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在没有系统数学训练的情况下,在中专学习服装设计专业,却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中获得高分,这违背了数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系统训练的基本规律。数学研究要求严格的逻辑和专业知识,不可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突然达到高水平。
数学研究基于逻辑和抽象概念,依赖于严格的推理和证明,无法通过简单的记忆或模仿来完成。数学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天才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无法通过跳跃式发展来造假。数学的严谨性使得任何造假行为都难以逃脱专业人士的审视。
初赛采用开卷形式,允许参赛者在线上答题,虽然题目难度较高,但赛制较为宽松,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容易为作弊提供空间。决赛虽然要求更严格,但初赛的开放性使得一些人可以通过集思广益或外部帮助来提高成绩。
王润秋可能希望通过帮助学生进入决赛来提升自己的声誉或资历,尽管他本人未必具备足够高的数学水平。他可能与其他数学圈内的人合作,集思广益完成答题,并将结果归于姜萍,以达到宣传效果。
虽然通过大量训练和熟悉题型,普通孩子可能在奥数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但这需要极高的数学天赋和专业的训练团队。奥数比赛是为极少数数学天才设计的,普通孩子即使通过训练,也难以达到顶尖水平。
数学是逻辑思维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即使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职业,数学知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极大的帮助,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每个人都应终身学习的学科。
数学家并非单一形象,他们有着多样化的个性和生活经历。有些数学家外表沉稳,有些则充满活力和浪漫情怀。尽管他们的生活各异,但都经历了严格的数学训练,并在数学研究中找到了自己的热情和追求。
张一堂的经历显示,他从小就表现出数学天赋,并在北京大学接受了严格的数学训练,之后在美国继续深造。尽管职业生涯坎坷,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和研究。他的成就符合数学研究的规律,无法通过造假获得。
主播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2024年6月,“17岁中专女孩,冲进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的新闻引爆网络。这个新闻的主角姜萍当时是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学习服装设计专业。姜萍参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2024年的预选赛,并且在满分120分的考试中获得了93分,取得了全球第十二名的成绩。
不过随着曝光的增加,公众对于该事件的态度也出现分化。支持者欣喜于天才终将不被埋没,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始质疑成绩的真实性,认为姜萍的数学能力并不足以获得这一水平的成绩,并认为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在其中有协助作弊行为。
11月3日,赛事的组织方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情况说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入围决赛,引发社会关注。根据决赛阅卷结果,二人未获奖。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同日,涟水中专也发布情况通报,“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年度评优。”
两份情况说明,在事实层面让这场争议告一段落。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科学报道,并专访过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的主笔苗千,希望从数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性出发,对该事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哪些证据表明这位同学的成绩是可疑的?为什么数学是一门很难“造假”的学科?专业领域的高等数学研究,对人的能力有这怎样的要求?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又该如何看待日常的数学学习和参加竞赛的关系?
同时,关于该事件的许多核心问题和发展情况,我们也会保持关注,如有相关的报道,我们也会在《现场!现场!》中以播客形式与大家分享。
【时间轴】
05:05 为什么说姜萍获奖违背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
12:47 数学研究最难造假,原因何在?
16:18 赛制本身提供了怎样的“作弊空间”?
22:59 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参与此事的动机是什么?
28:30 首届竞赛的获奖者,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31:20 普通孩子可以通过刷题在奥数比赛中获奖吗?
40:33 没有数学天赋的人,为什么也应该好好学数学?
43:41 世界顶级的数学家都是很枯燥无趣的人吗?
【延伸推荐】
文章 | 数学是一个整体——专访菲尔茨奖得主吴宝珠) 数字刊 | 什么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字刊 | 天才研究)
——————
编辑:一丁剪辑:译丹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