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帅》真实地记录了2000年代初东北小城市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剧中展现了体力劳动者的心酸、城市生活的复杂性,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问题,给人一种纪录片般的真实感。
范德彪创造了电视剧中一种独特的人物类型,即看似不着调但关键时刻有底线、仗义疏财、古道热肠的角色。他的形象影响了后来的电视剧,如《漫长的季节》中的秦浩,成为一种经典的人物模板。
维多利亚娱乐广场是《马大帅》中剧情最密集的场所,经典场景包括彪哥献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彪哥与门童的互动、以及彪哥与阿威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等。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彪哥的喜剧天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娱乐文化。
范德彪的感情线主要围绕阿威和贵英展开。阿威是维多利亚娱乐广场的秘书,彪哥一心追求她,但阿威心系吴总。贵英是彪哥的前上司,对他有意,但彪哥进入维多利亚后眼界变高,最终与贵英分分合合。
马大帅在剧中从事了多种职业,包括在维多利亚打工、陪老板儿子练拳击、搓澡工、哭丧人、陪退休文化局局长聊天等。他的职业经历展现了他在城市中的生存智慧和适应能力。
第二部的口碑不佳,部分原因是人物形象的倒塌,尤其是范德彪和马大帅的形象出现了偏差。例如,范德彪在买菜时与卖菜大姐耍横的场景,与第一部中他的人物设定不符,导致观众对角色的认知产生抵触。
《马大帅》中的经典配角包括老钱、梁赛三兄弟(牛三、大壮、二肥)、小云等。老钱是一个骗子,但也有理想情怀;梁赛三兄弟是典型的笨贼,经常密谋却总是失败;小云则是小翠的闺蜜,展现了东北女孩的敢爱敢恨。
《马大帅》通过大量生活细节和东北方言的运用,真实地呈现了东北小城市的生活状态。剧中的场景、人物对话、职业选择等都与东北文化紧密相关,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在看一部纪录片。
小树不倒我就不倒!——范德彪 本期主播: 《扯会闲篇》老刘(@奉天刘二爷) 《银杏树下》陈晓维/普洱猫/布丁 封面设计:怪兽 后期制作:读虫 2003年10月的一天,马家堡子村民马大帅坐上了进城的公共汽车,本打算带女儿回村的他被小舅子范德彪劝说留在了城里。在开原这座东北小城,范马联手,为观众呈现了那个时代最荒诞又最真实的样貌,时隔二十年再看,《马大帅》依然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喜剧神作。 2024年中秋佳节,小树的团建地点选择了沈阳,猫猫和晓维老师返乡寻旧,布丁领了马学研究会会员证,「扯会闲篇」和小树的团聚让人觉得回沈阳就是回家了。置身沈阳和开原,恍惚中好像时光真的可以倒流,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什么比重温《马大帅》这部经典更合适的了。
02:32布丁的开原之旅:从火车站启程 08:28《马大帅》真实得像一部纪录片 13:44灵魂人物彪哥:他创造了电视剧里的一个人物类型 14:38维多利亚果际玉乐广场:贯穿《马大帅》和《漫长的季节》 23:12值得载入电视剧史册的名场面: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6:22彪哥的感情线和事业线 40:19聊完小舅子聊聊姐夫:马大帅的工作经历&本山老师对二人转艺术的热爱 51:13《马大帅》的高明之处:范马的人物塑造 59:24老钱、小芸、吴总、凉菜三兄弟……那些难忘的配角 01:14:06关于东北文艺作品配音的讨论:可不可以妹有口音? 01:20:38剧里那些说不尽的生活细节 相关作品: 《马大帅》 《漫长的季节》 公众号:银杏树下FM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音频平台搜索“银杏树下”,都可以相遇。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请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期待更多爱书和播客的朋友来到银杏树下,我们一起读书,分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