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早一步,赢一路”,抢跑、超前学习变成了一部分人成功的法宝;效率主导下,精通“套路”仿佛找到了学习与应试的捷径。掌握了这些秘诀的佼佼者们进入大学,又会经历新一轮的洗礼。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下,他们被要求成为对自我高度负责的学习者。在目标和任务驱动下,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灵巧的“猎手”,快速适应变动的世界,却极少专注、沉思。广泛涉猎,却疏于专业知识。在看似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中,忙碌地消费、体验和迷失,不敢做出选择。 这一代学生为什么普遍经历上述成长的痛苦?当年轻一代被贴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标签时,更应该检讨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逻辑塑造了这一代的青年人。 【时间轴】 00:37) “精英的傲慢”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背后的制度逻辑 01:49) 为什么中小学生普遍在超前学习? 10:24) 孩子的每一天都在被评价 12:14) 教育系统被魔幻成一个大型的数据监测、侦探、挖掘、分析、改进的系统。 15:37) “人上人”的孤独 16:36) 套路背后的泰特教学模式 18:59) 他们以为,人生有最优解和标准答案。 20:57) 原本用来自我教育的大学生活,变成了自我监控的学习。 28:31) “做题家总是在揣摩出题人的心思,我要变成命题者”。 29:18) 选而不择的困境 31:22) 高阶能力:在多重任务不断地变换焦点,但不投身于具体的事 35:29) 掌控的反噬 37:54) 农夫与猎手 39:01) 通向孤独与倦怠的千禧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