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第十八讲:萧冬连,改革初期的邓小平与陈云

第十八讲:萧冬连,改革初期的邓小平与陈云

2023/3/7
logo of podcast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People
小周
肖冬连
Topics
小周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与陈云的个人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发展进程影响深远,他们的合作与分歧是理解中国改革的关键。肖冬连教授则详细分析了邓小平和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合作与分歧,指出两人在基本政治理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政策和改革速度上存在差异。他们的分歧并非要不要改革,而在于如何改革、以何种速度推进改革。肖教授通过对两人在处理毛泽东遗产、对越自卫反击战、经济特区建设、计划与市场经济关系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互动分析,展现了两人在合作与分歧中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影响。 肖冬连教授认为,邓小平和陈云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他们都是革命家,在一些基本政治理念上是一致的。邓小平并非在所有领域都主张改革,陈云也并非从根本上反对改革,只是改革不能越出他的底线。他们的分歧是随着改革进程而加深的。在处理毛泽东遗产问题上,两人基本一致,但陈云的作用更大,更直接。在评价毛泽东问题上,两人都面临党内外压力,都反对非毛化,避免重蹈赫鲁晓夫覆辙。在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邓小平倾向于更快发展,而陈云主张稳健发展,邓小平在初期支持陈云的调整政策。在利用外资问题上,陈云持谨慎态度,邓小平则较为积极。在经济特区建设问题上,邓小平积极支持,但特区的设立并非邓小平首创。在计划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陈云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邓小平则比较开放,最终接受了市场经济。肖教授认为,中国改革是渐进式的,并非大跃进式改革,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Deep Dive

Chapters
邓小平和陈云在改革初期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他们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例如共同应对华国锋,处理毛泽东遗产问题以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邓小平和陈云在与华国锋的较量中合作,最终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核心地位。
  • 两人在处理毛泽东遗产问题上达成一致,既要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要纠正文革错误。
  • 邓陈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认为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再次来到小周小教授的讲座历史发展大家知道是由往往每一个发展的动向一些过程是受到很多综合因素的影响

那么虽然比方说文化大革命当中有一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个别人的印记特别深像毛泽东但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像上次肖教授的演讲那样就是说出现了一些个别领导人物难以控这个掌控难以驾驭的局面那么就会行格适境就是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历史发展的这个

方向和进程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战役但尽管如此中国大陆文革以后改革开放的前期有一些个别领导人的个人的心态他们的思路他们的政策取向对于发展的过程和速度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比方说大家最熟知的就是邓小平和陈云

那么肖教授原来也跟我讲过就这两位领导人物他们在改革的思路上面有合作有分歧所以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下面的合作对于文革以后若干年内改革开放的发展

走向以及后来的政治动向都有很深刻的影响那么今天我们就请肖教授给我们再继续演讲欢迎上次我讲完了一课以后李教授告诉我他说你讲事比较多能不能讲点人那么我今天就讲讲人但是我讲人的目的也是为了说事

也就是说我今天讲的题目叫改革初期的成员与邓小平为什么要讲这么两个人物他们的关系因为通过了解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改革的一些基本的特点所以回归到还是讲的

通过这两个人的关系的分析来了解中国改革特别是改革初期的一些基本的思路这个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八十年代对中国的改革进程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呢就是陈云这个国内有一个学者在香港写了一本书

叫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杨继绳写了一本书在香港出版的他把八十年代中国政治描绘为叫双峰政治就两个三峰这倒比较形象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状况是叫二老共治两个老人共治尽管邓小平他自己说我是第二代的领导核心是吧

但是邓小平毕竟他不是毛泽东因为在邓小平身边还有一群老人主要有陈云一些重大的事件只有两个人同时都同意那么他才能够行得通那么关于陈云与邓小平二者之间的互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说法一种呢

就是把陈邓之间的矛盾给抹平了就自讲合作不讲分歧比如说我们国内官方修的陈云卷就基本上把陈邓之间的矛盾给抹平了另外一种呢就把陈邓看成是党内两个对立派别的头也就是以陈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派

改革阵营和以陈云为代表的保守阵营他们相互之间的较量前一种说法我们可以不去理他因为这是一种政治需要那么后一种说法比较流行这他也比较明快但是我感觉还是失之于过于简单化了我的基本的看法是这么三点第一点陈云和邓小平之间是有矛盾有分歧

但是他们首先都是一个革命家在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上是一致的第二邓小平也不是在所有领域都主张改革比如说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就是词意不决的陈云也不是从根本上来反对改革但是改革不能越出他的底线第三陈邓之间的分歧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而这个分歧是随着改革越走越远而不断加深的大体上可以这样说 1983 年以前他们之间的配合合作是极了也有矛盾和分歧 1983 年以后分歧就越来越突出了以至到后来连中央会议也开不成了当时陈云在胡耀邦下台以后赵紫阳上台当总书记

陈云就要赵紫阳要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常委会常委扩大会赵紫阳就找邓小平邓小平说两个聋子开什么会意思是说邓小平都听不到陈云听不到实际上还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两个人说不到一起去开什么会后来陈云又找赵紫阳说为什么不开会赵紫阳说你们两个老人

商量好了我才能开我只不过是一个大秘书长这样子在十三大以后基本上没有开会中央他们两个人是不碰头的可见他们的分歧是越来越加深了那么我现在讲的这一段是讲在 1983 年以前的这么一段那么这一段基本的基调他们是配合的而且是配合比较默契的

这种配合主要的是在政治上的配合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关于与华国锋的较量因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就是文革结束以后有一段时间是华国锋当政的当时邓小平是没有出来工作陈云是办出来他可以参加中央的一些会议但是他又不是中央决策核心的成员

首先这两个人在合作就是在争取他们付出和再次进入中央核心领导这个过程中间是一种合作我们知道陈云这个人在毛泽东时代他是比较的一般的情况下他是不说话的他是看形势如果形势感觉到他说话有利他才说说话不利的时候他是不说话的一般的就是

离开了这个舞台离开了中心但是在华国锋上台的时候他有两次恰恰是陈云的放炮打了华国锋的一些部署第一次也就是 1977 年 3 月份当时华国锋说这个会议不要讨论天安门事件不要讨论邓小平的问题那么邓小平付出的问题在何时适合的时候再解决那么这个会议上陈云和王震

就提出来要解决邓小平复出然后要解决天安门问题那么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就出来了那么在十一邓小平出来以后邓小平也是股东要成云重新当党的副主席党中央副主席进入中央政治局

那么这个事情一直到 1978 年的 11 月的中央工程会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解决了陈云重新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当然关于这个过程就是华国锋是不是在阻扰推演陈云邓小平的出来华国锋自己付福气

发功说在 1981 年 6 月 22 号讨论华国锋最后下台的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说你阻挠老同志出来工作邓小平出来工作阻挠陈云华国锋就解释了一下他说下了会议结束休息的时候他就跟一些人说我阻挠谁出来工作了他是不服气

但是从官方来讲只认为就是确实他们相互之间是一个支持就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一般说已经确立了邓小平的核心领导地位但是这个核心是不完整的因为当时华国锋还是最高领导人党中央的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三个主要的头衔是华国锋的所以在这个之后

实际上邓小平一直在琢磨着如何把华国锋撤下来换下来他的步骤策略就是先进后出先让一些人进来然后一步一步把原来的一些人撤出去 1980 年 2 月的十届十一届五中全会当时是进了两个人一个是胡耀邦一个是赵紫阳

进入中央政治局当常委胡耀邦当时新成立了一个中央书记处当总书记赵紫阳进了常委以后分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管经济一个管党务一个管经济等于说分割了华国锋的权力那么在这个会上有四个人被免职汪中兴吴德纪登奎陈希莲

一般认为这四个人是华国锋的主要的班底到了 8 月赵紫阳就取代了华国锋正式当国务院总理到了 10 月份当时中央开了一个四千人关于历史决议的讨论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也许是人们大概知道了邓小平的一种心思在这个会议上呢

四千人讨论会上许多的中央和地方小组讨论小组纷纷地来批判揭发批判华国锋要求撤还华国锋因为四千高级干部应该说集中了党内的最核心的高层这就形成了一个逼宫之势华国锋这个时候已经下台是在所难免这到 11 月份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讨论华国锋下台的问题

当时找华国锋谈话谁去的呢就是陈云和李先念去谈陈云是支持的但是党内也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说叶剑英他就不大主张在这个时候撤换出华国锋他讲他有当时讲后来他讲了一个故事就是 1976 年毛五块不行的时候把中央政治局一些头头交去在这床边

大家讲看完也还不能说话了大家看完以后都走了然后毛来就肆意就点就眨眼睛叫叶剑英来再留一下叶剑英再去留一下来毛也说不出话了后来叶剑英的意思就是毛是想把华国锋作为后种就要他来辅佐这个后种

所以叶剑宣始终有一个老臣脱公有一个周公辅臣王的这么一个情节在 1979 年的 10 月份他还写过一首诗你给我打一打看看给大家看他还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走上龙中武藏园驱辞奋斗继终身脱骨不作成都主一孔明灯万古明这很明显地表了出他并不想当成都的皇帝但是他就想做一个脱骨老臣的这样一个角色这是已经到了 1979 年的 90 月份了

这个胡耀邦也不大赞成在七九八零年的时候把华国锋下台换下去他的意思叫通过十二代的正当的选举来更换领导人但是这个事情邓小平是下了决心的只有在华国锋下台以后才应该说确立了邓小平的核心地位在十二大的时候

当时建立起来这么一个中央核心领导这么一个结构实质上还是一个五六十年代那种分一线二线的这么一个结构一线胡耀邦赵紫阳在一线主持工作那么在二线呢有四老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那么在四老中间呢主要的是邓小平和陈云

更主要的是邓小平大概是这么一个状况那么这么一个状况实际上当时当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心里还是很明白的他在 1980 年的中央政治局讨论华国锋下台就内定胡耀邦当中央主席的时候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最后决定让胡耀邦当主席这个会议上他两次表态他说不管谁上去当主席核心还是老外核心的核心是邓小平这个话必须要向全党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会有一些惶惶不安按我的理解首先是胡耀邦自己会惶惶不安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他们的合作第二个呢

就是关于毛泽东遗产,怎么处理毛泽东遗产。我们知道在毛泽东时代搞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留下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在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上,应该说邓小平和陈云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说,陈云起的作用更大,更直接。1911 届三中全会,当时

陈云当副主席以后主管的是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当书记管的是党纪和政法三中全会以后大批的平反就是这么两个机构一个是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一个是中央组织部胡耀邦主持的中央组织部和陈云主持的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来主持大规模的平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陈云起的作用

是比较大的当然还有就是胡耀邦那么文革的遗产还有一个就是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嘛再把林彪四人帮这两个集团推上司法的审判的审判台这也是陈云和邓小平两个人达成的协议就是党内的政治斗争这些人物

需不需要通过政法的就是司法的途径把他推向审判其实应该说据我了解党内也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最后这个是确定了要必须把他们推向司法审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除了这些老同志这文化大革命打倒老同志他本身有一种怨气以外

更主要的是文革这么一场大的动乱当时成为浩劫你必须有一个交代必须有个泄愤恐通过这个就可以宣泄一些人对文革的一种不满情绪一种愤懒情绪但是在怎么样处理处置江青这个问题上其实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要杀有人认为不杀陈云是不主张杀的他说你要杀你就要记录在案把我的意见记录在案坚决反对杀这个国际上不好交代对子孙也不好交代邓领军说只有陈云反对但是胡耀邦说实际上当时很多人反对包括徐向前也是坚决反对的但最后达成一个协议就是死缓

缓期之行那么处理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然后呢这个处理了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的问题然后又为刘少奇平反这里就引来一个问题就是毛泽东问题就怎么样评价毛泽东呢因为这个大家都感觉到你文化大革命它不是因为林彪四人帮它发动起来的林彪四人帮恰恰是文化大革命本身的一个产物啊

没有文化大革命怎么会有这两个集团这样一些事情国外也认为说你不是四人帮人家伸出五个手指头这是五人帮嘛不就还有毛泽东嘛所以党内当时党内党外相当有一批人就是要求来清算毛泽东的错误那么毛泽东小平

实际上在党内因为有两派一派是需要清算一派认为就攻击邓小平你是非毛派你否定毛泽东所以他两面受到了一种压力而邓小平是怎么样也不希望背一个非毛化背一个中国赫勒晓夫这样一个名称因为他们都知道陈云和邓小平都公开地表示过我们不能够当赫勒晓夫不能像赫勒晓夫那样对待史大林

因为他们当时八大的时候 1956 年的时候他们都是中央核心领导层他们知道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以后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上的政道以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乱了阵脚所以他们这一点应该说是一致的而且不仅是他们两个包括文革时期被打倒的

一些老一代的领导人比如说彭真啊 薄一波啊这些人在文化上吃得很苦头但是他们都反对来抛弃毛泽东思想彭真在 1979 年 2 月份才从外地回来以后被解放了然后在 4 月份就参加第一次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他就表了个态

他说我们现在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我们举谁的旗帜这个反映当时一批老人的一个心态这样就成邓小平就你不纠正但是另一方面你不纠正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行不行呢对邓小平来讲不纠正是不行的第一个不纠正毛泽东的错误就不能说明你邓小平为什么要出来因为邓小平被打的是毛泽东打倒他的

第二个你不纠正文革大革命的错误那么说你怎么样来说明你三中全会推行的改革开放路线是正确的怎么具有合法性啊很容易被人家批判为修正主义啊我们过去批判的修正主义不就是这些吗你现在搞得比修正主义还修正主义啊

所以他必须又要去纠正错误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做出一个历史决议到 1981 年的 6 月份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了这么一个历史决议他的策略就是把毛泽东分成两个毛泽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和中共党内的一系列人导人思想的结晶是科学的体系就这么一个概念当然这种分化在逻辑上来讲受到抨击但是对于邓小平来讲在政治上来讲他认为这是最好的一个办法平息就平衡了党内各种意见同时呢也把这个对党内党外对意思问题的这种纠葛呀

更冷却下来他的基本想法就是不要再去纠缠于历史纠正我们要向前看搞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但是写这个决议也不是那么容易写的你就是这么的三句话比如说要确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确定毛泽东思想的作为指导思想这不是那么容易写的

因为写来写去建国以后你按按年来写历史决议你必须把每年发生的事情都写出来按一年一年算下来几乎是每年都有错误啊特别是五七年以后啊五七年的反右派五八年大妖镜然后接着三年自然灾害然后接着又是这个四清运动啊然后就是文化大革命啊这样一下来怎么说毛泽东是

功绩是第一位的确定错误是第二位的呢写了写去都写不出来最后邓小平陈云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说你不要光写建国以后三十年你还写建国前二十八年这样一写毛泽东地位不确立了吗哎好了就把前面的叫加一个二十八年那么二十八年从这个

60 年 50 多年那个历史来看毛泽东还是功劳是第一位的缺点错误是第二位的这样一写邓小平很高兴这要通过了这是他们一个合作第三个呢合作就是第三个问题就关于反对资产经济自由化的问题我们说邓小平是改革派但是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是第一代那个革命家

所以在邓小平的治国理念昨天我上次讲课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同学提出来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那么在邓小平的治国理念他的改革理念中间应该说最根本的有这么两个问题追求的一个是追求国富民强就是把国家搞强大搞富裕让老百姓生活搞好一些这个应该是他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处罩点

第二个就是把党搞强大所以他在 192004 年的时候当时赵紫阳在私下跟一个朋友讲过一段话他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搞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是下决心的他看到中国穷他要发展经济我和他共事这么多年经济改革他很放手一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但对于政治体制改革他很警惕

那么赵紫阳这段话大体上比较真实的反映邓小平的一个思路一个基本的思路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来挑战共产党的权威在他来讲中国的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秩序的平稳的稳定的发展他叫基本思想是这么一个所以这个

1979 年初西单民主强运动兴起的时候开始应该说是邓小平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主强势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支持你看他的讲话但是后来到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西单民主强运动的不断地向激进化马上在三月份他就发表了一个

思想基本原则的讲话但思想基本原则不仅仅是对习近平强也是对党内的一批一些比较激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态度一种观点的一种警告随后实际上思想基本原则提出就等于说为思想解放运动画了一条底线就是这个底线也等于说红线你不能通过这个通过了这个你就不叫思想解放了

那么接着就取消了宪法中间规定的人民群众拥有了四大的权利什么四大呢叫大明大放大辩论大自保这个四大是 1978 我记得 57 年反右派运动中间产生的开始叫大民主开始毛不赞成大民主说要小民主后来他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呢他就接过来说这个大民主是个好东西

就是要大明大方大辩论大自报到 1975 年的时候就写进了甚至写进了宪法因为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手段大明大方大辩论大自报还有大串联等等一切的大这个 1978 年的宪法也是延续了这么一个规定那么到 79 年以后呢到 80 年 8 月份正式的取消了这个四大同时又取缔了这个西单民主墙的运动大自报

那么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对待这个自发组织是不是党外的民间的一种民主运动的态度应该说邓小平和陈云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在讨论如何处置自发组织的时候在 1979 年的

一个会议上四中全会议上以及 1980 年 12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当时都有人提出这么一个意见我看的材料首先是周扬提出来他说能不能把这些自发组织自发刊物让它登记注册成为合法刊物然后我们依法来对它进行管理加以控制当时很多人就不反对陈云就马上就反对他说不能这样搞

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陈云说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出版进步刊物用各种各样的名义登记出版出版几期以后国民党发现是共产党的刊物就查禁但查禁以后我们用另外一种名义再登记再出版如果我们现在让非法组织登记了他也会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共产党

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登记不让他们合法化任何刊物都不让他合法化这个就是陈云的一个思想那么这里就又谈到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也不是没提过政治体制改革大家都比较了解 1980 年他最著名的一个讲话 8 月份当时就提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一个报告叫 818 报告

后来被党内外的民主派引为经典就是他宣传自己的主张的时候都引用邓小平这个报告确实这个报告对于当时的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的弊端的剖析和批评批判应该说是从中共领导人来讲是最为深刻的一个报告

批评当时的权力过分之中家长制 封战主义 余毒以及领导职务 终身制等等这么一些弊端批判他很紧但是讲完这个话以后没有几个月邓小平就收回来了就不搞了那么为什么邓小平当时发表这么一个讲话呢为什么几个月以后又收回来了那么有这么一个解释那是邓丽琼的一个解释

邓丽琼发表了一个《十二个全球》就是在香港出版的她认为这个讲话是针对华国锋的因为要为华国锋下台做准备的也就是说一个策略这个有道理没道理呢她说我们当时没看见我们起草这个报告这个报告就是邓丽琼他们组织起草的我们起草这个报告的时候又没看见邓小平这个心思不知道她这个想法但是

这个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说邓小平当时讲这个话仅仅是因为华国锋下台做准备做舆论工具制造舆论呢这可能也不完全说得通我的理解呢实际上在 1979 年三中全会一直到 80 年这一段时间党内关于民主的呼声是相当高的

邓小平在三中全会讲的和包括陈云当时讲的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生龙活脖的民主气氛要向全国推广他当时一个基本的信心就是文化大革命确实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既没有民主又没有法治就吸取这么一个教训他希望也可能他也想希望要推进一下这个

民主有秩序地推进一下民主当然邓小平关于民主什么叫社会主义民主他只是说他也没说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民主他只是说我们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但社会主义民主究竟是什么一直是没说清楚的这个

那么 81 年 80 年 10 月 8 月份讲了这个报告到 11 月份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讲了另外一个报告叫经济上要进一步调整政治上要进一步安定团结为什么会这样一个转我认为与当时的一个基本的政治形式有一定关系大家知道 80 年波兰发生了团结工会事件团结工会基本上把当时的波兰统一工业人党整得已经是焦头烂额了

最后实际上是团结工会和工人党统一工人党之间就是一个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么一个局这个关于波兰团结工会事件出来初期的时候当时邓小平并不以为然当时他关注的是苏联会不会像 1956 年出兵匈牙利一样的和 58 年出兵捷克斯拉华克一样会不会出兵干预这个波兰事件他还并没有

考虑到波兰事件会不会都我们自己反射冲击但是胡乔木很警惕就向中央写了信向胡耀邦写信向中央写说要警惕波兰事件在中国的重演很可能在中国重演出现我们现在出现的情况甚至比 1957 年的局势还要严还要复杂对情势估计的很严重那么陈云呢

就提出两句话说了两句话经济问题经济工作搞不好宣传工作搞不好就会翻船他所谓宣传工作就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搞不好可能翻船完全可能要发生像波兰那样团体共和国事件所以他就到 12 月份的时候就把 8 月份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一套基本上是收敛起来了长期把它搁置起来了这个再也不说这个了而且呢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翻翻邓小平的文选实际上在这个会议上邓小平就提出了在必要的时候动用军队戒严这么一个想法也就是说 1989 年关于军队戒严这么一个这种方案来处理危机事件在邓小平脑子里早有预案这不奇怪的因为邓小平他是一个

打仗出来的他崇尚于这个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不是秘密这个在邓小平文选中间就可以看得到第四个关于中越战争这 1979 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当时要考虑打这个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实际上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不主张打包括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包括一些老帅们不打这个

但是邓小平取得了陈云的支持当时邓小平担心的问题不是越南担心的是苏联会不会出兵干涉他就让陈云去邀请一些军队的同志老同志来研究来评估最后评估的结果陈云向中央提出一个意见无非就是三种可能小的干预中的干预大的干预小的现在就有边界冲突都有

这个我不怕大的苏联没有半年的准备时间它打不起来的它不可能动员中的呢很可能但是我们要是快进快出的话马上打一下再撤回来以后它还不等它反应我们就撤回来了这个也危险性不大这个意见邓小平接受了下来接去就发动打了一个中越自卫战争

至于发展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后果怎么样我们这里不做评价但是有一个结果可以得出就是这一场战争确实是基本上是验证了邓小平在军队的统赛地位华国锋尽管是中央主席但是他调动不起军队而在中共党内有一个传统谁能统赛军队谁就是实际上的第一把手你看

胡耀邦 赵紫阳他都没这个权利是吧只有邓小平最后全下来了在 1979 年到 1989 年以后把军委主席的调动军事权利交给江泽民以后江泽民才有这个权利才是真实意义上的第一把手胡耀邦和赵紫阳都不是所以邓丽琼有一个评价她说如果没有陈云的支持没有陈云的支持邓小平成为核心难度要大得多这个话呢

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反过来说邓小平也必须依靠陈云也是对陈云比较比较比较以重的因为邓小平是一个政治家他不是他不懂经济现在一般人讲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自己说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够好摸着石头够好怎么有总设计师呢实际上是

这个话是外国人说出来的后来被中国领导人接受了首先是赵紫阳 胡耀邦都接受了但胡耀邦说的是邓小平是政治设计师这个还是比较准确他是从政治的角度从一个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中国改革开放的他并不涉及一些具体的改革步骤怎么走具体的经济决策他很少参与

这是邓小平高明之处我们知道毛泽东也是不懂经济的但是 58 年他从后台一下跳到前台他自己抓经济结果让成一个大祸最后他自己下不了台邓小平在这一点上还比较明智的这经济问题你们搞去吧政治上我来保管大概是这么一个格局但是另外就是在经济方面在经济决策方面应该说

党内公认的经济权威是陈云因为我们知道毛泽东时代尽管陈云 1956 年的八大的时候是中央副主席为什么选中央副主席就是因为从建国以后他一直是财经领域的决策者但是毛在训练的时候基本上不用他把他放在一边但危机的时候还是要用他把他请出来来收拾残局

形势好了以后把它放了一边了基本上是这么一个状况陈云的靠边站不自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前几天靠边站了八届时中全会以后陈云基本上就不管了但是党内认为经过这几十年的折腾陈云认为陈云的经济思想是比较稳健的陈云是确实党内的最主要的经济专家这窦小平也得倚重他

所以在这 1979 年,年初的时候邓小平就找了李先念,说是不是把陈云请出来,让他来主持财经工作,成立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李先念说好,陈云来当主任,我当副主任,我扶持他。因为这个时候是李先念主持财经工作。李先念应该说从建国以后一直是在陈云手下工作的,他对陈云还是比较佩服的。

他说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徐善 徐向前教会我怎么打仗一个是陈云教会我怎么搞经济所以在 1979 年的 4 月份成立中央财经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的时候陈云就是主任李贤俊是副主任财经委员会是高于国家纪委国家经委其他各部委的一个决策班子决策机构

所以一系列重大前几年是不是前几年一系列重大的财经决策都是在这个班子内做出来的那么在 1980 年因为陈云尽管他是经济专家但是他身体也不好年纪也大了他感到力不从心他就要求选一些年轻人了到 80 年的时候就把赵紫阳叫过来就撤销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成立一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让赵紫阳任组长

赵紫阳当组长从一个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到了北京以后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他也得听陈云的他也得要尊重陈云的意见实际上赵紫阳从心理来讲也是尊重陈云的意见这个想法一直到 81 年以后 81 年 82 年的时候他还是这个所以在经济领域邓小平对陈云的决断他的判断和他的决策是比较信赖的甚至是服从

我讲服从不是说没根据的比如说在发展速度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从心理来讲是想的快一些搞快华国锋胡耀邦也是要搞快这个跟毛泽东是一样的这个思路是一样的所以 1957、78 年当时要大规模的引进搞新的大妖镜那是有邓小平的一份而且引进 800 亿

这个话是邓小平说出来的不是画个风说出来的当时李先进说是不是先引用四千亿四百亿再说所以后来到 1979 年陈云就提出来这个不行这样大国没引进了这样大跃进就可能把经济搞糟糕这体制要调整而且用三年时间进行调整这次邓小平就支持了陈云转过来李先进邓小平鼓舞就支持陈云的朝鲜

而陈云提出了调整以后陈云当了中央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的主任以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抓调整他提出这个调整从五七八年的大妖镜一下子就转到了调整还没几个月就一下子来一个冷水

党内都不同意很多主力很大包括中央的国家纪委的一些人包括于秋里国家纪委主任经委主任康时恩一些中央的各部委的也见目的还有地方的省市的领导人都认为都想不通那么积极性刚调动起来你就要搞调整但是邓小平支持支持陈云这个决策但是这个时候并不等于说

陈云 邓小平已经放弃了他这个搞快这个事情他所关注的不是短期的一两年的事情他关注的是十年二十年这个发展长远长期规划怎么搞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叫要实现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什么叫小康他又后来提出一个指标叫做人均一千美金

就赤棘末人均 1000 美金当时全国人均只有 250 美金人均 1000 美金就是要翻两番嘛涨四倍它关系是这个东西所以到 1980 年的 7 月份当时搞一个编制长期计划的时候赵紫阳 姚以林 胡耀邦还有房伟中国家纪委副主任就跑到武汉去跟邓小平汇报

当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一个盘子就是年均增长 4% 5%到邓小军那里回报 回报说能不能再研究一下能不能搞快一点如果本世纪人报翻两番的话每年要增长多少胡耀邦说每年必须增长 7.2%胡耀邦这一说赵紫阳摇曳就脸上画不住了不高兴

因为这个盘子在北京跟邓云商量好的就可见了但是这个到了年底的时候当时出现什么情况就是 1979 年 1980 年两年的巨额的财政赤字物价上涨所以陈云提出要进一步调整就 1979 年到 80 年这个调整跟门门调下去必须进一步调整下决心就铁公鸡一毛不拔下决战要把这调整该下的下

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又支持了陈云所以邓小平说 5%不行 4%也可以啊也可以这就涉及了很多包括一些 1978 年引进的一些项目也都要面临下马这么一个局面只有到了 1983 年的时候因为 80 年 79 80 81 82 83 连续的经济是超过这个 45%的速度都是 78%

邓小平看了几年以后这个不行这不有没有问题你整个经济实际增量 7%8%为什么老是定 4%保 4%增 5%就 3 年以后他开始产生怀疑那么当然后来就明显在发展数字问题上邓小平给陈云的一种思路是越走越远这是后话了但是在整个这个

几年应该说他们合则是主调当然是不是像邓丽琼讲的达到完美的程度我自己的感觉出于意料的完美的程度我认为也不是它实际上在发展思路上是有分歧的在改革开放目的上有分歧这个分歧不在于

怎么样改革要不要改革要不要开放而在于怎么样改革怎么开放怎么发展这么一个思路是有分歧的那么除了刚才我讲这个速度问题实际上是存在分歧关于速度问题我还补充一下胡耀邦是一直反对的就反对成员这个调整

1979 年的时候在当时外国一个使馆会议上他就讲话他跟大家讲话调子不一样他说这个会泼冷水在 1980 年的时候在 12 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调整的时候胡耀邦生气了说了一通这会引起成员很不满意这也是后来胡耀邦

这个开罪陈云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往上说你不能老不能老抱着这个义务计划的经验要跳入这个圈子那现在形势变化了是吧你老搞这义务计划谁搞的呢那是陈云搞的呀陈云这个应该说最成功的一个义务计划你老批这个这个那不是得罪了陈云呢这个但是我这说的这个

总的来说前几年还是比较合作的但是他们的分歧我举三个例子第一个关于利用外资的问题利用外资陈云是不是思想很僵化呢其实不在 1973 年的时候当时陈云还没完全出来工作的时候已经到了北京没事可做然后周恩来就让他帮他研究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市场这么一块

他研究的结果认为我们现在应该要利用外资他当时就提出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的办法当时只是想了两个办法当然后来看了这个办法是很初步的一个延期支付就我买外国产品外部的设备过一段时间我才换你钱不叫延期支付实际上是买方信贷另外一个

就是利用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外境外来吸收外汇存款 1973 年还确实吸收了 11 个亿的存款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利用外资这问题上也不能说陈云是完全是思想僵化的反对的后来搞中外合资陈云也是同意的但是陈云对利用外资

总体上来是持一种慎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就七八年的那个大规模引进很不满意确实在七八年那个引进当时汪道涵就有这么几句话你看打一打形容当时这个全国啊这个引进外资这么一个狂热一个热的状态他叫万马奔腾不测深浅不敬之笔不敬之笔

仓促协议骑马拦下寸头一景舆论哗然这就是 1978 年的时候这么一个因为大家都出去了出去了外国的资源外国政府都认为都说我们要大量借钱给你你如果说借 50 个亿我犯责上就可以定如果说你要借 200 个亿回去我商量一下就可以定

后来大家都很高兴,所以各个部门各个部门都造计划引进外资。1978 年就引进了 78 个亿美元美金的外国的设备,而其中相当一批是 78 年年底最后的 10 天签订合同的,就仓促上马。

所以也没搞清楚这一来呢大大地超过了 1978 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了它不仅是外汇出外汇问题了 1978 年整个外汇存底 14 个亿全国而更主要的是它引进来以后有大量的国内资金的配套这个有上千亿这个钱从哪来所以超过了陈云说你这个是叫刮了引进风

他就分析了他说你这个银金这么多可能不可能外国会不会借这么多钱给你这我打一个问号那么借了钱以后我们国内能不能用这么多我也得打一个问号因为国内的配偿资金怎么解决那么陈云的意见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初期的时候你一下大规模的引进就可能还没有开放了你就会陷入一个外债债务陷阱去了

外国不是没这个先例南斯拉夫像这些国家当时已经出现了但是应该说陈云这个看法来也有一些过于谨慎的部分因为 1978 年以后国际的整个的经济形势经济状况这个形势确实是有这么一个有利的时机

那么国内的配套资金怎么解决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办法解决当时国家纪委于秋里他们提出一个方案因为当时面临一个 22 个引进项目有下马的问题包括宝钢怎么办大量的设备已经进来了已经对得功利了大量的钱已经花出去了

比如说应该投资是一千亿他已经花出了八九百亿了那么还有一百亿赢定要一百亿我就可以这样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怎么办就骑马篮下进退两篮那么纪委提出一个方案能不能够借外资利用外资的办法来解决国内配套资金就与你财政收支脱钩

我就是引进这一部分用外资国内配仓这部分我也用外资来解决当时成员不同意说这个不可能后来进一步调整以后国家纪委就向中央写了个检讨说我们当时这个办法完全是不理解调整这个方针我们应该检讨但这个漏字会不会能不能行得通呢我认为还是可以行得通

在 1978、1981 年的时候当时新成立了一个叫中国国际性德投资公司,容一元知道他来主持这么一个公司,他在日本发行了 100 亿日元的债务,就帮助了当时引进的一个项目叫宜贞划签,帮助提前上马了,而其他很多呢,除了宝刚以外,其他很多都是研制到 83 年以后才陆陆续续再重新重建了。

相当于陈云这种保守是比较谨慎的态度邓小平比较积极的多邓小平多次讲了说现在是个太大时机太好了也不利于太可惜了在 1979 年 10 月份当省市委书记会上讲他说我们现在的财政应该要建立在充分利用外资的这一个基础上我们考虑财政问题

到 1980 年的时候他还批评国家纪委你们太保守了不要再拖了再拖一无是几他认为就是当时不是你借这么多钱有没有偿还能力邓小平说这个问题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外国资本人家借钱给你他是为了挣钱的他要估计到你没有偿还能力他还借钱给你吗还来投资吗不可能另外一个这是个方式问题

我要借自由外汇买方信贷补偿贸易我有还钱了还本付息的问题但是我把外国的外资外商引进来搞直接投资中外合资就不存在一个还本付息的问题所以在 79 年以后他就提出来以利用外资最主要的办法主要的方式就是中外合资所以中国的对外开放很重要利用外资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一开始就是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

这个跟日本跟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日本很常是封闭的他利用外资就是银行吸收外汇存款等等这么一个手段间接的我们是直接的从 79 年开始基本上就走向直接的利用吸引外资的这个渠道这是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两个人之间的一些差别

第二个呢就是关于这个经济特区那么经济特区是怎么搞起来的应该说这不是邓小平首创的主要是广东省的意见在 1978 年的时候还没有三中全会之前当时国家纪委副主任段云到香港港澳带了一个代表人到港澳考察考察回来以后感觉到中国

过去传统在港澳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了我们再也不发展对外贸易的话可能港澳这个市场就会完全丧失了所以到了回去以后到广东省商量应该扩大对外出口那么在埃及香港澳门这个地方搞两个出口加工区一个是深圳当时叫保安一个是珠海就是为香港为澳门来出口

主要是农夫产品加工出口以及吸引港澳的游客到这里来旅游吸引创造外汇中央就同意了回来以后打包裹但是这样一个出口基地的想法还不能够说是一座特区因为当时还没有考虑到是一个吸引外商把这个特区办成一个外商直接投资的基地而是我们自己搞出口基地那么另外一个来头

就是招商局招商局在七八年的时候也是搞得很乱的很糟糕香港很发展很快但是招商局在香港的生意越做越糟当时交通局交通部拍了一个援根就来整顿香港招商局整顿完了要向中央报告要充分地利用招商局来发展对外贸易怎么发展这援根考虑在香港来投资的话地价很贵

当时的地价甚至超越达到了像日本的银座那么高的地价你发展办公场怎么办劳动力也很贵他想了个办法是不是能靠近香港在内地划一块地方让我们来办公场然后就把这个报告向广东省报告两个商量广东省也同意因为我们想发展两个人联合打一个报告给中央

打到了李先念来的李先念同意好给你们给你可以办一下把这个南山外岛半岛全部划进去好就这么大一个地皮人家都不敢要我办厂哪要那么大的地皮啊这要一点点所以我就要这一点点就行了就同意了同意了以后 1979 年 6 月份就开工搞了个蛇口工业出口加工群这个是有点出息更主要的是广东省

当时他的省委书叫吴兰生吴兰生是汕头人到了汕头他 20 年没回去了过去汕头给他说汕头在 50 年代发展跟香港差不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通商口岸但是到 20 年以后回去一看实在是不堪忍受了整个城市没有电灯晚上都是漆黑一团道路泥泞

老百姓都普遍的穷说我们还不如小时候他说我小时候穷是穷但是有穷有富有高有低现在全是一样的了怎么搞的搞了几十年我们还搞成这个样子然后他就想当时把香港有一个叫庄氏庄氏平是中国银行的

就请去他们就是朋友因为广东的干部跟其他干部都不一样其他都是封闭起来广东的干部跟香港澳门有很多朋友信息比较灵通包括香港的一些电影明星电视这些明星他们都很熟包括汪全民他说我这次到广州就一个任务就是来访谈搞访谈其中访谈有一个就是吴兰生

还有李浩 梁广大他就说这个就把他请来就告诉他出个点子他说你要搞得最快的办法就是搞出口加工区把外商引进来把花销资本引进来投资就发展起来了台湾就是这样搞的他就说很受启发回来以后就给省委打报告省委当时西村村当第一书记西村村也不知道出口加工区是什么什么

意味着什么是什么东西他要个全省都搞全省都搞我那时候一想全省都搞那还得了啊后来就做出一个决议省委向中央打报告应该要求中央放权给点权力让中国要广东先走一步为什么先走一步他有这个条件华侨都离近香港近啊是吧有这个条件搞啊

可以吸引华侨资本 4 月份到中央去华工会报在会上讲习仲勋去了习仲勋说广东省如果是一个独立国家我们早就搞起来了他说你给我们权力华工说给什么权力首先一个就是外汇留存后来就决定再一个办法就是在深圳

珠海以及汕头三个地方搞三个叫出口基地当时名称一直定不下来出口加工区呢那不跟台湾一样啊那还行不行然后呢出口贸易区呢也不行最后邓小平知道了一个事情邓小平说叫特区我们陕甘宁也是特区啊你就搞特区当时就搞了个出口特区叫出口特区

那么广东提出这个意见以后呢福建也不干了那我们也有这个条件啊我们福建华侨很多呀我们也应该先行一步那好福建也搞这个特殊政策他就提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你们广东福建两个省提前搞先走一步这个政策才这样定下来后来到 80 年的时候 79 年年底认为这个出口特区光搞出口啊那不行那还有投资的还有其他的呢

应该搞成经济特区吴兰森向中央提了一招后来就改成了经济特区特区是这么一个来的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来搞特区并不是邓小平首创的它不是他的创意但是邓小平确实是很积极支持搞特区的如果说邓小平在国内的经济改革方面他提出的具体意见比较少的话

他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这个问题上他是抓得很细的抓得具体的这是他主要抓的这一个比如说 1979 年 1 月份就把过去的资本家永逸人这些人请来叫吴老

说想办法叫容毅仁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你不要搞行政工作你去搞实业搞个什么东西给你一个部你去管你自己怎么搞就怎么搞把容毅仁请散后来容毅仁说不要搞一个部我搞一个公司叫中国国际信贸投资公司他就同意了他就成立了成立这么个公司容毅仁请出来为什么请出来首先第一个当时外国资本家还不敢进来呢

跟共产党打架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说回去了过去都是这样一个方面想吃这块肉另一个方面又怕吃进去又透出来所以他一个矛盾心理很多资本家都是观望的包括西方财团更是这样的容易人呢把他请出来过去你中国自己的资本家现在还干失业了那你外国人看这是个榜样了

在一个荣毅人在国外有很多人脉人们关系啊荣石家族在国外有四百多个人都是都是很有很有实力的通过他来搞这个影子那当然是一个便利的途径了所以当时邓小平一门心思就想怎么样找出这个突破口正好广东说我们搞出国加工区邓小平当然很高兴了就告诉他说中央呢

不给你一分钱只给你政策你们自己就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邓小平是相当坚持而邓小平他的脑子里所谓特区他并不是这几个小地方他认为特区就是广东福建两个省他 1970 年 80 年 10 月份当时把这个容毅仁派到广东当第一书记的时候他就找他谈话他说搞特区不是那两个小地方

是广东省 福建省 全省都要搞可见它实际上是很开放的但是陈云不陈云很担心首先一个担心就是担心会冲击国家全国的计划你搞特区什么都自己的中央计划怎么办第二个担心就是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不是说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也是要赚取超额利用的剩余价值的是吧

而且一搞特区以后就担心外国的影响进来了当时有一个从 79 年刚刚开放以后这个各级的官员都尝到甜之后了不止官员就是包括老百姓边区的老百姓都纷纷的就搞走私啊是吧

好一个走私潮什么都走私当时走私什么东西什么电视机啊包括那些小洋伞电子表走私就是这些东西这样一走私这等于说把国家的海关给通了当时全国的反应很大认为这个就是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了很多人就拉下来确实有大批的干部包括军队参与走私这样呢就

就应该受紧在 1982 年的时候当时中央就开了两手会议胡耀邦 胡乔木 赵紫阳在这会上都讲了话因为这个是阶级斗争在新时期的反应走私 行贿受贿所以要批评 批评广东人仍然任仲宜到了北京做检讨

做了检讨以后老同志感觉不行态度不好不行过了不到一个月又把他叫来又做检讨胡耀邦说你还得做个检讨做深刻的检讨然后他就叫二进攻第二次又就做检讨做了检讨才通过这叫八年的时候广东的压力就很大这个就是搞特区搞的吴南生跟我讲的这个海岸线那么长

他不一定在特区那个地方就走私实际上特区还有海关管的还是比较严的那个地方走私还不那么容易那其他地方走私还更容易他因为他是一个这等于说你当时的海关这关是很高很高这等于说这个水势一样的从上往下陷就下来了挡都挡不住那么广东的压力很大这个时候邓小平在哪呢八年初邓小平恰恰是在广州休息

当时广东省的领导人压力很大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说我这次来只休息不听汇报他就没表态为什么没表态中间开了会他要做一个相反的表态那肯定是不行另外他也得看一看到底行不行那么他看了两年应该说到 84 年的时候他又来到了深圳到了珠海到了汕头看完回去以后说特区是正确的

决策是正确的现在对外开放不是说是放而且进一步放这一放就放了 14 个城市沿海开放沿海 14 个大城市 14 个沿海城市同时开放就要进一步开放那么在 82 年回过头来讲 82 年的时候实际上呢在广东福建搞特区其他省要要预数都想搞我们知道在 79 年的 4 月份的时候到确定搞四个特区的时候

其中世界不是四个是五个还有一个是上海的崇明岛叫你们上海的崇明岛是个岛从天然的环境来讲特别好特区啊跟外面都隔绝了不需要拉了提示网啊也不要搞什么海这个关口啊但是不知道怎么样不知道怎么回事到 79 年的时候最后确定是个特区没有上海的崇明岛这个消息我是看到了当时在 4 月份

任炯宜的秘密书叫张汉清当时给广东省发的电报就讲到这个事我原来还不知道我隐隐约约知道各个省都要搞特区在 1980 年 7 月份的时候当时华国锋朝鲜访问回来到了大连任炯宜还是辽宁省委第一书记跑到大连去向华国锋汇报说广东福建搞特区我们大连也要搞特区

发光风这个事太大了回去我会商量一下回去以后就派古木就到大连去考察考察回来古木告诉他搞特区你们知道怎么搞吗中央也不知道怎么搞中央现在只是搞四个特区你们就别想搞特区了所以到 82 年的时候陈云就坚决地堵死了其他省市搞特区特别是反对在江浙上海搞他认为这个地方过去是

投机刀把资本主义发展最熟的他们是最熟门熟路了你可不能在这里搞这个时候对于其他省市搞特区陈小平是什么一个态度呢我们现在没资料但是我们后来看了 90 年 91 年 92 年的时候邓小平反复地讲普通啊开发太晚了如果当时搞特区的时候普通就搞开发的话那形势不是这样的

可见他可能是从心理来讲是希望其他地方也可至少他后来回过头来看普通要是年初就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开放了开发了那肯定是比其他特区要发展快得多这是他的一个想法所以在八四年的时候特区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邓小平就支持了在九二年的时候因为有一个八九事件

特区又面临很大的冲击邓小平又拦戌又支持了特区但是其他领导人都去过特区但是有两个人一直是没有去特区的一个是李先念再一个那就是陈云没去过这也可以看出来他对办特区是持一种谨慎态度不是很热心的第三个呢就是关于计划与市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估计大家都会了解陈庸的一个著名的一句话或者是大家细承的陈庸的思想就是鸟笼经济的思想这出自何处呢 1981 年 82 年的时候他就在找纪委谈话他说现在搞市场调解不能够通缉计划不能离开计划就好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的

鸟要捏在手上那就捏死了如果鸟放开了没有笼子关住它就飞走了所以还要一个笼子笼子有大有小但是必须要有笼子这个笼子就是国家计划红罐条后来有人说你这个是鸟笼经济实际上和成云的基本思想要准确地概括它是一个什么思想叫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主它是这么一个思想就是在计划经济中间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

这个计划经济框架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事情是一贯的就昨天我讲的 1956 年的时候陈云就是这个事情在 1979 年的时候他要重新提出这个事情而且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过去搞了计划经济搞 60 年就有一个问题就只有计划没有市场我们现在应该是计划经济与市场条件相结合要增加市场因素这个作为补充这个补充不是小的补充是大的补充

那么这个思想怎么评价我认为在催促启动改革的时候它还是有正面作用的因为在这之前只承认有计划不承认有市场因为市场联系在这之前是没有合法地位的所以这个时候它才强调要搞计划搞市场 市场调节对不起啊这个

但是陈云后来他一直是后来这个市场往前推进了陈云的思想就感觉到已经可能要跃出计划的这样一个框架所以他越来越对中国的这个改革市场化改革持一种批评的态度邓小平呢在这个初期他并没有介入这个争论但邓小平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实事实事你只要搞好经济就行

这是基于这样一个思想邓小平的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所以说市场的扩大以后邓小平就接受了市场经济这个思想大概到后期陈勇和邓小平在市场和计划的问题上就分成了分到杨表大概是这么一个东西完了谢谢抱歉啊逃过时间今天讲的信息我们时间不多我们稍微看看答两个问题好了

对于这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呢有这两种这个改革的思路一种是像东欧的那种大推进那种改革休克疗法另外一种就是中国为代表这种建议式改革那听了您的讲座之后呢我的感觉似乎是说中国当时的改革呢其实没有

确实是一种两派折中的结果

谢谢建筑式改革是一个也可以说是个实践中躺出的一条路子建筑式改革本身它就没有设计有设计就是个总体有总体设计它就很谈不上建筑式改革而建筑式改革呢这个应该说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思想基本的想法就是通过实验逐步来摸着石头走一步看一步大概是这么一个思想

当然这个里面也有利益的博弈但是它实际上它建建制改革是要承认既得的利益的基础上来推进改革在中国这个改革初期里面有一件很重要的中国除了经济以外

这个世界的那个影响的事情就是这个所谓陈越战争 1979 年那个中国打这个越南打了越南也很快切出来了那这个为什么中国当时要打这个战争这个对中国当时那个那段时间的发展有什么主要的影响刚刚你提了这个问题没有说我希望能听听你的意见一般来讲是这么一个说法

还是一个对外战略的考虑因为当时中国对外战略还是沿选了毛泽东时代的一条线一大片连美反苏的这么一个战略思想因为当时感觉到面临苏联的威胁是最主要的而打越南就是打苏联因为当时苏联有南下的战略在认为苏联要南下打了越南那么说就把苏联南下的这条线给掐断

另外一个呢中国也不愿意看到越南呢成为一个地区小霸因为当时越南就把柬埔寨啊老挝给吞并了所以他就想呢这个打一下牵制一下越南然后呢使越南从柬埔减少越南的柬埔寨的压力但这个目标呢应该说是一直没有实现一直到九十年代苏联垮台以后越南没有靠山了以后

这个越南才从简本才撤回来除了 79 年打的时候应该说效果不是很大当然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中越战争也应该说是导推动了中美的联合战略上的合作大概是这样我想时间关系我们就不结个问题了那么谢谢大家的参与现在我们请中心的这个陈主任讲一下

很简短的就是我们这个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个八场演讲就到今天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捧场也谢谢那个肖东年教授我们这样最后一场演讲然后我们希望说我们

下个学期还是在下个学期会继续办这个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个演讲系列我们也要谢谢那个吕宗立老师邀请那个中国的很多历史学者来跟我们的同学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