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120 宏观漫谈57|财税改革、房地产转向和能源较量与汇率博弈:与李丰聊这半年的中国宏观热点

Vol.120 宏观漫谈57|财税改革、房地产转向和能源较量与汇率博弈:与李丰聊这半年的中国宏观热点

2024/7/7
logo of podcast 高能量

高能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李丰
通过《宏观漫谈》节目,深入分析和讨论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各种变量。
李翔
Topics
李丰: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从财税改革、房地产市场转向、能源竞争与汇率博弈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针对今年1-5月财政收入下降,李丰指出主要原因是2022年减税缓缴政策的集中兑现,并分析了税务稽查加强、非税收入增加等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政府财政收入压力,特别是土地财政缺口的影响。此外,李丰还探讨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税收优惠行为的规范作用,以及未来央地财税体制改革可能带来的变化,包括税源从土地要素转向增值、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可能性,以及中国尚未征收房产税和遗产税对未来税收结构调整的影响。李丰还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公平竞争要求下,不能给予税收优惠可能加剧地区差异的问题,以及税收结构调整的时机选择问题。最后,李丰还对灵活用工外包公司消失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公平竞争条例的实施有关。 李翔: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从房地产市场、汇率博弈、能源竞争和地缘政治风险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李翔就房地产市场政策转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政策是解除限制性措施,而非大规模刺激,并分析了“以价换量”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倒挂问题的解决和市场需求的释放。李翔还探讨了购房者倾向于全款买房的原因,以及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此外,李翔还分析了部分城市“住建局”改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现象,以及城市化率与户籍人口比例差异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其次,李翔就汇率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央行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并分析了日本汇率干预行为及其后果。李翔还探讨了中国在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的博弈,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稳定性的要求。最后,李翔还分析了中国经济复苏、美联储降息和国际媒体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印象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产业链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

Deep Dive

Chapters
讨论了财政部前5个月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税务稽查的增强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关系。
  • 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缺额增加税务稽查强度
  • 税务系统数字化改造降低征税成本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可能影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税务优惠

Shownotes Transcript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34 如何看待财政部公布的前5个月财政收支情况和近期热议的税务稽查?

03:37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发布,可能与建设统一大市场、解决不公平竞争与地方保护等问题有关,也跟税股结构变化有关系。

06:37 国务院审计工作报告提到: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这可能是继80年代土地财政改革之后,比较大的一次央地财税改革变化。

07:53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尚未征收房产税与遗产税。其中,遗产税跟保险业和家族信托强相关。

09:03 从短、中、长期看今天的税务稽查。

10:34 一个疑问是,在“公平竞争”的要求下,如果地方政府不能给予招商引资企业税收优惠,是否反而会加剧地方之间的差异性?

11:07 另一个疑问是,大家直觉认为应该在经济好的时候来调税收结构,所谓“晴天修屋顶”,现在调可能会释放出不好的信号。

11:55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之后,一些灵活用工人力外包公司开始消失。

14:48 当前,国家并非要调整税率或短期内增设个人税种,如遗产税、房产税等,而是需要拉平和校正一些地方政府的短期不公平竞争或不正确的行为。

16:51 5月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意味着房地产政策的180度转向。

18:10 当前的房地产政策是解除了以往限制购房投资的措施,而非推出大规模刺激性的举措。

20:20 房地产市场“以价换量”背后:第一,原来的房价“倒挂”问题已经大体上得到解决。第二,当前市场率先回暖的是两头,一个是比较贵的大户型,一个是年轻人的第一套房,也就是小户型的刚需性住房。

23:36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显著不同的是,中国社会是基于家族纽带构建的网状结构,承载能力好,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这张密集的网能够尽可能地兜住。

24:06 近期,部分城市的“住建局”变成了“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这可能与我们刚才讨论的房地产政策转向有关系。

25:20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到,2021年末,大约1/3的城市常住人口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这是影响中国消费的一个很大的长期慢变量,这些人在哪里买房、定居、养老、生孩子、上学,就变成了极其重要的事情。

30:23 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8%,而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如何看待预算收入增速落后于预算支出这一现象?

32:55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近期的陆家嘴论坛上发言: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但同时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翻译一下这句话就是:不能允许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单向持续贬值的预期兑现。

34:57 在近四年的美元波动周期里,一开始只有日元和人民币没有升息。在这场稳汇率的“憋气大赛”中,大家都快憋到头了,先没憋住的是日本。日本没憋住气的结果是:持续的本币贬值预期并成真,继而招致美国对其汇率干预的指责。

35:54 在中国,利率和汇率之间存在一种“博弈”。

40:29 如果要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增加大家对人民币预期的稳定性。虽然保汇率有一定的痛苦和代价,但是如果保不住,可能会成为今天日本的样子。

40:58 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取决于三件事:国内的经济复苏程度、美联储降息,以及由海外媒体造成的大家对中国发展前景和稳定程度的印象。

42:44 目前看,中国经济的走向与四件事有关: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中国产业链的安全与全球竞争力,以及地缘政治风险。

46:39 从历史来看,人均能源的使用量及效率是在持续增长的,每一次的能源转型都是个剧烈的变革。谁掌握新的能源力量,谁就拥有了改变世界格局的能力。

51:41 近期麦肯锡的调查显示,有29%的电动汽车车主有意愿换回燃油车。主要原因包括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总体拥有成本过高,以及长途旅行受限等等。

52:34 为什么中国汽车在海外销售的价格比在国内贵不少?

54:33 今天中美在产业链竞争和科技竞争上,有一部分是跟能源竞争有关的。

57:12 美国即将迎来大选,在接下来这半年里,其外交与政治的影响力会有所下降,因为大家不知道你今天说的话明年还算不算数。

1:01:40 中国在“憋气大赛”中是极其能忍和能坚持的,挑战是借不到别人的“氧气瓶”,自己的氧气瓶还时不时被有些国际媒体“放个气”。作为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前两名,这也是难免的。

【本期相关】

【录制时间】

2024年6月26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