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118.是,大臣:辛辣讽刺永不过时

118.是,大臣:辛辣讽刺永不过时

2024/10/26
logo of podcast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秦总和北明: 本期节目介绍了英国政治讽刺剧集《是,大臣》和《是,首相》,以及剧中虚构的政治家詹姆斯·哈克。剧集以其对政治阴暗面、政府腐败和官僚作风的辛辣讽刺而闻名,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政治圈。剧中展现了政客与文官之间的持续斗争,政客需要克服文官的阻挠才能推行政策。大臣哈克被设定为智力不足,这与文官系统成员形成了对比。剧中角色并非完全脸谱化,他们复杂的性格和动机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文官系统内部也存在权力斗争,由汉弗莱、伯纳德和阿诺德组成另一个权力三角。剧集并非讽刺撒切尔夫人,其主要讽刺对象是工党首相卡拉汉。剧中经典台词“赢的那一边”揭示了文官系统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官多毕业于牛津或剑桥的古典学专业,这暗示了他们的保守主义和对传统秩序的维护。汉弗莱喜欢使用复杂的长句,这体现了他的优越感和对权力的掌控。文官代表着不变的秩序和保守主义,与总是寻求改变的政客形成了鲜明对比。与美国剧集《纸牌屋》相比,《是,大臣》更优雅、更复杂,展现了英国政治的独特风格。剧集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甚至连撒切尔夫人也对其赞赏有加。剧中演员保罗·艾丁顿在拍摄期间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坚持完成拍摄,展现了其敬业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建议读者阅读《是,大臣》的书籍版本,因为它比剧集包含更多信息和细节。书籍版本中,哈克被设定于2024年去世,尽管剧中哈克被刻画成一个无能的政客,但在书的结尾,他仍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籍版本以历史学家的视角,对哈克的日记进行整理和编辑。哈克的日记并非书写而成,而是通过录音机口述记录下来的。编者对哈克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其文字能力差,且说法前后矛盾。编者认为哈克喜欢使用冗长的语言来掩盖事实。编者对哈克的日记进行了删减,只保留了能反映其思想状态的部分。英国讽刺文学作品经常采用虚构作者或编者的形式。哈克的日记从他等待内阁任命开始。新首相起用哈克,体现了其政治手腕和度量。《是,大臣》展现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其人物关系和角色关系值得深入挖掘。哈克上任后第一次见到了汉弗莱和小天使。哈克计划对政府进行大清理,精简官僚机构。哈克在削减冗员的问题上,体现出其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汉弗莱对哈克过往言论的了解,体现了文官系统的效率和信息收集能力。汉弗莱表面上表示支持哈克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暗中操纵他。哈克仍然抱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希望为人民服务。文官给哈克安排了大量工作,以此来控制他。汉弗莱强调公务优先于党务,体现了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和超然性。哈克决心要掌控局面,但实际上已经被文官系统所控制。文官们计划阻止哈克的“开放政府”计划。汉弗莱认为“开放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概念。阿诺德认为,民众不必了解政府的所有行为。文官们计划利用英美合作的机会,来阻止哈克的“开放政府”计划。文官们计划利用美国办公设备发票,来陷害哈克。哈克表面上支持本国工人,实际上是被文官利用了。汉弗莱和伯纳德表面上支持哈克,实际上是在操纵他。哈克的演讲稿引起了首相的不满。哈克因为演讲稿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相对哈克的演讲稿非常愤怒。阿诺德委婉地批评了哈克的演讲稿。阿诺德严厉批评了汉弗莱对哈克的控制。汉弗莱建议哈克准备辞职。哈克试图掩盖演讲稿事件。伯纳德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哈克原谅了汉弗莱的错误。汉弗莱的语言艺术,能够巧妙地规避问题。汉弗莱的语言风格,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文官让哈克忙得不可开交,以此来防止他做出决策。哈克对自身权力范围的不了解,体现了文官系统的复杂性。伯纳德故意使用复杂的语言来搪塞哈克。这段描述与卡拉汉执政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符。卡拉汉政府试图控制工人的薪资增长,以应对通货膨胀。哈克对自身工作感到绝望。伯纳德建议哈克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回复信件。哈克质疑自身的工作意义。哈克决心要掌控局面。伯纳德以其独特的幽默方式来回应哈克。首相试图将难题交给哈克。伯纳德委婉地提醒哈克注意风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是,大臣》和《是,首相》能成为英国政治讽刺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精彩的故事和对政府内部腐败、拖延和官僚作风的辛辣讽刺,揭示了政治的阴暗面。它们不仅娱乐性强,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反映了英国政治的许多真实问题,因此广受喜爱并获得多个奖项。

《是,大臣》和《是,首相》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包括:詹姆斯·哈克,英国政府总务部大臣,后来成为首相;汉弗瑞·阿普尔比,总务部常务次官,哈克的主要对手;伯纳德·伍利,哈克的私人秘书,夹在大臣和文官系统之间。

为什么文官系统在《是,大臣》中对大臣们持怀疑态度?

文官系统认为大臣们缺乏经验和知识,往往出于政治目的行事,而文官系统则更注重维护政府的稳定和传统。这种对立导致文官们经常试图操纵和驯服大臣,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府的稳定。

《是,大臣》中的“开放政府”政策遇到了哪些阻力?

“开放政府”政策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但遭到了文官系统的强烈反对。文官系统认为透明度会暴露政府的决策过程,损害政府的权威。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如制造危机和误导信息,来阻挠这一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哈克在剧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哈克作为大臣,面临着繁重的工作日程和复杂的政府事务。文官系统有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以防止他做出重大决策。此外,他对许多政府政策和程序缺乏深入了解,这使他在与文官系统的斗争中处于劣势。

《是,大臣》中的文官系统代表了哪些政治理念?

文官系统代表了保守和传统的政治理念,强调维持现状和政府的稳定性。他们通常毕业于牛津和剑桥等名校,具有深厚的古典学背景,倾向于将政治视为技术性的工作,而不是党派斗争。

《是,大臣》中的哈克是如何逐步成长的?

哈克从一个对政府事务一知半解的政治新手,逐渐学会了如何与文官系统斗争。他学会了利用各种手段,如授勋名单的控制权,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尽管他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但他变得更加坚定和聪明。

Chapters
本期节目介绍了英国经典政治讽刺剧集《是,大臣》及其续集《是,首相》,并探讨了其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剧集以其对政治阴暗面、政府内部腐败和官僚作风的讽刺而闻名,甚至连撒切尔夫人也对其赞赏有加。节目也介绍了剧中主要人物及其原型,并探讨了剧集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 介绍了《是,大臣》和《是,首相》两部剧集及其主要人物
  • 探讨了剧集对政治、政府和社会现象的讽刺
  • 分析了剧中人物的原型以及时代背景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年,也就是2024年,英国历史上继丘吉尔之后第二伟大的首相詹姆斯·哈克去世。本期我们要聊的,就是历史学家从哈克日记中还原出的他的从政经历。也许有人会疑惑,英国历史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位首相。这么说也对,也不对。前行政事务部大臣,后来的首相詹姆斯·哈克确实存在,至少在《是,大臣》和《是,首相》这两部政治讽刺情景喜剧和同名文学著作里存在。这些拿官场开涮的故事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比如撒切尔夫人以剧中角色为内阁办公厅首席捕鼠官命名,甚至亲自和两位主角一起演出。这两部作品能获奖无数,当然是因为那些故事的精彩至极,甚至永不过时。今天我们再来看它们,同样可以问问自己,它们有几分是虚构,又有几分照进了现实?/song list/片头片尾曲:Yes,Minister主题曲/本期主要参考书目/《是,大臣》&《是,首相》乔纳森·林恩,安东尼·杰伊编著**/节目中提到的剧集和电影/《是,大臣》&《是,首相》系列剧集 《纸牌屋》系列剧集《保罗·爱丁顿:好人一生》BBC出品/节目中提到的往期节目/72.君主论:读它是一场危险的冒险/ 听友群 /《蜜獾吃书》听友群现已正式开放!进群方式:添加李小日微信「bbpark2016」,备注蜜獾吃书,即可进群~/ 商务合作 /**欢迎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