程中,文字线条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净化和提纯,同时具有了装饰线条的形体姿态之美,秩序比例之美,自由多样之美;以及文字符号的情感、意兴、气势力量——这种线条的艺术,正是书法美学的历史来源。 图为: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散氏盘 书肇于自然** “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 这句话出蔡邕的《九势》,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书法的总纲和第一块理论基石。 它的大意是:书法是对天地自然的再现。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都对应着自然界的阴阳关系。而阴阳转换的千变万化,在书写中则落实为“形”与“势”之间的对立统一。 中国古典文化极大地脱胎于上古先民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模仿。例如“阴阳”,目前考古发现最早对阴阳观念的形象表达“太极图纹”,就来自距今4000多年的石家河遗址群集的陶纺轮。有学者推测,太极是对一年之中昼夜消长的抽象模拟 ——以白色代表白昼的阳,在夏至日达到顶峰;以黑色代表黑夜的阴,在冬至日达到顶峰;阴阳(昼夜)的连续消长和不断平衡,就形成太极的形象(详见附图)。石家河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稻作农业文明,从农业种植的规律中总结出太极,也许并非偶然。 事实上,全球各地人类的美学经验,普遍源于改造自然的劳动经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这些美的秩序,都和劳动中合规律性的需求密切相关。基于共同的源头,我们相信即便是书法这样一种极度中国化的艺术,依然可以被全世界的人们理解和欣赏。 图为:画有太极纹的新时期时代陶纺轮;太极如何模拟一年中的昼夜消长示意图 井上有一临摹的颜真卿** 张梅驹老师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