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周杰伦发布单曲《最伟大的作品》,通过和梵高、莫奈、马蒂斯这些旧时代的艺术家同行,进行了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塑造。相对于2024年的流行音乐,周杰伦已经成为一种经典。但如果我们回顾20多年前周杰伦刚刚进入人们视野的时期,贴在他身上的,恰恰是 “口齿不清” 、 “桀骜不驯” 和 “叛逆” 这些先锋标签。 事实上,哪怕梵高、莫奈甚至达芬奇这样具有毋庸置疑经典地位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活跃的时代里,往往也被人们视作标新立异的先锋派。因此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先锋不断成为经典的过程。而经典的意义,也在过程之中不断被重新定义。 此外,相信很多人都认同周杰伦的音乐是一种经典,但如果把它归入古典 ,恐怕就难以让人信服。但问题是,西方艺术中的“古典”和“经典”都来自同一个词语: classical 。所以到底什么是classical?它具有何种力量,让古往今来的国王权贵、文化领袖和艺术大家都为之着迷,心心念念让自己也成为经典?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于润生老师带大家踏上一段时空穿越之旅 —— 从古代的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17世纪的封建君权时代;直至18世纪伴随法国大革命而来的世界变革时代 —— 我们将一同寻访:经典(古典)的意涵如何贯穿这些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古典的精神,在艺术上有着怎样的呈现?古典的沉浮,又如何主宰了我们的美学从繁琐富丽的宫廷审美到简洁多元的现代审美之间的变迁? 内容包括:** 00:28 从凡尔赛宫、维也纳音乐厅到你的客厅:美学从繁琐走向轻盈 06:20 先锋、流行、还是经典?解读周杰伦的话语,是权力的话语 16:57 孔子和达芬奇都是复古主义的创新者 30:40 通向神的道路:古希腊哲学奠定艺术的根本追求 33:59 光与暗的倒转:文艺复兴是古典精神的重生 38:04 文艺复兴所复兴的理想时代,或许从未存在过 42:28 新教改革、法国崛起和17世纪欧洲艺术中心的变迁 53:05 太阳神的隐喻:调停新旧阶层冲突的专制君王 56:14 奢华但可笑:莫里哀讽刺凡尔赛宫的宫廷生活 60:26 启蒙运动: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在根本上重塑艺术 65:12 庞贝古城的考古和拿破仑的远征带来古代景观的重生 70:45 从皇室私藏到国家宝藏,博物馆制度改变人对国宝的认知 75:46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对巴洛克的反叛 85:27 大卫: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和艺术家漂泊无定的际遇 99:43 安格尔:被新古典主义否定的画家,扛起了新古典主义的大旗 103:34 乌东:用雕塑把伏尔泰、华盛顿装扮成古代哲人、将军 107:48 布雷:用理性主义的秩序为牛顿打造衣冠冢 114:35 早期音乐:奉献给神的咏唱和失落的乡间小调 118:09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大师重塑音乐 122:57 从献给拿破仑到献给理想英雄:第三交响曲和时代的转折129:36 上帝死了:古典的终结和现代意识的诞生
图为:镜厅天顶壁画局部 帝国风格** 帝国风格指一种19世纪早期,流行于建筑、家具、装饰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设计风格。随着拿破仑登基称帝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扩张,他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来和波旁王朝的艺术划清界限,美化自己的个人魅力并且激发法国人的爱国之心。这种风格大量地借鉴了包括狮身人面像、方尖碑、希腊陶器等来自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共和国遗址的考古发掘的样式和图案,用色饱和而浓重,风格流畅而华美。
图为:巴黎旺多姆广场的石柱;约瑟芬皇后的卧室;帝国风格的小桌 雅克-路易·大卫** 雅克-路易·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法国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古典主义的转变。大卫活跃在法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年代,他首先是受王室资助的保王党;也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的一员;罗伯斯庇尔失势之后,又投靠拿破仑;拿破仑失势后,自我流放到布鲁塞尔,并终老于此。 大卫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是对时事的重要映射:《荷拉斯兄弟之誓》和《处死自己儿子的布鲁图斯》是歌颂为了捍卫共和,不惜牺牲家庭的品格;《马拉之死》将马拉描绘成为共和理想而殉道的英雄;《萨宾妇女》讲述同属罗马的拉丁人和萨宾人化解仇怨,这是对大革命后法国残酷政治斗争的注脚,号召革命同志不要手足相残;他为拿破仑加冕创作的巨型油画,更是新古典主义运动中的旷世巨作。 图为:《荷拉斯兄弟之誓》、《处死自己儿子的布鲁图斯》 图为:《马拉之死》姿态对比米开朗基罗的《圣觞》 图为:《拿破仑加冕》、《萨宾妇女》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安格尔自认为是普桑和大卫绘画传统的忠实捍卫者,但在生涯早期却得不到古典主义艺术评论家的认可。因为当时的评论者普遍认为,绘画的发展是一种从线性风格向图绘性风格发展的过程。文艺复兴以来所发展出的,通过细小的笔触和块面,实现人/物体边缘和背景自然过渡,是绘画进步的重要体现。而安格尔的绘画特别重视线条,笔下的形象仿佛勾勒了一圈硬边。有评论人认为,这是中世纪加洛林风格的表现。 到19世纪后半叶,安格尔的古典主义特质才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他在代表作《大宫女》、《泉》等代表作中,出于视觉完美的原则,而修改了人体真实的比例,体现出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所持有的艺术取向。 晚年的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旗手,对抗着方兴未艾的浪漫主义风潮,成为了德拉克洛瓦的对立面。我们可以在安格尔这样一个画家身上,看到新古典主义这个概念的丰富和多样性——被新古典主义所否认一个画家,最后扛起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大旗。
图为:《大宫女》、《泉》 让-安托万·乌东** 乌东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家。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为当时许多伟人创作的塑像,并在这些作品中对原型进行古典化的塑造。例如,他为伏尔泰制作的坐像中,伏尔泰身着一件仿古的罗马式的长袍,端坐在罗马式的扶手椅里边。这是把伏尔泰这样一位当代学者,塑造成充满智慧的古罗马哲学家形象。 他为华盛顿创作雕像中,华盛顿虽然身穿美国军装,但是身旁有一根古典立柱,外部还有罗马束棒的纹样,和古代罗马风格的斗篷。这是把华盛顿这样一位当代领袖,按照古罗马将军的形象塑造。
图为:《伏尔泰》、《华盛顿》 庞贝的末日** 《庞贝的末日》是俄国画家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的作品,表现了庞贝古城在火山袭击下被毁灭的惨状。《庞贝的末日》没有讲述一个故事 ——它没有因,也没有果——一种不可捉摸的自然力量让人们陷入灾难,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于偶然的自然规律之中。 对比古典主义时期,那些充满教育意义的绘画。《庞贝的末日》显示出19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进步,古典时代那种一个永恒价值的信念已经逐步坍塌。艺术开始大量表现人的内在、梦境、本能、冲动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这些超越古典认识的思考和尝试,使得艺术走向了现代主义,走向了今天。 图为:《庞贝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