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 51 伟大的航行:漫谈五千年来的海洋冒险、文明兴衰和艺术遗产

Vol. 51 伟大的航行:漫谈五千年来的海洋冒险、文明兴衰和艺术遗产

2023/5/11
logo of podcast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理智相信岸陆,但我的心只相信大海”。 生命起源于海洋,许多神话认为人类最终将毁灭于海洋;世界被海水分隔,不同地区的文明又通过海洋互相连结;平静的海洋可以哺育文明、赐予财富,狂暴的海洋又伴随着最深重的灾难… …海洋同时具有最恐怖的威胁、最诱人的利益和最隽永的美感,而对于海洋的幻想、探索和征服,则是贯穿人类文明始终的一大主题。 几千年来,不同地区和文明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和工匠,都在运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于海洋畏惧和期待兼具的复杂感情。而这些艺术家,虽然相隔万里、素未谋面,依然能够通过彼此间的作品,激发出相通的灵感与共鸣——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在时空上遥遥相隔,面对的却是同一片大海。 本期节目,我们将盘点从史前时代开始到近现代为止,一些重要文明与海洋之间的故事—— 包括古埃及、古希腊的先民,如何在红海和地中海开辟最古老的海上贸易和殖民网络;黄金时代的伊斯兰帝国与鼎盛时期的唐朝,如何像发动机一般带动阿拉伯半岛直至朝鲜半岛的商业繁荣;以及15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和19世纪的蒸汽船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 同时我们也将为大家介绍,这一次次充满幻想和勇气的冒险,在各种文化遗址和艺术作品里所留存下来的痕迹。 内容包括:** 00:22 德彪西与葛饰北斋:同一片大海的两种演绎 09:05 寻找太阳船:神的巡行与法老的灵魂接引 13:25 风帆的力量和埃及起源 18:44 古埃及航海文学:雄辩的农夫和蟒蛇王子 24:18 海洋战争:拉美西斯三世击退海上民族 29:06 从欧罗巴公主到迦太基女王:神话里的殖民隐喻 36:53 荷马史诗中的真实希腊航海史 42:14 水手:雅典的功臣,柏拉图眼中的 “暴民” 48:58 阿拉伯的崛起和黄金时代的航海科技 58:33 喂饱世界第一大城的挑战:唐长安城的粮食转运 61:02 朝鲜半岛的海权拉锯战 64:19 黑石号沉船背后的唐朝阿拉伯贸易 70:58 连成一体的世界:大航海时代并非出自偶然 74:18 “时间和空间都湮灭了” :蒸汽航运如何重塑世界 76:10 二十英镑的背后,是 “最伟大的英国绘画” 78:40 浮世绘如何启迪西方艺术 《神奈川冲浪里》和德彪西** 《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创作的木刻版画,出版于1831年至1833年间,属于“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该画以富士山为背景描绘了神奈川外海的巨浪掀卷着渔船,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图像,是葛饰北斋的代表作,也是举世闻名的日本艺术作品。该作品在出版时印制了数千幅,但现存于世的估计仅有数百幅。 《神奈川冲浪里》随着19世纪兴盛的日本-欧洲贸易飘洋过海,据说对欧洲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910年德彪西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合影中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曾被悬挂在德彪西的书房。此外,德彪西在1905年出版的管弦乐巨作《大海》的首版乐谱封面,正是对《神奈川冲浪里》的临摹。

图为:《神奈川冲浪里》;德彪西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合影;《大海》首版乐谱封面。 Swatch 艺术之旅** 瑞士斯沃琪致力于探索如何将艺术带进人们的生活,自1985年以来,就不断与世界知名博物馆联手复刻最伟大的艺术品,推出了艺术合作系列腕表。Swatch Art Journey在2023年开启全新篇章,从三月中旬到五月,将陆续推出五个系列作品穿越艺术历史的时间之旅。 其中,阿布扎比卢浮宫从馆藏里挑选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和默罕默德·伊本·艾哈迈德·巴图提在18世纪制作的星盘,作为本次合作的植入元素,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一大主题 —— 对海洋的幻想、探索和征服。

图为:Swatch 阿布扎比卢浮宫合作款手表 远古海洋绘画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了对海洋的描绘。考古学家在西班牙太阳海岸发现了数万年前的史前人类用矿物质颜料画下的海豚。此外,挪威北部克瓦尔松发现的一幅约6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岩画,描绘了一条小船上的驯鹿捕猎者和他们的猎物。 图为:远古人类的海洋绘画。 太阳船和胡夫船** 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拉”拥有两艘船只,分别在白天和黑夜穿行天空。而法老作为太阳神在地上的代表,也要像太阳神一样,坐船在大河大海上巡行。并且在法老死后,太阳船会载着他的灵魂穿越冥界,前往永恒的天堂。 1954年,埃及古文物部门在吉萨金字塔群的基部,发现了一艘大约4500年前,给胡夫法老陪葬的巨型船只,这艘船长达44米,宽6米,由黎巴嫩雪松制造,状况惊人地完好,重新组装后甚至还可以下水航行。迄今为止,这一区域一共发现了五艘 “胡夫船” 作为法老的陪葬。很多人认为,这些胡夫船正是古埃及人为法老制作的,神话里的太阳船。

图为:胡夫船。 风帆的力量** 已知最古老的帆船图像出现在涅伽达文化II期的陶罐上。涅伽达是上埃及地名,为埃及史前新石器时代重要的遗址以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25年前后)墓葬区域。陶罐发现于埃及的格尔塞,位于尼罗河西岸,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左右。陶罐上的船只在靠前部位安装了一面方形帆,船首和船尾则安装了许多小构件,其作用尚不清楚。 古埃及文明的范围,集中在从阿斯旺到地中海入海口的这1600公里尼罗河河段。这段尼罗河梯度比约为1∶13000,也就是平面上的每13公里,海拔高度下降1米。这意味着,在无风的时候,埃及人可以顺着尼罗河的水流,由南往北来行船,一直抵达地中海;而借助风帆的力量,只要北面吹来季风,他们又可以从北往南逆水行舟,去往非洲中部,形成一个有来有回的水上通路。 各种考古遗迹显示,风帆技术的发明和上下埃及的统一几乎是同时间发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由于交通技术的进步,让上下埃及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而掌握帆船技术的上埃及人,在这些联系中获得了更多优势,所以最终是他们把下埃及纳入了统治当中。

图为: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涅伽达陶罐。 海上民族** 公元前13世纪开始,地中海东岸很多起源不明的部落,互相结合,集结成群。这个群体的航海技术异常发达,而且拥有铁质的工具和武器,所以最终演变为一个海上的劫掠者同盟,叫做 Sea Peoples, 也即“海上民族”。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海上民族席卷了整个东地中海区域,洗劫了包括迈锡尼、塞浦路斯这些地区,据说还摧毁了赫梯帝国。被埃及人描述成地中海上的毒瘤。 而在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在位期间,埃及人数次击退了海上民族的侵略。根据哈布城神庙壁画、各种石碑石柱和同时期的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海战已经运用了长矛、弓箭、钩爪和火攻等花样繁多的武器和技术,而且文献中提到了拉美西斯三世对军队的改编。所以人们由此判断,在新王国时期,埃及人已经在利用自己的造船技术和沿海航道上的后勤支援,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海军。

图为:埃及人描绘的海上民族的样貌,其复杂的民族组成造成现代学者难以准确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哈布城壁画,展示了拉美西斯三世在神的支持下,迎战海上民族的场景。法老左侧的文字大意为:“外国在他们的岛屿上进行了阴谋… … 他们使人民荒凉,他们正朝着埃及前进,而火焰在他们面前作了准备… … 团结在一起,将手放在大地上,一直环绕地球直到尽头,心充满信心和信任,我们的计划将成功!”;拉美西斯三世像。 腓尼基** 在希腊神话中,腓尼基的欧罗巴公主和宙斯诞下了克里特岛的统治者,而整个爱琴海文明都是发端于此。此外,希腊字母也脱胎于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被视作希腊文明的主要来源。 而在东方人的视角中,腓尼基也同样重要。犹太人的先知以西结把腓尼基的提尔城称为“地中海的入口”,先知以赛亚把这里叫做“充满欢乐的城市”。希伯来圣经记载,公元前10世纪时,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神庙,使用的木材正是由提尔国王海勒姆一世所提供的。 所罗门王和腓尼基首领还曾一起派遣船队,出海去购买乳香和没药。据说这次远行沿着红海一直前进到阿拉伯海的亚丁湾,把印度南部的檀香木都带到了地中海。不过所罗门王死后,随着古犹太国的分裂,这条贸易路线没有延续下来。 大约100年后,南方的犹大国尝试恢复这条航线。但是希伯来圣经记载,上帝谴责他们和抛弃一神信仰的以色列国有过合作,破坏了他们的船队。从此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我们就再也难以见到有关红海航运的记录了。

图为:位于伊拉克杜尔舍鲁金的亚述国王萨尔贡(公元前722—公元前705年在位)宫殿中的大理石浮雕,描绘了在腓尼基沿海运输雪松木的场景。 迦太基女王**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最为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它位于非洲北部,可以完全控制西西里海峡,从而推动迦太基人向地中海西部的扩张。 传说中。迦太基的创始女王艾莉莎原本是提尔城的公主,在与哥哥争夺王位的纠纷中遭受迫害而出逃。后流往至北非海岸,得到利比亚人的帮助。利比亚首领表示,可以送给她一块合适的土地,但是面积不能超过一张牛皮大小。于是艾莉莎把牛皮切成细条,然后用这些长条,沿着突尼斯湾的海边圈起一座山丘——这就是迦太基王国的起源。一些现代研究认为,“牛皮量地”的传说,或许来源于古欧洲人用牛来献祭土地的宗教仪式。更准确的做法可能是把牛皮切碎洒在土地上,从而得到赐福。 罗马人把艾莉莎叫做狄多,意为“流亡者”。神话中,狄多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和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陷入爱河。后来埃涅阿斯抛弃狄多,出海远航,建立了罗马。而狄多也对负心人发出了诅咒。据说这个诅咒导致了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累世的仇恨,最终两大文明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 是地中海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型战争之一。 不过根据记载埃涅阿斯与狄多相差一百年之久,因此不可能相遇。

图为:埃涅阿斯向狄多讲述特洛伊战争,皮耶尔-纳西斯·盖兰作品。这一幕取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第六卷,狄多之死。出自梵蒂冈的维吉尔。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古老的史诗,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相传由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其中,《伊利亚特》讲述希腊联军,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的带领下,用10年的时间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奥德赛》讲述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参战的奥德修斯在返程路上遇难,最后经过了10年海上的历险,终于回到家乡的故事。 长期以来,荷马史诗,特别是特洛伊和迈锡尼,的真实性一直饱受争议。19世纪,德国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发现了这两座城市的遗址。特别是在迈锡尼城遗址中找到了一只黄金酒杯。这只杯子有两对提耳,镶金的浮雕,提耳下有长柄支撑, 上方是两只黄金鸽子喝水的造型,与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描写的涅斯托尔的酒杯如出一辙。此外施利曼还声称发现了阿伽门农的珍宝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目前收藏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阿伽门农黄金面具。但是检测发现,该面具的制造时间约为公元前15世纪,比特洛伊战争的早了三百年。 无论如何,这些发现至少说明,荷马史诗不是凭空捏造的,应当在一定程度基于迈锡尼和特洛伊的真实历史而来。非常的是,考古发现的迈锡尼、特洛伊遗址,其实远比荷马描写的更加繁荣。有人推测,荷马所在的公元前8世纪,是一个人口减少、技术衰退、相对孤立的时代,所以荷马史诗里的生活细节,可能是来自于作者的现实经历。也就是说,历史发展并非不断向前进步,而是存在一些曲折。

图为:阿伽门农的面具;涅斯托尔之杯 星盘** 星盘是一种手持的宇宙模型,用来帮助天文学家来计算天体的位置和在地平线上的高度。由于可以识别星星,计算纬度,因此也被广泛运用在航海导航上。 一般认为古希腊的数学家在公元前100 -200年发明了早期的星盘。到了公元2世纪,希腊人开始在地图上使用经度和纬度线网来做标记,还测量了地中海上一些重要城市的经纬度,这就是著名的 “托勒密地图” 。拜占庭时期,基督教的学者撰写过一些关于星盘的论文。而星盘技术的主要发展以及在航海上大规模的应用,则集中发生在公元8 - 13世纪,也就是伊斯兰的黄金时代。 不同于人类早期的地中海贸易,阿拉伯帝国的海上贸易需要前往东南亚、中国甚至朝鲜半岛这些遥远的目的地。在这些远洋航行中,导航的重要性就格外凸显了。此外,伊斯兰教的祈祷必须有精确的时间和精确的方向,所以在海洋上航行时,就需要星盘进行定位。另外通过星盘,可以计算历法,确定斋戒月等重要宗教仪式的日期。 星盘一般由黄铜做成。底部是一个被称为"母盘"的圆形基底,上面盛放着很多叫做"子盘"的面板。每个子盘都为一个特定的纬度制作。子盘上刻着一个圆的球极平面投影,表示天球在地平线上部分的方位角和高度角。在母盘和子盘上方,是一个网状的框架,承载着黄道平面的投影和几个指针。网代表天空,起到星图的作用,可以通过旋转来指示星星的位置。一个360度的旋转相当于一天的过去。 本次Swatch艺术之旅中阿布扎比卢浮宫提供的合作款星盘,制造于18世纪的北非地区。此时海上导航主要依靠更为可靠的罗盘和六分仪。所以这枚星盘的重点,主要在于工艺价值以及宗教的意义,而非实际使用的功能。

图为:默罕默德·伊本·艾哈迈德·巴图提在18世纪制作的星盘。 唐长安城的粮食补给** 唐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的黄金时代,兼收并蓄的文化气象,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在国际上声名远播、令人神往的国度。全盛时期,长安的人口据说达到100万人,比同期西方最大的城市大出一倍以上,吸引着来自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中亚、印度、阿拉伯帝国、乃至于拜占庭的商人、使者和僧侣。而对这样的巨型城市进行粮食补给也是一项艰难挑战,需要从东南调集大量的粮食,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到关中地区。 长安虽然是内陆城市,但河道也很发达,过去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除了渭河这样的黄河支流,还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等一共五条运河,可以连接长江和淮河。 然而河道运输,也有其困难。东南的粮食一般先在扬州集中,从运河进入淮河,再走通济渠到汴州;从汴州进黄河;再由黄河进洛水;最后洛阳到长安的路段,需要经过水流湍急的三门峡,漕运无法通行,所以这些东方物资要提前下船,走几百里的陆路绕过三门山,再重新装船,最终才进入长安 —— 这一路上的众多河口,每处的涨水期和枯水期并不同步。也就是说,走着走着,可能要停上个把月等河道涨水才能继续通行。 于是唐代人的策略是,他们沿河分段修筑粮仓,水通就运,不通就储存。从扬州到长安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运粮网络。到了唐玄宗的时候,更是实施了一个著名的措施,在三门峡北岸凿开18里山路,山路的两边分别是东库和西库两个大粮仓,东库负责接收黄河上过来的粮食,然后陆运到西库。西库负责专门给长安供粮,如此一来,长江下游的稻米就可以快速运到都城。

图为:1961年建成的三门峡大坝。 黑石号** 黑石号是一艘公元830年左右行驶于唐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商船,返航途中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一带触礁沉没。 沉船于1998年被德国商人蒂尔曼·沃特方发现。 黑石号的出水文物多达六万余件,以陶瓷为主,包括5.65万件长沙窑瓷器,200件越窑青瓷,350件北方白瓷,200件白釉绿彩陶瓷和700余件广东窑口烧制的粗糙瓷器。此外,船上也装有金银器、香料、树脂和用于压舱的金属锭等。  研究认为,黑石号的木材产自印度的,工艺来自阿拉伯的,船主和水手可能都是西南亚人。沉没之前,这艘船应该属于阿拉伯商人,他们带着阿拉伯帝国的商品和物资,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阿拉伯海,穿过马六甲海峡,一路往北,到达扬州,卖掉的商品,再用中国的瓷器装满货船,原路返回。这样一来,唐代中国长沙生产的瓷器,就会出现在几千里外人们的餐桌上,这是一种早期的全球化。

图为:黑石号沉船、长沙窑生产带有阿拉伯风格的瓷器。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鲁莽号》** 透纳是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18-19世纪的画坛以创作主题性绘画为主流,所以当时他的作品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但是他的自然画,特别是海洋画,充满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刻画大海上的阳光、风暴、大雨、雾霾、火灾这些壮阔的场景时,突出的重点不是具体的实物和细部,而是水面的光线、天空、火焰,这些微妙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这些瞬息的光影微妙的描绘,很多人认为,对后来的印象派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0年,英格兰银行发行的新版20镑英镑背面,印刷的就是透纳的自画像和他最著名的海洋绘画:《被拖去解体的战舰鲁莽号》。 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加海战击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军,从此奠定了未来100年全球霸权的基础。而鲁莽号就是特拉法加海战的功臣。然而到了1838年,鲁莽号因为老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所以透纳的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鲁莽号这艘传统木舰,被新型的蒸汽拖船,拖到拆船厂去解体的过程。——这一幕标志了崭新的工业文明的兴起,包含着对过往光荣岁月的缅怀、也寄托了对于未来的期许。在2005年BBC发起的一个公众投票当中,这幅画被评选为"英国最伟大的画作"。

图为:《被拖去解体的战舰鲁莽号》;新版20英镑背面 印象派和浮世绘** 浮世绘是一种可以大量印刷的商业出版物,早期由一些荷兰商人带往欧洲。19世纪中叶以来,日本被“黑船事件” 打开国门。此后,浮世绘就经常作为陶瓷、陶瓷、茶叶等商品的外包装,漂洋过海,进入到欧洲人的生活。在一些艺术家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日本主义”的审美风潮,在绘画、音乐、建筑、设计、园艺、室内装修、装饰艺术、服装、戏剧、珠宝设计等非常广泛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艺术史角度而言,浮世绘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印象派的激发上。而印象派是衔接古典和现代艺术的一个桥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浮世绘是在人类艺术迭代的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莫奈《穿和服的卡美伊》;马奈《吹笛少年》;德加《舞女》;铃木春信的美人画 《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 达米安·赫斯特是重要的英国当代艺术家。2017年威尼斯海关大楼博物馆中举办的《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展中,他虚构了一起公元2世纪的沉船事件,声称他和他资助的水下考古团队,在非洲东海岸发现了一艘载有460吨艺术珍宝的沉船。 经过长达十年的打捞、 清理和研究后,终于将这批宝藏系统地重现。 这其中有高达18米的巨型青铜恶魔、阿兹特克的日晷、变形的斯芬克斯雕像、中国神话里的西王母、迪士尼的米老鼠、以及一个原尺寸的仙女座青金石雕像——仙女座被锁链缠绕,海怪和巨鲨冲出海面压迫着它。 这个场景的原型来自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但是海浪,很显然就是模仿了葛饰北斋的画作。 他还给这些东西做旧,弄出珊瑚、贝壳这些大海侵蚀的效果。同时展示的,也包括记录考古学家和潜水者发现和打捞过程的视频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