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180.从京东杨笠事件聊开去,什么是信息茧房?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180.从京东杨笠事件聊开去,什么是信息茧房?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2024/10/28
logo of podcast 乱翻书

乱翻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潘乱
主播潘乱,主持“乱翻书”节目,深入探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相关话题。
老麦
董晨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专注于社交媒体研究和数码人类学。
阑夕
知名IT人,频繁参与科技和互联网相关的讨论和直播活动。
Topics
潘乱认为京东杨笠事件并非信息茧房造成,而是市场调研不足,忽视了杨笠的反对者群体。 老麦认为互联网分层严重,不同群体关注点差异巨大,杨笠事件对不同群体影响不同。 阑夕认为仇恨比喜爱更容易激发群体行动,京东杨笠事件是负面情绪被激发的结果,同时指出该事件并非信息茧房,而是市场营销工作失误,并且在非算法平台(NGA、贴吧)发酵严重,说明信息茧房并非事件核心原因,最后指出杨笠事件反映的是社会阶层分化,而非信息茧房,并用20年前的可口可乐李宇春代言事件佐证观点。 董晨宇认为信息茧房概念诞生于博客时代,与算法无关,本质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时指出网红粉丝呈正态分布,极端意见占据主导地位,造成争议,并认为杨笠事件更符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而非信息茧房。 董晨宇详细解释了信息茧房和过滤泡的区别,认为学术界对信息茧房的定义与网友理解不同,学术界更关注的是前算法时代的同温层现象,并指出信息茧房的提出者关注的是人的选择,而非技术本身;过滤泡更关注技术对信息的影响,同时对信息茧房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认为信息茧房的讨论方向可能错了,算法问题并非信息茧房。 阑夕对信息茧房、过滤泡、同温层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区分,并分析了不同平台在信息呈现和用户体验上的差异,以及用户对平台的评价因人而异的情况。 老麦分析了不同平台在信息茧房现象上的体现,认为基于算法推荐的平台比微博更封闭,信息传播更受限,并指出微博的信息传播更开放,而小红书和抖音更封闭,更注重个人内容。 阑夕分析了豆瓣FM的失败案例,指出算法依赖于内容库的丰富程度,算法本身无法创造内容,并对人们怀念2008年前的互联网氛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互联网用户群体相对单一,言论环境相对更文明。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京东杨笠事件是否是信息茧房现象的结果,以及不同社交圈层对事件的不同反应。
  • 京东杨笠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涉及信息茧房的概念。
  • 信息茧房指的是人们因算法推荐而局限于单一信息圈。
  • 事件反映了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分层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嘉宾】董晨宇、老麦、阑夕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老麦(少数派社区创始人)

阑夕(知名IT人)

主播: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时间线】

00:57 京东杨笠事件算是信息茧房造成的吗?

03:52 「仇恨比喜欢更容易激发人的动员」

07:202006年,可口可乐从人气角度选择李宇春代言,但李宇春罐身的可乐在网吧滞销 08:59概念溯源:「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的由来

09:24推荐阅读:《信息乌托邦(Infotopia):众人如何生产知识》[美]凯斯·R·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著|毕竞悦 ◎译 10:03 「-信息茧房从哪开始的呢? -孟母三迁」

11:34 「杨笠这事儿不是信息茧房,它更像是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

13:56 关于信息茧房这个词,学界讨论的和网友所说的不在一个维度上。

14:17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就是信息茧房的互联网版本。

14:19推荐阅读:《过滤泡: 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Is Hiding from You)》[美] 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著|方师师 杨媛 ◎译 14:19 过滤泡(Filter Bubble)的同义词:同温层、回声室(Echo Chamber)

16:34 今天就是网友口中的信息建房,指的其实是过滤泡(Filter Bubble)。

18:02 微博、贴吧、朋友圈、小红书和抖音,哪个更被指责存在信息茧房现象,为什么?

20:07「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24:15 信息茧房的概念诞生在博客时代,传统媒体时代有人会提信息茧房吗?

27:58 磁带/CD相当于集装箱,MP3是可以DIY的歌单

33:14 如果在平台里面只消费一种类型的内容,这个平台是不是很容易被取代?

40:52 豆瓣FM之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算法是变不了魔法的。

42:16 为什么有很多人会怀念2008年之前的互联网氛围?

46:27 「极化的观点或者言论,更容易吸引关注和粉丝增长」

49:24 像Twitter这样号称要打造“思想集市”的社交媒体平台,与真正的公共广场有什么不同?

50:37 「人人都有麦克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词,但从来也没有达到过。

58:51 「人人都有麦克风」跟「人人都能有权利买彩票」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62:10 互联网平台能不能造神,以及会不会造神?

67:49 平台与IP的多边互动模型

75:56 2009年的刘谦和小沈阳是最后靠春晚一夜飞升的明星。

83:05 「无论是平台造神,亦或是平台造茧,本质上都是对于平台能力的敬畏」

90:08 「怕UP苦,更怕UP开路虎!」

91:34 与其追上平台的风,不如把自己做好。

94:41 如果回到信息茧房、推荐算法之前,这个时代会变得更好吗?

105:45 什么是好的信息素养?

110:21 「-这本书的作者夹带私货。 -这个书本来就是作者的私货啊!」

【相关推荐】

1、阑夕对本次直播的总结)(全文约5千字,原文见链接)):

m.okjike.com)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音乐:李小龙 - 好久不见(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头曲)

结尾音乐:虞霞/李小龙 - 侠客行(电视剧《武林外传》片尾曲TV Verison)

【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关于主播】

即刻/视频号/B站/抖音: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图】直播截图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